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黑白木刻版畫是一種傳統且特殊的畫種,其最有特色的是它的藝術語言的表現怎么運用在其畫面當中是畫家以及筆者需要思考和反思的,筆者通過結合自已的畢業創作來進行探討和表現并更好地呈現出來。
關鍵詞:黑白木刻版畫;藝術語言;創作
一、對黑白木刻版畫藝術語言表現的學習與吸收
黑白木刻版畫創作的靈魂是藝術語言的表達和傳遞,也就是筆者所說的刀味和刀痕魅力所在。在創作過程中,木刻的刀味、刀痕主要體現在畫面造型上;這些刀味與刀痕伴隨著造型存在而存在,他們是組成畫面的靈魂。同時還起著一定相互襯托的作用。在前面的部分,筆者已經對黑白木刻版畫藝術語言進行深入的研究,可能因為筆者自身的創作經歷尚淺的緣故,從而對這種研究并不全面。但筆者對黑白木刻版畫藝術語言的表現研究過程中,能夠深刻地感受到了黑白木刻版畫藝術語言的表現多樣性和重要性,同時也為自已探究的論題找到了明確的定論,并支撐起了個人創作的方向和主題,在為創作提供了方法論的同時,也為自已的學習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論支持。
經過筆者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多次的嘗試以及深入滲透對黑白木刻版畫藝術語言各個方面理論和實踐的研究。筆者充分地把他所看、所想、所學習、所研究的,都運用到筆者的個人畢業創作中去。真正意義上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相結合。因為每個人的思維不一樣,創作所采用的方法也不相同。同樣每個人構思出來的藝術形式也是千一百態的。每個人的作品表現方法更是不一樣的。以審美上的美感為個人創作表現的方法。例如:筆者黑白木刻版畫作品《山里人之四》(圖1)、《山里人之五》(圖2)、《山里人之六》(圖3)、《山里人之七》(圖4)在筆者的個人畢業創作中黑白木刻藝術語言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有所體現和結合。
第一,作品通過線條來表現物體的各個姿態、氣勢,用線的不同的表現方式來表現作品畫面的整體效果。在筆者的個人畢業創作中添加了美感的要素,這主要通過刀法的運用、畫面的美感來喚醒人們的情緒和美的想象力,滿足人們的心理。在創作整個過程中筆者力求追尋美感語言表現,盡量讓畫面整體效果更加完美。
第二,在個人畢業創作中筆者充分地把黑白木刻版畫藝術語言中色彩的表現完美地結合運用在畫面里。畫面中不僅有黑和白兩種相互極端的顏色,還增加了灰色地帶,這種灰色調子不是我們所認為色彩上的灰色,而是通過刀法的刻畫以及我們肉眼的視覺感觀加上空氣中氣息所調合出來的一種神秘而微妙的灰色變化。這種灰色會給人一種很舒服很自然的勃勃的生機感。因此,畫面中有了黑、白、灰這三種大的調子以外,筆者更加注重灰色的層次感的體現,使在原有畫面灰色調子基礎上更深層地挖掘、滲透灰調子里的深灰、中灰、淺灰的潛能。這樣使原本只有兩種顏色的畫面變成多種色調。畫面整體色彩關系更加具有層次感。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更加耐看,使人回味無窮了。筆者在注重灰色層次的同時,也在不停地兼顧的黑白灰這三種色彩在畫面的布局安排,使得創作出來的作品畫面整體效果既不顯得鶴立雞群又不中規中矩。這需要筆者進行折中去調合、完善。筆者在創作時始終遵循著黑白木刻版畫藝術語言中色彩的表現里的白中帶黑,黑中有白的原則。這樣使畫面的色彩既不耀眼又不孤立,而且能使整個畫面的色彩關系更加融合更加協調,相輔相成。每一個色彩或每一個部分都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像一個大家庭,他們都承擔著各自的角色和職責一起支撐整個畫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最完美的效果呈現給觀眾們。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黑白木刻版畫,一種能夠更深層次地去挖掘、探討和反思的優秀的藝術作品。
二、黑白木刻版畫藝術語言在個人畢業創作的創新實踐應用
黑白木刻版畫創作不僅是一種享受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艱辛的過程,在這種享受與艱辛的過程中進行提煉與探索到黑白木刻藝術語言的表現形式。然后通過這種形式的探索與研究使得黑白木刻藝術創作形式的當代品格,面對日新月異的生活變化與不斷地對黑白木刻藝術語言在版畫創作的實踐。筆者在進行個人畢業創作的同時不斷對黑白木刻版畫藝術語言進行探索創新,并能夠尋求一種更大的突破口,從而,能夠更好地運用在個人的畢業創作中去。刀法的運用及布局。畫面的黑白灰的處理以及色彩色調的融合。和“點”、“線”、“面”的造型表現。這些都是個人在畢業創作中所需要創新實踐應用的地方。
黑白木刻版畫藝術語言在個人畢業創作中創新、實踐、應用這不單只靠嫻熟的技術手段來表現與疊加的過程,更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本體生長的過程。是一種隨著時間的流逝,任何事物是通過一步一步積累逐漸演化而來的。筆者在黑白木刻版畫藝術語言的表現在個人畢業創作中創新、實踐、應用也一樣是從簡單到復雜,再從復雜到簡單,來來回回、反反復復的,其中對生活素材的發現到逐步演化與歸納整合,來完成個人的畢業創作的突破。
第一,在作品的構圖上筆者并沒有采用傳統的構圖方式,而是嘗試了一種人物分割構圖的方法,畫面上形態各異的人物一排排,呈現在我們面前。他們代表了一個獨立個體,中間并沒有用非常規整的直線把他們分開,而是,靠刀法的布局把他們都銜接起來,是一幅完整的畫面。使得作品氣息更加順暢,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而不只是一張呆板的人物照片復制品而已。
第二,筆者在畫面背景的處理上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和創新,在以往的傳統版畫藝術作品中,畫家都會采用大量的留白或者大量的留黑等兩種極端的表現方式。而在《山里人之六》、《山里人之七》中的畫面背景并沒有采用以上兩種方式而是,更加大膽地創新加入了灰的部分,用變化微妙的灰色調子進行對每個人物的融合和調整,也正是因為這種奇妙而神秘的灰調子貫穿著整個畫面,使得畫面的氣息更加流暢。也使得觀眾們感覺親切自然、舒服得體。
作者簡介:張旭(1991—),女,漢族,河南鄭州市人,研究生,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版畫理論與技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