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關工委 新疆軍區洛陽干休所
當年“李向陽” 今日老關工
——記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正軍職離休干部郭興
洛陽市關工委 新疆軍區洛陽干休所
90年前,南昌夜空一聲槍響,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從此,中國共產黨有了自己的武裝。這支人民子弟兵的隊伍,由少到多、由弱到強,打敗了強大的敵人,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在這支戰無不勝的人民軍隊喜迎建軍90周年之際,本期將幾位人民軍隊老戰士的生動事跡,特別是這幾位老戰士不忘初心、團結前進堅守在關心下一代新的陣地上的感人事跡推薦給大家。當年,他們用一腔熱血染紅了軍旗;今天,他們以對下一代赤誠的愛點燃了夕陽!

【閱讀提示】
你是英雄——被授予“郭興模范武工隊”“一級殺敵英雄”稱號,獲得“抗日戰爭勛章”“解放戰爭勛章”“抗美援朝獨立自由勛章”各1枚。
你是傳奇——著名的冀中抗日傳奇英雄平原游擊隊隊長李向陽,你是原型之一。
“抗日烽火起太行,援朝橫跨鴨綠江,旌旗揮動天山雪,飲馬黃河弓自張?!蹦愕倪@四句抒懷詩,概括了你這名老戰士參加革命幾十年不尋常的奮斗歷程。離休后,你在關心下一代的陣地上開始了新的征程。
在上個世紀50年代,影片《平原游擊隊》可謂家喻戶曉,由郭振清主演的《平原游擊隊》隊長李向陽,成為人們特別是青年人崇拜的抗日英雄。李向陽的生活原型是誰?一直為人們所關注,本文的主人公正軍職離休干部郭興,就是李向陽的原型之一。
郭興老人今年已92歲高齡了。他在抗戰時期是太行武工隊隊長,被授予“郭興模范武工隊”“一級殺敵英雄”稱號;抗戰勝利后參加了平津戰役和太原戰役,組織指揮過大小上百場戰斗;抗美援朝時任志愿軍68軍202師604團參謀長;回國后先后任陸軍5師師長、北疆軍區司令員等職。1986年,郭老離休了,在新疆軍區洛陽干休所安度晚年,主動投身于關心下一代事業,1990年洛陽市關工委成立,他出任關工委名譽主任,一直堅守在培養教育下一代這個新的陣地上。他發揮自身優勢,入校園給青少年講當年的戰斗故事,激勵孩子們發揚光榮傳統,接好革命的班。一次,他得知有的孩子受錯誤輿論誤導,覺得小鬼子不經打,抗戰勝利很容易,甚至社會上還出現了調侃烈士、詆毀英雄的段子,就主動來到學生中間,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抗戰、正確對待烈士和英雄。當孩子們得知面前這位老人就是當年李向陽的原型之一時,連禮堂門口、窗下都擠滿了人,校園興起了一股“不看美國大片,看紅色影片”的熱潮。幾年來,他倡導組織的老戰士愛國主義教育報告團,先后到全國數十個地市作革命傳統教育報告700多場,聽眾60余萬人次。2013年,在他曾經戰斗過的河南省輝縣,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郭興事跡展覽館”建成開館,成為深受青少年喜愛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他還先后整理出版了《在戰斗的歲月里》《太行之劍》《在朝鮮戰場上》等書籍,憶傳統、講理想、說奮斗,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病樹需要護持,病人需要照料,心靈受到創傷的失足青少年更需要關心和教育。”失足青少年這個群體有自身的特殊性,其中好多孩子有崇拜英雄的情結,這是幫教這個群體的有利因素。郭老發揮自身這方面的優勢,懷著一顆慈愛的心,像對自己的孩子般傾情幫教。
少管所的失足少年,是郭老的重點關教對象。一次到少管所作報告,他過去的戰斗經歷深深吸引了這些失足少年。他深情地望著臺下200多名懵懂無知的孩子,痛心地說:“你們的父母好不容易把你們撫養成人,你們卻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你們對得起誰??!”他接著感慨地說:“那時候,我手下要有你們這200多號人,能消滅多少日本鬼子!”他的話打動了所有在場的人,一個少年犯痛哭流涕地說:“您16歲的時候在打鬼子,而我16歲卻在蹲監獄。”表示一定積極改造,早日回歸社會。在對失足青少年的關教中,他總是強調,李向陽不是我一個人,而是整個中華民族抗日游擊戰士的縮影,在和日本鬼子斗爭的年月,華北平原上到處都有游擊隊的身影,到處都有傳奇的戰斗故事。他的真情關教富有感召力,成為醫治這個特殊群體的一劑良藥,許多少年犯在他的愛心引導下得以減刑重獲新生。

郭興給少先隊員講當年的抗戰故事
郭興,這名百姓愛戴的老戰士,戰爭年代為祖國為人民出生入死,和平時期為百姓謀利造福。作為正軍職離休干部,有較高的生活待遇,但他生活一向十分簡樸,身上的衣服一穿就是十幾年,袖口磨破了仍舍不得扔。可當他得知洛陽市福利院的孩子需要照顧,馬上拿出2000元錢買了營養品和玩具送去;聽說伊川縣貧困山村一些適齡兒童輟學,與關工委的同志一起結對資助了8名貧困學生。這樣的事,他隨時遇到隨時去做,特別是不論哪里受了災、遭了難,都是第一個捐款捐物。
郭老雖已是耄耋之年,革命精神仍不減當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李向陽這個人民心中的英雄,光環照得更遠、閃得更亮。他獲得全國先進離休干部、全國老有所為奉獻獎、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3次作為英模代表到首都北京參加全國表彰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