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國興
道路工程的施工量大,時間長,線路經過地區的地形地質條件比較復雜。有些地方還存在軟土路基,其承載力低、穩定性差,未能有效滿足施工規范要求,需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確保路基承載力和穩定性。事實上,對于軟土路基部分,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技術,并做好路基碾壓施工,達到有效保障路基工程質量的目的。文章結合道路工程路基施工的實際情況,探討相應的施工技術措施,希望能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一、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方案確定
為推動施工順利進行,有效落實各項施工技術,施工前需要進行路線基本情況調查工作。對道路工程沿線的地形地質、氣候水文等條件有詳細、全面的了解。在熟悉這些內容的前提下,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案,對路基施工進行科學合理安排。對軟土路基要制定有效的處理措施,科學安排施工機械設備和工藝流程,推動施工順利進行。同時還要對比分析不同方案的技術性與經濟性,選擇最優方案,以節約成本,實現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質量的目的。另外還應該根據道路工程路堤、路塹施工基本情況,選擇合適的填料類型,考慮工程造價、路基填筑施工環節等,實現對工程質量的有效控制。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技術方案,重視路基沉降控制,有效保障路基穩定,促進道路路基施工質量提高。
二、道路工程路基施工填筑技術
填筑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對確保路基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具有重要影響。施工前要進行現場調查,對軟土等穩定性不符合要求的路基,應該采取換填措施,并碾壓到位,提高路基穩定性,為后續工程施工創造便利。
(一)換填施工技術
換填法是處理軟土路基的重要措施,道路路基經過軟土地基時,為提高路基的承載力,采取換填法處理是一項重要的技術措施。可以選用軟質巖塊作為填料,采用質地堅硬、外觀干凈整潔的軟質巖塊,同時加強填料粒徑控制,最大粒徑在200mm以內。要嚴格控制粒徑小于5mm填料的摻入量,一般應該小于填料總量的20%。先將原有的軟土路基及時清除,然后換填軟質巖塊。采用分層填筑和壓實方式,保證每層壓實度合格,滿足施工規范要求。施工完成后,嚴格遵循規范要求開展工程質量檢測,通常壓實度應該控制在95%以上。經檢測不合格的部位應該及時返工,重新進行碾壓,直至換填之后的路基壓實度合格為止。
(二)碾壓施工技術
碾壓施工前,對工程地基的基本情況進行詳細勘察,主要包括橫坡探測、拋填深度測試等內容。拋填施工從地基中部開始,沿道路工程路線走向往前施工。同時向兩側擴展擠出淤泥,這樣有利于碾壓施工順利開展,對提高路基壓實度也具有積極作用。拋填完成之后再嵌入石料,補充縫隙。重視石料的檢測與驗收工作,保證強度符合施工規范要求,并且粒徑應該小于30cm。石料填筑完成后用重型壓路機反復碾壓,通常分為初壓、復壓、終壓三道工序,速度控制在2~3.5km/h為宜,碾壓至填料密實度符合規范要求為止。碾壓完成后,開展施工檢測工作,不合格部位需要返工。另外,道路工程地基拋石擠淤完成后,需要及時檢測地基的壓實密度,確保滿足施工規范要求。一般用水準儀配合人工測量方法,每100m檢測2個點,允許偏差嚴格控制在規定的范圍之內,保證碾壓施工效果。2.3CFG樁的實施在道路工程地基填筑和軟土地基處理過程中,CFG樁也是常見的技術措施。其黏結度好,強度高,滿足道路路基施工需要。就其組成來看,CFG樁包括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等。道路路基施工中應用CFG樁,可以實現對軟土路基的有效處理,增強路基承載力。并且沉降量小,能有效保障路基的穩定性與可靠性。CFG樁施工過程中,應該結合道路路線所在地的地質構造情況、外部環境等,合理選擇固化劑和外加劑,外加劑可選用石膏、硫酸鈉、氯化鈉等,固化劑常用級配為32.5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做好試驗檢測工作,確保外加劑質量合格。嚴格控制外加劑添加量,一般在2%左右,固化劑摻入量根據設計標準確定,一般在12%~13%為宜,水灰比0.45~0.50為宜。通過加強這方面的控制,有利于確保CFG樁施工效果,實現對地基的有效處理,保證道路路基工程質量。
三、道路工程路堤路塹施工技術
為實現對道路路基施工質量的有效控制,除了做好施工方案設計,嚴格遵循工藝流程,加強路基填筑質量控制外,還應該重視路基不均勻沉降控制,確保路基穩固與可靠,從而更好滿足施工規范要求。目前在不均勻沉降處理中,常見技術措施包括臺階開挖法、間隙法、土工合成材料處理法。每種方法各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施工中應結合具體需要合理選擇,并嚴格遵循工藝流程,實現對不均勻沉降的有效預防。另外在路堤、路塹施工中,還應該把握以下技術要點,確保工程施工質量。
(一)注重含水量和施工材料質量控制
路堤、路塹施工所采用的施工材料,除了確保級配合理,加強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之外。整個施工過程中還應該檢測顆粒級配和含水量,實時測定這些數據指標,確保各項指標合格,滿足施工規范要求。當發現級配不合格,含水量過大或者過小時,應該及時調整,保證混合料級配合理,滿足施工需要。重視混合料含水量的控制,確保在最佳含水量的±2%左右。從而有利于路堤、路塹壓實度的控制,確保工程施工質量。
(二)重視其他施工參數的控制
為提高壓實度,路堤、路塹采用分層填筑和壓實施工方式,實現對工程質量的有效控制。加強每層混合料松鋪系數的控制,一般在20~30cm為宜。一層攤鋪完成立即進行碾壓施工,經檢測合格后才能進入下一層路面的施工。加強混合料級配、含水量、填層表層的平整度控制,確保滿足施工規范要求。碾壓施工中應該合理控制碾壓速度和碾壓遍數,選擇合適噸位的壓路機,確保碾壓連續、均勻、慢速進行,進而提高壓實效果,保證壓實度和平整度合格,實現對工程質量的有效控制。
四、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排水技術
道路工程路線較長,通常需要經過山區或丘陵,這些地段的地形、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大。并且風化石、土質路塹較為常見,給施工帶來很大挑戰,增加施工難度和工程造價。如果忽視采取措施處理,整個開挖過程或者開挖之后容易引起路塹、路基坍塌現象發生,需要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處理和應對。導致路塹邊坡出現坍塌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路塹開挖破壞原路面結構的穩定性,使路塹出現松動現象,新的擋墻未能及時修砌,難以確保邊坡穩定,容易引發坍塌現象。另外,受到雨水沖刷的影響,雨天時,雨水會滲入開挖的裂縫中。在雨水的作用下,地基會出現飽和狀態,受到相應的擠壓,最終引起路塹邊坡坍塌情況出現。因此,為預防路塹邊坡坍塌,應該重視排水技術應用,將雨水順利排出,確保路基穩定與可靠。工程施工要加強現場管理,推動施工現場標準化和規范化,避免將棄土等雜物堆放于施工現場,及時采取措施將其運走。設計簡易的排水溝,將雨水順利排出。當縫隙水過多時,應該采用抽水機及時排出積水。從而保證施工現場的干凈整潔,有利于保證路基、路塹施工效果。
五、道路工程路基施工防護技術
為保證車輛安全順利通行,避免山體滑坡、路基坍塌等問題出現,加強路基施工防護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路塹施工中,對松軟邊坡如果處理不到位,雨季時,雨水會出現滲漏現象,再加上防護措施不到位,容易引發坍塌現象。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應該加強防護工作。例如,對開挖路段的地質情況進行科學分析,制定有效方案,從而在短時間內完成開挖施工任務。并及時修筑擋護工程,邊坡處適當設置錨桿,或者砌筑防護墻,從而保證邊坡穩定。
六、結語
路基施工是道路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后續施工和列車安全通行具有重要作用。施工單位應該提高思想認識,根據工程建設實際情況,有效落實各項施工技術,并加強每個施工環節的質量控制。同時還要提高施工人員素質,注重施工現場的管理和巡視,及時處理存在的缺陷,從而順利完成道路工程路基施工任務,有效保障工程建設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