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鑒+余果
摘要:隨著新媒介的發展,標志設計作為有效的視覺傳達符號有了更為多元化的表現形式和傳播途徑。城市標志對于城市形象的塑造也起著積極的推廣作用。G20作為重要的國際經濟合作論壇,促進著國際金融的穩定和經濟的增長,在此背景下,將具有人文含義的標志設計與城市特色相結合,不僅能形成獨特的城市品牌,還能有助于增強城市競爭力,提升城市的認可度。
關鍵詞: G20峰會;標志設計;城市形象
一、新時代背景下的城市形象含義
二十一世紀被稱為信息時代,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最新報告指出,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10億,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手機上網主導地位強化,因此信息可視化、圖標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逐漸演變成城市與城市間的競爭。然而城市的發展與競爭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以文化為基礎的城市品牌建構上,塑造具有個性化和精神內涵的城市形象是凸顯城市品牌的關鍵,繼而城市品牌形象就成為了彼此差異化競爭的核心力量。城市標志設計就是將城市的本體文化、精神內涵等諸多信息轉換為可視的圖形符號,作用于公眾的感官,讓他們在欣賞與感受的過程中,接受視覺的導向性,從而突出城市品牌的價值,它使這個城市具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底蘊和氣質。
二、從G20峰會標志設計看城市標志與城市形象關系
G20作為重要的國際經濟合作論壇,其宗旨是推動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間的合作交流,以創新、開放、發展和綠色的觀念尋求國際金融的穩定和繁榮發展。在對外宣傳方面,召開城市的會標設計也起著相當大的輔助作用。
杭州是一座歷史名城,也是一座創新之都,既充滿濃厚的中華文化底蘊,也以開放包容的態度面向世界。杭州峰會的會標是由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袁由敏及其團隊設計完成,在尋找靈感時,他們采用了《馬克·波羅游記》中對杭州的評價:“各種橋梁多達1萬2千座,把眾多街道連接起來,四通八達,整個城市簡直就像建在水上。”橋與杭州的形象已經須臾不可分離,有蘇小小與阮玉私定終生的西泠橋,有白娘子許仙相會的斷橋,有現代設計風格的白沙大橋,也有包含文化底蘊的潮王橋……
2016年,中國杭州G20峰會(圖1)會標設計中的橋是一座精神層面上的橋,它由20根等粗等距的線條勾勒出外形,寓意著20個國家地位平等,開放交流,同時也強調G20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之橋、國際合作之橋、面向未來共贏之橋。會標主要以青山綠水般的冷色調為主,既體現出江南的詩意風格又表達出典型的中國設計元素。設計團隊在會標上加上了一枚“中國”字樣的印章,起初,印章是作為貨物交換時的憑證,沿用至今,落下印章就代表著一種承諾和信譽,這也體現出中國在這次峰會上誠信、理解、溝通的民族精神。
相比于杭州,2014年澳大利亞的峰會標志設計(圖2)似乎表現的更為中規中矩,以較多的幾何形態拼湊出“G20”字樣。它是澳大利亞原住民族文化機構Gilimbaa和藝術家Riki Salam共同設計的,其標志采用了大量傳統的原住民族元素。幾何形的拼湊交接代表了不同民族的交織相容,設計創意來自托雷斯海峽島民用椰棕編織的圖案,里面相連的圓點象征了原住民關于彩虹蛇的傳說,標志中也包含了魚的圖形,寓意著魚在他們國家象征著人與大海連接的橋梁,這個設計是向原住民族和托雷斯海峽文化致敬的表現。在顏色運用上,以綠色象征茂密的熱帶雨林、藍色代表國家豐富的資源,從紅色沙漠到金色海灘,這類顏色都呈現出澳大利亞地廣物博資源充裕的狀態。
三、城市形象與標志設計的未來趨勢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中國的城市發展進入了品牌時代,傳播城市品牌對內有助于增強城市競爭力,對外有助于提升國家認可度。可視化的標志是城市傳播的重要途徑。現代標志設計更加注重情感的傳達和寓意的升華。人們的審美品味不斷提高,多媒體發展不斷進步,為了順應時代潮流,標志設計從傳統繁重的設計風格轉為抽象的、簡約的扁平化風格。在這個數字化的時代,標志的設計也越發生動且具有科技感。中國城市品牌的傳播需要以傳統文化為底蘊,因為這是城市差異化競爭的利器,但又要以開放包容借鑒的態度,與國際化相結合,這也完美詮釋了在全球化、未來數字化環境中城市形象與標志設計的趨勢。
四、結語
現代標志的共同價值在于使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人們溝通交流,這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卻能表達情感、傳遞思想,這個特質恰巧承載了城市品牌的傳播。在這個個性化的設計時代,標志設計的現代化、信息化、多元化將是當前潮流,我們不僅要傳承還要發展,只有這樣,設計才會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參考文獻】
[1]劉義,斯巴迪克.未來標志設計十大趨勢分析[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