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后現代狀況——關于知識的報告》中,利奧塔力圖采用語言游戲敘事方法,針對信息社會化范圍下產生的知識的合法化問題提供一種后現代意義上的認識論。本文將從后現代知識狀況的梳理中來闡釋利奧塔關于“后現代”的觀點。
關鍵詞:后現代;元敘事;合法化;語言游戲
讓-弗朗索瓦·利奧塔(Jean Francois Lyotard,1924-1998)是當代法國杰出后現代理論家,他在1979年出版的《后現代狀況——關于知識的報告》中將“現代性”視為一種“元敘事”或“宏大敘事”,而后現代從知識敘事危機中便是對“元敘事”提出批判,而使“合法化”問題成為論爭焦點,從而使自己徹底轉向后現代話語中嘗試建構新的現代話語。
一、現代、后現代與元敘事
(一)現代與后現代
作者在引言中提及這本書是應加拿大魁北克省政府大學委員會之托研究,文章一開始就提出對后現代的認識,利奧塔將后現代指向現代知識狀況,指向一種文化狀況。后現代并非是一種時間概念,利奧塔認為“后現代屬于現代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從美學上看,“后現代主義并不是現代主義的末期,二是現代主義的初期,而且,這一狀況是不斷地持續下去的”。
(二)元敘事
既然作者用“后現代”命名這種現代性狀態,那這種現代性“狀態”為何?利奧塔的解釋為一種“元敘事”(或宏大敘事,以單一的標準去裁定所有差異并統一所有話語)。因為敘事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敘事主要是局部敘事、具體敘事,它是在所處文化中加以考察的,同時也是在文化中確立一種標準才能自我合法化。這也是說,這些局部敘事、具體敘事必須依賴其他事物才能存在,而在現代社會中,這個事物或者說標準就是“元敘事”。“元”意指第一,根本,主要探討世界的第一因或本原。所以,“元”是世界萬物存在依據,“元敘事”便是現代社和知識敘事的合法性存在依據。“元敘事”最大的特性就是具有合法化的功能,這種“合法化功能”不僅在它能夠進行“自我合法化”上,而且還體現在它可以為他物進行合法化。而“元敘事”之所以具有這種合法化功能,其關鍵就在于“元敘事”代表的是一種總體性、普遍性的中心。
二、知識狀況——敘事危機
(一)知識狀況
利奧塔認為,“隨著社會進去后工業的年代,知識改變了地位。這種過度最晚從50年代末就開始了”。這種變化在性質上表現一下幾個方面,一是科學知識是一種“話語”。利奧塔認為,“知識只有被轉譯為信息量才能進去新的渠道,成為可操作性。”現代科學的新進展下(電腦技術的應用),任何無法變成數字信碼而加以傳遞的知識將面臨被淘汰的危機,人文科學知識轉碼并非像科學轉譯那樣簡單而顯得問題突出。二是在電腦霸權下,知識者獲取新知的途徑由傳統的藉由心靈與智慧向符號化、商品化操作轉變(知識商品化)。利奧塔在文中寫道:“知識的供應者和使用者與知識的關系,越來越具有商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與商品的關系所具有的形式一樣,即價值形式。不論將來,知識為了被出售而被生產。”;三是科學一變積累模式和穩定模式,為創造而創造成為科學的首要目的與需求。
(二)敘事危機
利奧塔以“敘事危機”為論述中心,來論述后現代生活世界圖景的變化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問題。知識問題的展開是從敘事知識與科學知識之間的區別開始談起。敘事知識和科學知識,具有不同的內在規則和合法性的兩類知識,利奧塔認為不能以前者來判斷后者的是否成立以及“運作效能”(奧斯汀行為科學理論)如何,也不能用后者斷定前者。但是,利奧塔認為科學具有獨霸的內在沖動在損毀敘事知識的歷史根基時,也使自己置身一個共時性平面上,導致包括它在內的普遍知識的“非合法化狀態”。 科學在起源時候便與敘事發生沖突。科學根據自身標準,將大部分敘事視為一種“寓言”。利奧塔認為對元敘事的懷疑便是“后現代”。傳統理性、求真、辯證思辨的“元敘事”或“大敘事”面臨著解構的危機。敘事危機體現在“敘事功能失去了自己的功能裝置。”傳統“宏大敘事”沒落,話語體系由整體性、同質性的“元敘事”變成多元性、差異性的“小敘事”。
三、后現代語言游戲的合法化
對利奧塔來說,現代性批判是在語言游戲中推論性進行,他質疑批判現存一切固定的原則、理論、標準、規則,同時在解構中重構后一種新的后現代性方式認知生活世界。他不承認所謂原則的普遍性和普遍性的原則,不認為語言游戲之上有話語特權的存在。
傳統的合法化時過境遷,利奧塔認為只有在解構傳統合法化的基礎上,走向后現代語言游戲的合法化。
現存的“兩大合法性神話”或“敘事堂皇”一直從未改變相互交替的形態。也正是這種外延性、自動指涉性的性質瓦解了兩大神話,一是,人類自我解放思維模式,如追求自由、平等的法國大革命;二是日耳曼式追求本真的黑格爾傳統,追求統一性、同一性、整體性的價值。這兩種“神話”觀念以沖突和螺旋體式交替出現的狀態,為制度化科學辯護。自由解放和科學求真以堂而皇之的敘事,為追求正義和理性坐了承諾,并導致科學的迅速發展和主體性的極端膨脹,帶來了后果是:科學知識占領文化知識全部領域,人文知識和和整體敘事宣告失敗。
利奧塔對現代性社會的回顧,揭示出現代社會表象后的語言游戲邏輯或規則,同時,他認為“后現代”是應對現代性社會帶來敘事危機、科學知識非合法化一種精神指向。他提出瓦解“元敘事”,科學知識只不過是眾多話語世界中一種,因此,自身的合法性重新獲得肯定,各種話語間的差異得到尊重。后現代思想,不在于求同而在于語言游戲(維特根斯坦)的異質性本質。利奧塔在承認知識非合法狀態后,重新確立的后現代合法方式。
四、后現代精神
利奧塔在文本中,探討科學研究與教育在后現代下的合法化,他認為,當后現代的來臨時,知識領域的變化:一是研究范式由從傳統理性、解放、理想、正義話語轉向語言游戲、結構分析,由追求傳統同一性的辯證法到現代否定性的辯證法。二是學者使命由“元敘事”到小敘事,由知識啟蒙者姿態到知識專家控制信息。三是教育上,電腦技術出現,教育模式由傳統“學生—學校——教師”模式變成“數據庫—個體”,數據庫成為現代人的本性。
這些變化的背后隱含的是一種社會狀態,透過這種狀態,在利奧塔看來,是一種后現代精神,其表征為一種不斷質疑規則、批判傳統、消解普遍化中心,同時也體現在尊重語言游戲的異質性與人類話語體系的多元性。正如利奧塔所說,“后現代知識絕不只是權威們的一個工具;它提高了我們對差異的感受性,并且增強了我們容忍不可通約之事物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法]利奧塔爾.后現代狀態:關于知識的報告[M].車槿山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吳清亮(1991-),男,湖南常德人,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在讀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文藝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