劉硯青
不少網民表示震驚——萬萬沒想到國家衛計委也會來知乎
7月17日,一個名為“健康中國”的賬號在知乎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夏季中暑怎么辦?莫慌張,先懂后治更靠譜》的文章。
作為一個讓網民彼此發現并分享各種知識、經驗和見解的網絡平臺,知乎上聚集著超過8400 萬名注冊用戶。在這樣一個“社區”發表一篇與健康有關的文章雖然是小事,但這次的發文者身份實在有些特殊。
“健康中國”是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衛計委”)在知乎上的官方認證機構賬號,而國家衛計委也因此成為首個在知乎平臺開通賬號、與千萬網民展開互動的國家部委。
第一個“吃螃蟹”的國家部委
“‘健康中國機構賬號是在2017年6月29日正式注冊開通的,目前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委托中國健康教育中心進行日常運營維護。”國家衛計委新媒體有關負責人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之所以在知乎上開通這樣一個賬號,根本目的是為了落實習近平2016年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的“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
“新媒體上聚集了大量網民,尤其是活躍的青年用戶。我們希望通過與新媒體的全面合作,來充分保障網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服務網民的各項需求;與此同時,我們還會努力營造一個更加公開、透明的政府形象。”該負責人表示,因為知乎分享平臺上的用戶更加精英化,以知識分子為主,所以“健康中國”更愿意用一種嚴謹、權威、陽光、透明的態度和方式來與大家進行分享與問答。
本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讓網民更加充分、準確地了解行業知識,在第一時間找到“最靠譜的人”來認真分享信息、見解和經驗,知乎從2016年7月開始試運營知乎機構賬號,目前已有覆蓋91個行業的2400多家機構入駐,其中95%為商業機構,5%為非商業機構即政府、事業單位、高校等。
而國家衛計委是第一個入駐知乎的國家部委。
作為健康領域里最權威機構認證用戶,“健康中國”一方面會根據國家衛計委自己原創原產的內容,如重大政策發布、文件解讀和新聞發布會內容等材料作一些網絡化處理在知乎上發布,另一方面也會在人力精力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在這個平臺上回答網民提出的各種有關問題。
8月3日,“健康中國”在知乎上詳細認真地回答了一條網民提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費用年年漲,這是為什么?”在這條回答之后,不少網民評論表示震驚——萬萬沒想到國家衛計委也會來知乎。
打造衛生系統網絡矩陣
其實,被國家衛計委看中的新媒體平臺遠不止知乎一家。
從2016年開始,國家衛計委就一直在打造“兩網、兩微、九號、一端”—— 國家衛計委中英文官網,“健康中國”微博、微信,以及今日頭條號、網易號、騰訊企鵝號、一點資訊號、分答機構號、知乎機構號、搜狐健康號、人民日報、澎湃政務號客戶端等九大媒體賬號和“健康中國”客戶端。
2017年8月7日,原計劃在9月發布的“健康中國”客戶端在立秋之日提前上線。這個旨在以科學、專業、及時的態度為廣大群眾提供最權威健康科普、健康咨詢和服務信息的新媒體傳播與服務平臺,是國家衛計委唯一的官方客戶端。
看到其近期在各大新媒體平臺上頻頻亮相,不少網民感嘆:“國家衛生計生委這次是要集齊平臺轉型召神龍嗎?”
“我們不是從此轉型,而是一直在轉型。”國家衛計委新媒體有關負責人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其實不止國家衛計委一家,整個政府都在向著更加公開透明、以人為本的方向,通過在網絡上走群眾路線來轉變形象。
“除了即時發布信息,我們還特別看重新媒體平臺的互動性,會反向從大家的提問和回答中獲取和接收很多內容。”上述負責人表示,國家衛計委會把這些新媒體平臺的評論區當成一個收集問題的區域,把網民關心、投訴和反映的問題收集起來反饋給有關部門,不斷改進自身工作,推進各項內容落實。
“我們非常期待在這些新媒體平臺上跟大家展開互動與交流。”上述負責人對本刊記者表示,國家衛計委目前對各新媒體平臺的粉絲數量沒有硬性要求,眼前的首要目標是打陣地戰,把“兩網、兩微、九號、一端”運營好,把各項信息發布好,與各路網友交流好。時間久了影響力出來后,自然會有更多用戶關注。
一個部委畢竟精力有限。為了讓備受關注的健康話題可以及時有效地得到回應和解決,更好地收集各類信息,“健康中國”還會跟其他各類相關機構聯合起來,打造一個全系統矩陣,通過新媒體平臺上的互相關注、彼此點贊與@,與各種醫療衛生機構、疾控部門和血站等彼此支援并最終形成聲勢,讓科學、準確的知識能夠得到更加快速高效的分享與傳播。
機構認證用戶“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就在2017年8月成為“健康中國”在知乎平臺上關注的第一個用戶。
有時提問比回答更重要
除了發布文章、回答網友提問,“健康中國”也跟很多注冊用戶一樣,很想聽聽其他人在平臺上分享的見解和經驗。
2017年7月,還算是知乎社區新手的“健康中國”發布了它在這個平臺上的第一個提問:“怎么看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
談到發問初衷,國家衛計委新媒體相關負責人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我們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去鼓勵大家關注這部片子。我們透過以往的經驗發現,在知識分享平臺上,問和答都十分重要,有些時候甚至問比答更加重要。因為提問有時候也會成為一種引導輿論的方式。”
2016年10月30日,一則關于山東某產婦在剖腹產生子兩個月后發現身體內有遺留紗布的新聞在網上迅速發酵,民眾普遍認為這是一起嚴重的醫療事故,而專業人士則解釋說紗布的作用是填充止血,怕影響傷口愈合暫時將紗布留在體內也屬手術縫針中的常見情況。
11月4日,國家衛計委宣傳司新聞處在語音問答平臺“分答”上公開提問:“山東濰坊‘紗布門的討論在持續發酵,對于這個事件您怎么看?”
短短幾天時間,這一問題不僅收到了上百名醫生和媒體從業人員的回答,更有5000多人圍觀旁聽。各路英雄都對這一話題進行了充分的探討,不僅就相關醫學知識予以分析解釋,還討論了媒體與政府在相關事件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所扮演的角色,甚至還有人提出應該加強并完善相關法律建設等具體建議。
“健康中國”的知乎賬號運營負責人對《瞭望東方周刊》說:“有了這一次的經驗,我們也對新媒體平臺的輿論引導能力更有信心了。我們會一直秉承這種開放和務實的態度在各類媒體平臺上主動與公眾探討并引領各類話題,歡迎大家熱烈圍觀、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