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田萌+李念凌+張航慶
[基金項目:“西北民族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研究生項目”資助 項目號:Yxm2016044]
摘要:社會總是處于不斷變遷的過程中,在這種視角下,對于穆斯林老人的養老也在發生著一定的變化。通過對現在針對穆斯林老人的主要養老方式的調查,了解現在穆斯林養老改變和主要模式。對于穆斯林老人的養老,家庭養老是主要的養老方式,而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也在不斷的發展。
關鍵詞:社會變遷;穆斯林養老;新模式
在經濟發展十分迅速的今天,養老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困擾著大部分國民,其中,也就包括的穆斯林群體,我國有10個民族普遍信仰伊斯蘭教,大概有2300萬穆斯林群眾[1]。而穆斯林的家庭結構主要是以核心家庭、主干家庭為主,因此,穆斯林更加強調的是傳統的家庭養老[2],但不可否認的是,傳統的家庭養老在穆斯林群體中也面臨著挑戰,越來越多的穆斯林開始離開聚居區,去到外地生活、工作。
養老的新模式主要是區別于傳統的家庭養老的方式,是由于各種原因造成原來的家庭養老無法正常進行,為了能讓老年人能更好的安度晚年而采取的其他養老方式,在本文中,主要研究的是傳統的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等養老方式,試圖能找到一種平衡,能更好的滿足穆斯林群眾的養老需求。
社會變遷是隨著時間的過去,行為模式和文化的重大改變。在某些方面,社會變遷的發生會非常微妙,所以可能不會被輕易察覺[3]。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經濟發展的推進,傳統的社會結構,文化等都在發生著變化。即使是在較為偏遠的地區,這種變化也在影響著人們的觀念。為了能適應這種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這樣的浪潮中。
本次研究主要是在社會變遷的視角下,以蘭州及其周邊地區的穆斯林為主要調查對象,運用訪談、文獻回顧等方法,對穆斯林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中,他們的養老觀念以及養老方式是否轉變的調查,尋找到一種適合當代穆斯林的養老模式。
一、穆斯林老人養老問題開始突顯
不管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是穆斯林的文化當中,都強調對老人的尊重,以及子女應該承擔的贍養責任。在中國,養老是一種文化,也是建立在血緣關系基礎之上,都是以居家養老為主要方式。對于穆斯林而言也是這樣,中國的穆斯林受自身文化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雙重影響,也就更加強調了家庭、子女對父母應承擔的養老責任。但是,在社會快速變化的今天,傳統的家庭養老也在面臨著來著各個方面的挑戰。
(一)老年人口增多、家庭負擔沉重
從1990到2010的三次全國性人口普查數據來看,1990年全國、漢族從及各少數民族的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都在7%下,未進入老齡化社會。2000年中國社會穆斯林民族中,穆斯林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5.09%。而在2010年65歲以上穆斯林總人約占穆斯林總人口的5.94%。整體來看穆斯林總是低于全國和漢族,表明穆斯林總人口相比全國和漢族而言,還未進入老齡化社會[4]。但即使只有5.94%的老年人口比例,全國有2300萬的穆斯林人口,在如此大的基數下,穆斯林人口中年齡超過65歲的任然有140萬,當其中的部分穆斯林老人不能能從原來的家庭養老中獲得養老支持,就需要其他的養老方式作為補充。
(二)人口流動加速,原有家庭養老模式面臨挑戰
根據一項研究中顯示,我國穆斯林流動人口已超過300萬占到了穆斯林人口總量的10%[5]。從這個數據看,有超過300萬的穆斯林離開原有生活的地區,在外地工作、生活。在外流動的人口多為青壯年群體,這也就意味著有大量穆斯林老人的子女不能在他們身邊照顧他們。而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更多穆斯林青年選擇外出工作、生活,這種情況也會繼續加劇。而原有的家庭養老也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尋找到一種對老人更好的養老方式。
(三)其他養老方式對穆斯林老人養老的困境
在穆斯林社會,強調子女對老人承擔的養老責任,作為兒女,如果不贍養老人,就會被視為不孝順,在宗教、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家庭養老就是對老人最好的照顧方式,如果子女不在家照看老人或者把老人送進養老院,就會被周圍的人瞧不起。而且不同于其他民族,穆斯林在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上都有自己的需求[6],因此,穆斯林老人很難在非穆斯林的養老機構中生活。
二、當前穆斯林的養老方式
(一)傳統的家庭養老仍然占據主要地位
即使是在社會快速變化的今天,更多的人受于各種原因,子女依舊是照顧老人的主體。在家庭照顧中,特別是對于穆斯林老人而言,這才是他們更為想要的養老方式,他們能在其中獲得更多的支持。其中,最為主要的情感支持是其他養老方式很難提供的,這也便是為什么家庭養老在面臨巨大的社會變遷因素下依然是最為主要的養老方式。而且在家庭養老中,老人可以延續之前的生活習慣,在最小變動的情況下安度晚年。
(二)社區養老正在興起
正如上文所說,在很多穆斯林聚居區,大量的年輕人外出工作、生活,也就使得在這些地區有大量的獨居老人的存在,這也就引起了這部分老人的養老需求。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現在正在推進的一些相關養老政策。在那兒已經建立起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和農村老飯桌等為老年人提供社區支持的養老方式。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為那些子女不在身邊的穆斯林老人提供了很為必要的養老支持,也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這些老人的現實需求。
(三)部分地區開始有針對穆斯林老人的養老機構
在這里需要說明一下的是,本次研究中的養老機構主要指的是為穆斯林老人提供養老服務的養老院。通過在一家針對穆斯林老人養老院的調研發現,選擇入住養老院的穆斯林老人都有一定的共性:身體狀況不是太好、子女長期不在身邊,有自己固定的收入、沒有配偶或者配偶已經去世。可以說,大部分針對穆斯林群眾的養老院的主要服務對象都是此類群體。他們無法依靠家庭來養老,社區養老也無法完全滿足他們的需要,而養老院就目前來看是適合他們的最佳養老方式。而且,穆斯林的養老院為老人們提供的不僅僅只有生活上的照顧,還可以為他們提供更為適合的飲食,更加方便的生活習慣。endprint
三、現階段針對穆斯林老人養老的各種方式的不足
家庭養老在穆斯林老人中仍是最重要的,也是很多老人所希望獲得的養老方式。但是,正如前文所指出的,這種養老方式也開始面臨著挑戰,一方面是隨著老年人口增多給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年輕穆斯林外出,獨自居住在家的穆斯林老人在不斷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家庭養老的主體即子女,可能會面臨更多困難,而且對老人的照顧也不會特別好。所以在社會不斷變化的今天,家庭養老對于某些穆斯林老人而言,也有其不足之處。
在很多穆斯林聚居的地區,為了能更好的服務老人,開始推行以社區為主體的養老方式,可以說,社區養老為大量的穆斯林青年外出之后,給老人們提供了一種合適的養老方式,可以填補沒有子女在家照顧的老人的養老需求,也是在社會變化過程中的一種選擇。但是,就社區養老來說,它需要大量的資金,同時,也需要大量的專業的服務、管理人員。而對于老人最為重要的情感支持,社區養老也很難提供。對于一些身體狀況不算太好的老人,他們的參與難度就會很大,有些老人由于各種原因不適合社區養老,這也是社區養老所面臨的主要困難之一。
而對于剛開始起步的機構養老,也有著自身的不足之處。首先便是養老院針對的老人的差異性較大,所以在服務老人的過程中,老人的需求更加多樣,也會增加照料難度。對于老人情感支持的提供也會制約養老院的服務,養老院工作人員的專業性也有更高的要求。而對于入住養老院的老人以及他們的子女,也會受到來自其他穆斯林的不理解。而在對于已入住的穆斯林老人的訪談中,他們也提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穆斯林文化、傳統觀念的束縛,在養老院中不能很好的溝通、交流不方便,養老院生活過于單調,服務人員的專業性不夠等等。從這些也可以看出,現階段針對穆斯林老人的養老院也是面臨著很多問題的,也需要不斷的發展、完善。
四、結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大致可以發現,在社會變化的今天,在穆斯林群眾中,對養老的需求也更加的多元,除了傳統的家庭養老外,其他的一些養老方式也在穆斯林老人中開始使用。但是,就現在來看,在很長時間內,家庭依舊是贍養老人的主要場所,子女仍是照顧老人的主要力量,家庭養老仍占據最重要的地位。同時,也要看見社區養老與機構養老在穆斯林老人養老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對于子女長期不在家,身體狀況較為良好的老人,社區養老可以讓老人在不脫離原來社區的基礎上獲得較好的養老服務,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老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對于一些較為特殊的穆斯林老人,穆斯林養老院則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加貼切自己需要的服務,一些在家庭不能獲得養老支持,社區提供養老服務比較困難的老人,他們則可以在養老院獲得更好的服務,養老院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為老人們提供更細分的服務,對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的服務也更有針對性。
讓每位老人有一個美好的晚年生活是社會的重要目標,而對穆斯林老人,他們對養老除了有其他老人相同的需求外,還有自身一些特殊的需要,所以對于穆斯林老人的養老必須更有針對性。同時也要看見,社會處于變化之中,相關的養老服務也要根據現實的需求做出變化,更好的為老人提供服務。
綜上所述,對于穆斯林的養老而言,在一定的時間內,家庭養老仍然是主要的養老方式,但是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可以作為補充。根據老人的自身情況和需求,選擇適合的養老方式。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都有自己針對的穆斯林老人群體,養老服務提供的對象也比較明確,這三種方式之間相結合,為穆斯林老人提供更好的養老服務。
【參考文獻】
[1]人口統計公報[DB/OL].國家統局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
[2]文化.甘肅穆斯林家庭結構解析[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與社會科學版),2007.
[3]理查德·謝弗.社會學與生活[M].趙旭東等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
[4]馬月莉.我國穆斯林人口發展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統計分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6.
[5]馬晨晨.城市化進程中流動穆斯林人口就業現狀的實證研究—以包頭市為例[D].天津.天津理工大學,2012.
[6]楊連福,李寅.穆斯林老年人,如何老有所養[N].中國民族報,2016-1-22(003)
作者簡介:劉秋(1994-),男,漢族,貴州畢節人,西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服務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