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雙球 張星波
“秋收時節暮云愁 霹靂一聲暴動”
陳雙球 張星波

1927年9月9日,湘贛邊界軍旗飄揚,霹靂震天。由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迎著時代的暴風驟雨爆發了。這次起義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起點。秋收起義結束后,毛澤東壯懷激烈,寫下了《西江月·秋收起義》一詞:“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 這首詞具有鮮明的紀實特色,堪稱史詩,詠頌了革命初期的工農革命武裝暴動的壯舉。其語言通俗,節奏緊湊,氣勢磅礴,今天讀來,依舊氣貫長虹。
湖南省瀏陽市是秋收起義所在地。多年來,市關工委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開展黨史國史主題教育活動,取得良好成效。
以史為媒,打造教育主陣地。瀏陽作為秋收起義的發源地,瀏陽人民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犧牲的烈士近20萬人。在這片革命烈士鮮血浸透的紅色土地上,瀏陽市委、市政府加大了紅色旅游資源的整合投資力度,近幾年來,僅秋收起義文家市紀念館接待的參觀學習人數就有100萬人次。每年重要節日,全市機關單位、鄉鎮街道、中小學校、社團等紛紛組織干部職工、學生到瀏陽烈士陵園組織開展祭掃活動,僅去年參觀、祭掃人數就達12萬人次。
以史為源,把握教育主旋律。2016年,為弘揚紅色經典,傳承精神文明,中共瀏陽市委宣傳部、市關工委、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全市中小學生“童心向黨陽光成長”演講比賽。今年,為紀念秋收起義90周年和建黨96周年,市關工委組織開展“學‘兩史’、頌黨恩、跟黨走”主題演講比賽和“重走秋收路”全市青少年暑假夏令營活動。通過歷年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堅定了全市青少年愛黨、愛國的決心與信念,激發了學生建設祖國和家鄉的斗志與熱情。
以史為鑒,強化教育主導性。市關工委聯合市委黨史辦在市直單位、鄉鎮(街道)開展黨史“四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活動,給中小學校發放《崢嶸歲月》《瀏陽之歌》等通俗黨史書籍、音像制品累計近8000冊(套),組織開展了“學黨史、頌黨恩、跟黨走”大型讀書活動,在全市青少年中掀起學黨史、學先烈、愛瀏陽熱潮。五老宣講員共深入鄉鎮、學校宣講520多次,聽眾達8.7萬人。市關工委聘請市委黨史聯絡組組長長期擔任關工委顧問,先后配合黨史聯絡組編印了紀念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80周年的輔導資料——《英明的決策偉大的創舉》500多份發至基層,供各級關工委(關協)宣傳秋收起義的重大意義,向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彈指一揮間,90年過去了。又是秋收時節,當您徜徉在文家市會師舊址的庭院內,您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西江月·秋收起義》。撫今思昔,感念不忘。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只有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才能讓秋收起義精神更加光芒閃耀,讓迎風飄揚的軍旗更加鮮艷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