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湘瑤
摘要:卡夫卡的小說中許多主人公都被命名為一個字母“K”。這一規律很讓人迷惑,不禁想要探尋這背后蘊藏的意義。本文就卡夫卡小說中眾多主人公均被命名為“K”這一現象進行探討并對卡夫卡小說中其他特殊的人物命名展開了思考。就“K”這一特殊命名,分析出了以下三點:這種命名方式是小說自傳性的象征;是模糊化的處理;是孤獨感的外露。
關鍵詞:卡夫卡;K;人物命名
弗朗茨·卡夫卡是一位偉大而神秘的作家,他的作品被人們所熟知,又困惑著無數的讀者。翻開卡夫卡的小說集,我們可以發現,他為數不少的小說中,主人公都被命名為一個簡簡單單的字母——“K”。經過統計,卡夫卡小說中主人公“K”共出現4次,分別出現在兩部長篇小說《城堡》、《審判》、兩部短篇小說《夫妻》、《一個夢》中。為何作家選擇只用一個字母來命名主人公?為何在這么多字母中偏偏選擇“K”?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由于命名的特殊性,在這些小說中,我們最早能夠得到的關于主人公的信息,就只有“K”這一個簡簡單單的字母而已,這甚至讓讀者們感覺有些草率,是不是作者疲于構思小說人物名字,因而這樣直接簡單地以一個字母來命名?然而我們又可以看到這些小說中其他人物,甚至不少配角都有著自己的和普通人一樣正常的名字。究竟為何要用“K”來命名這么多主人公?恐怕沒有人能夠真正回答這個問題。卡夫卡已然消逝在歷史長河之中,再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真正知道故事的真相,正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所做的探討,都只是也只能是我們自己的解讀。
一、自傳性的象征
在卡夫卡的小說中看到“K”,人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卡夫卡自身。因為 “K”即卡夫卡姓氏的開頭。又由于卡夫卡小說中常常帶有濃郁自傳性色彩,讓人們不禁聯想到這個“K”,就是卡夫卡自己。他在描寫主人公“K”的故事時,仿佛就在使用另外一種說法,將自己的經歷變形扭曲,轉移到主人公“K”的身上,成為“K”的故事,但其實這就是在變相地敘述著卡夫卡自己的經歷。如《一個夢》中的K,夢見自己被埋葬,文章基調低沉而又悲涼,文中壓抑著一種混合著無奈、無助、無力的陰暗感情,而這正是現實中的卡夫卡常常經受的心靈折磨。猶太人的身份、嚴厲的父親、自閉的性格、困惑的男女關系、對寫作的固執、世人的不理解、麻煩的肺病,生活給卡夫卡帶去了不少痛苦與困惑,而卡夫卡也將這種痛苦與困惑帶進了他的寫作。
二、模糊化的處理
主人公的名字僅僅一個字母“K”,這個名字給我們提供的信息少之又少,我們不能夠通過他的姓氏來判斷他的出身,我們不能夠通過他的名來猜測他的性格,我們不能夠通過他名字背后的寓意來想象他的形象。卡夫卡只是用一個簡簡單單的字母“K”,冷漠地告訴我們,有這樣一個人,他叫做“K”,僅此而已。這個“K”,仿佛是一個未知數,模糊不清,捉摸不透。而這種模糊不清,捉摸不透,正好更加契合了卡夫卡小說的神秘基調,在隱秘荒誕中透著意蘊深遠的理性,自相矛盾中露著令人發怵的深思。無論是《城堡》中孤獨的土地測量員K,還是《審判》中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K,不管是《夫妻》中年老呆滯的K亦或是《一個夢》中無助恐慌的K,主人公的模糊命名,都給讀者留下了更大的思考空間,有了多種解讀的可能性。
三、孤獨感的外露
一般人物的名字,都是由幾個字母組成的一個詞,而這些主人公的名字僅僅一個字母“K”,這樣簡短的命名,在常人的名字中間難免顯得有些孤單。《城堡》中的官員有自己的名字“拉克姆”,官員的情婦也有自己的名字“弗麗達”,連那個配角小孩也有自己的名字“漢斯”。大家都有自己的完整的名字,唯獨主人公K沒有。這般與眾不同的名字,仿佛在訴說著主人公與常人的不同,這般簡短的名字,也仿佛在傾訴著主人公的孤獨。回到小說,我們可以看到,主人公K總是一個孤獨的形象。《城堡》中的K,在城堡周圍獨自闖蕩,一心想要進入,卻四處碰壁,落得一個空蕩蕩的結局;《審判》中的約瑟夫·K,名字多了一個“約瑟夫”,但他也仍是一個孤獨的形象,在荒誕的沉寂中不明所以地被人終結了人生,無依無靠。這些名字的主人,仿佛與名字“K”一樣,在平凡的世界里孑然一身,獨來獨往,尤其孤獨,尤其凄涼,仿佛被所有人拋棄,被世界遺棄。
四、對其他特殊人物命名的思考
卡夫卡小說中不少的人物命名都很值得回味,頗有一些文字游戲的意味,令人莞爾一笑。很多名字被翻譯成中文之后,它的特殊之處就被語言的差異所掩蓋了。如《新來的律師》中的主人公布塞法魯斯,在德語中可以被理解為兩個詞“書”和“頭”的組合,這正與這篇小說在它所處的小說集中開頭第一篇的位置相符合,算是作家的一個文字游戲。又如《變形記》中的主人公格雷戈爾·薩姆沙,姓氏薩姆沙含有靈魂轉世之義,且“Samsa”與“Kafka”的字母結構相同,讓人感悉,頗有自傳的意味。還有《一樣每天都發生的事》中的A與B,平凡無奇的人物,平凡無奇的情節,與A、B這兩個人物名稱顯得很是契合,A、B在各自的生活中都無關緊要,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任何人,簡簡單單的命名也對小說思想的表達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然而可惜的是,卡夫卡小說中不少有趣的人物名稱被音譯為中文之后,便很難察覺出這些原文中才能發覺的意趣。
毫無疑問,卡夫卡是一個天才型的作家,無論是其作品壓抑困惑的情緒,還是冷淡樸拙的風格,還是迷茫荒誕的思想,都在世界文學史上獨樹一幟,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學價值與歷史價值。卡夫卡是一位與眾不同的作家,他的與眾不同是難以描述的,是展現在方方面面的,他總愛獨辟蹊徑。單單從本文所討論的小說人物的名稱設置上,我們便可以看到他與其他作家的不同之處。當然,卡夫卡的寫作天賦,絕不僅僅表現在命名人物上,這只不過是卡夫卡深邃藝術創作的滄海之一粟。卡夫卡小說中的人物命名,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奇特的入口,我們可以從這個少有人涉足的角度,在不同的維度窺見卡夫卡小說的精彩絕妙。
【參考文獻】
[1][奧]卡夫卡,高年生,韓瑞祥等譯.卡夫卡小說全集:全3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2][德]彼得·安德列·阿爾特,張榮昌譯.卡夫卡傳[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
[3]朱維莉.卡夫卡作品的自傳性[J].外國文學,1997.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