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古以來,愛情與婚姻是人類社會中永恒的論題。對此,著名女作家簡·奧斯汀以青年男女的戀愛、婚姻為寫作題材,通過對四對不同青年的愛情和婚姻描寫,傳達了愛情婚姻是關系到人一生幸福的大事, 必須認真謹慎的思想。文章對《傲慢與偏見》中的四對青年男女戀愛婚姻進行分析,并從愛情、金錢、個性三個角度出發,對其所體現出的愛情觀進行闡述。
關鍵詞:傲慢與偏見;愛情;金錢
從古至今,人人都在追求美滿的婚姻,這不禁讓人想到,美滿的婚姻是什么樣的呢?旁觀者看來美滿的婚姻,其當事人可能會覺得破碎不堪;相反,旁觀者看來痛苦的婚姻,其當事人可能會覺得幸福無比。簡·奧斯汀所著的《傲慢與偏見》,通過幽默的語言和諷刺的藝術,本質上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資產階級婦女對婚姻的看法,同時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她對婚姻的深刻思索。
一、概述
簡·奧斯汀是生活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家中并不富裕,且沒有在正規學校就讀,所受的教育僅僅是父親讓其閱讀的古典文學。父親去世后,一家人靠著父親遺產生活。當時的英國階級等級分明,男性處于領導的地位,女性要想成為上層階級,只有兩條:一是繼承家族的財產,另一個則將希望寄托于婚姻。
在《傲慢與偏見》中,簡·奧斯汀以女性獨特的視角,通過對班納特先生家中五位女兒婚姻的描寫,淋漓盡致的表現出當時英國中產階級婦女對婚姻的不同態度[1]。
二、《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對比分析
(一)威克姆和莉迪亞的婚姻
莉迪亞長得漂亮,但是生性輕率、冒失,且貪慕虛榮。威克姆表面來看儀表堂堂,實際是一個偽君子。二者的婚姻并不是因為愛情,而是達西從中用金錢幫助了他。他們的婚姻只有情欲,是沒有品質、不美滿的,一旦沒有了情欲,幸福終將逝去。
(二)柯林斯和夏洛特的婚姻
柯林斯具有傲慢與謙卑的雙重性格,家境殷實。夏洛特因為27歲了,對于婚姻態度比較現實,且家境一般。他們的婚姻可以說是個意外,同時他們的婚姻純粹是建立在金錢上的,無愛情可言。
(三)達西和伊麗莎白的婚姻
伊麗莎白出身于中產階級家庭,受過良好教育,且聰明有主見。達西擁有巨額財富,且性格內向,給人以傲慢感覺。二者在舞會相識,因為達西的傲慢傷害了伊麗莎白。不久之后,達西被她獨特的個性所吸引,同時因為地位的差距而沒有求婚,被伊麗莎白指責,最后達西改變了自己,二人重歸于好,并幸福的在一起。顯然,二者的婚姻是在愛情基礎上建立的。同時伊麗莎白是具有獨立個性的新女性,她對婚姻的態度是理性的。
(四)賓利和簡的婚姻
賓利與簡的愛情的開始,只是因為賓利年收入四、五千英鎊,同時還有著十萬英鎊的遺產。但是,在一次舞會中,他們被對方身上良好的素養以及優雅的氣質深深吸引,一見鐘情。隨著兩人感情深入的發展,經歷過波折,但最終還是步入婚姻的殿堂。他們的婚姻是以愛情為基礎的,可謂是幸福美滿的婚姻。但是,二人的相識也是以金錢為橋梁的,即金錢在婚姻中也是有影響的。
三、《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觀
(一)愛情是婚姻的基礎
在《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和達西的婚姻無疑是四對婚姻中最美滿、最成功的理想婚姻,二人在婚姻前彼此建立了堅定的愛情,在愛情的基礎上建立了婚姻。伊麗莎白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的自己的婚姻態度:自己的婚姻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第一次拒絕了柯林斯先生,被自己的母親罵做“不知好歹”,作為自己家庭未來繼承人的柯林斯則以為是伊麗莎白是在裝作其他高貴女性,通過欲擒故縱的手段博得自己的喜愛。可是伊麗莎白認為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能被接受的。第二次,紳士達西認為伊麗莎白的地位遠不如自己,伊麗莎白一定會接受自己的求婚,沒想到被拒絕了,伊麗莎白表現了自己愛情對婚姻的態度:不能相互理解是不能產生愛情的,沒有了愛情就沒有了婚姻。達西在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后改正了自己傲慢自負的缺點,最終產生了真摯的感情,結成了美滿的婚姻。
(二)財產是婚姻的保障
在《傲慢與偏見》的婚姻中,對金錢在婚姻中的地位并不避諱,很現實的描述了因為金錢而改變的婚姻,夏洛特的婚姻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夏洛特受過很好地教育、處事得體,但是家境一般,沒有什么財產可以繼承。與柯林斯相處時,也知道柯林斯并不愛他,只是柯林斯家境殷實,還有一筆可觀的財產可以繼承,所以鼓勵自己接受奧斯汀。夏洛特的婚姻是完全把金錢作為婚姻的選擇點。
同樣在簡和賓利的婚姻中,書中也把金錢在婚姻中的地位描述的很細致。家產豐厚的賓利,從小就與簡交往,而班納特太太則是看中賓利的家境才會默認兩個年輕人的交往,若沒有金錢作為后盾,行事穩重的簡在也不會輕易愛上一個窮小子。在四對婚姻中,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金錢對婚姻的影響,或是衣食無憂,或是成為別人的笑柄。
(三)個性吸引成就美滿婚姻
班納特夫婦是《傲慢與偏見》中唯一描寫的老夫婦,班納特的性格古怪,他的太太與他相處二三十年都摸不透他的性格,而班納特太太智力貧乏,缺少主見,兩人之間毫無共同個性,只因為年輕時貪戀美色,班納特娶了一位心胸狹隘的女人,而在婚姻后不久,夫妻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尊重就蕩然無存[3]。這是婚姻中的一個反例,伊麗莎白的偏見與達西的傲慢是全文一直圍繞發展的看點,兩人的性格相互沖突又相互吸引。在伊麗莎白看來,他們之間雖然性格迥異,一個天性活潑、性情溫和。另一個則見多識廣,閱歷深厚,兩人相互了解一定能受益匪淺,而故事則以兩人的幸福結合而結束的。
四、結語
《傲慢與偏見》通過對四對青年男女婚姻的描寫,對當時資產階級崇尚金錢的婚姻現象進行了強烈的抨擊,并堅持婚姻應該以愛情為基礎的思想,同時,表達了在婚姻中女性應該獨立、理智。當今的社會風氣,導致很多人放棄了對愛情的追求,轉而選擇身份地位、門當戶對的婚姻,這已經成為了社會問題。《傲慢與偏見》中提倡的婚姻觀對當代社會婚姻道德觀具有推動與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思潼,張淑芹.論《傲慢與偏見》中的女性意識以及婚姻觀[J].美與時代旬刊,2016(10):99-101.
[2]張聰.簡·奧斯丁的婚姻觀在《傲慢與偏見》中的體現[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8(6):33-35.
[3]楊添欣.愛情與金錢的博弈--《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觀解讀[J].雪蓮,2015(02):54-55.
作者簡介:范舒楠(1996-),女,漢,上海人,學歷:本科在讀,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