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嗣 松
(中國葛洲壩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91)
宜張高速公路枝江互通路面拼接施工技術
羅 嗣 松
(中國葛洲壩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91)
介紹了宜張高速公路枝江互通路面拼接采用的施工技術,通過調整底基層和基層設計、增加玻纖格柵等措施,減少了路面沉降及裂縫的產生,確保了路面拼接質量。
宜張高速;路面拼接;調整設計;玻纖格柵;質量
宜張高速公路枝江樞紐互通位于枝江市安福寺鎮三藏寺村,與漢宜高速呈十字交叉,實現了該項目與漢宜高速公路的交通轉換。枝江樞紐互通采用苜蓿葉型式,枝江樞紐互通段采用26 m寬、雙向四車道和33.5 m寬、雙向六車道兩種技術標準。
枝江互通B匝與漢宜高速主線K1162+722~K1162+944左幅相接;枝江互通D匝與漢宜高速主線K1161+407~K1161+687左幅相接;枝江互通C匝與漢宜高速主線K1161+542~K1161+758右幅相接;枝江互通E匝與漢宜高速主線K1162+601~K1162+881右幅相接。
漢宜高速路面結構層厚度為78.6 cm:20 cm底基層(級配碎石)+20 cm下基層(水泥穩定碎石)+20 cm上基層(水泥穩定碎石)+透層、封層+8 cm AC-25C粗粒式瀝青混凝土+粘層+6 cm AC-20C中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SBS改性)+粘層+4 cm AC-13C細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SBS改性)。
2.1 拼接部位細部設計
為盡可能地減小漢宜高速公路拼接加寬因新舊路基強度、壓實度不同產生的不均勻沉降及縱向裂縫,在新老水穩拼接處采用挖臺階、鋪設玻纖格柵的處理方案,以盡量減小拼接處的差異沉降,加強拼接路面的整體性。
對于漸變段基層鋪筑寬度≤4.5 m的三角塊區,將原設計方案中的40 cm厚基層+20 cm厚水泥穩定碎石變更為60 cm厚C20現澆混凝土。分兩層、30 cm厚進行澆筑施工,該區域施工完畢等待與≥4.5 m處水穩施工完畢同時攤鋪瀝青面層。
對于漸變段,采取攤鋪與原設計方案相同厚度的結構層,包括40 cm厚水穩基層+20 cm厚水泥穩定碎石,水穩基層攤鋪完畢,分層攤鋪瀝青面層,具體情況見圖1。

圖1 寬度>4.5 m拼接部位細部圖
2.2 拼寬段混凝土施工
互通內三角塊混凝土共計459 m3。由于其施工區域分散在B、C、D、E四條匝道,附屬施工隊計劃設兩個班組分別于漢宜高速左右幅同時施工,混凝土施工以機械、人工方式共同進行。
寬度<4.5 m三角塊:30 cm厚C20混凝土底基層+30 cm 厚C20混凝土基層。
將三角塊與漢宜高速公路相接部位底基層與下基層清理出臺階,澆筑第一層C20水泥混凝土基層,養護至強度達到設計強度75%后進行下一道工序;
第二層為30 cm厚C20混凝土基層,沿縱向施工接縫鋪設寬度為1 m的玻纖格柵,澆筑第二層C20水泥混凝土基層,養護至強度達到設計強度75%后進行下一道工序。
2.2.1 安裝模板
支模前,對基層進行模板安裝及攤鋪位置的測量放樣,核對路面標高、面板分板及脹縫位置。模板采用木模板,所選用的木模板需要有足夠的強度,其內側和頂、底面均應光潔、平整、順直。模板安裝應保證其穩固、平順、無扭曲。
2.2.2 混凝土拌和與澆筑
混凝土攪拌嚴格按照試驗室通過試驗確定的配合比、采用50型混凝土拌和站攪拌?;炷恋陌柚聘鶕韬臀锏恼尘坌?、均質性及強度穩定性經試拌確定最佳拌和時間?;炷翑嚢?、運輸過程中應防止漏漿、漏料和污染路面,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應減小顛簸,防止拌和物離析,車輛起步和停車時應平穩?;炷恋臐仓⒄駬v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待振橫斷面上,使用2根振搗棒振搗,組成橫向振搗棒組,沿橫斷面連續振搗密實并注意路面板底、內部和邊角處不得欠振或漏振。
(2)振搗棒在每一處的持續時間以拌和物全面振動液化、表面不再冒氣泡和泛水泥漿為限,不宜過振,也不宜少于30 s。振搗棒的移動間距不宜大于500 mm;至模板邊緣的距離不宜大于200 mm。
(3)在振搗棒已完成振實的部位抹平混凝土表面。第一層表面拉毛,增強粘結力;第二層表面按設計坡度調整平整度。
(4)振動板移位時,振動板在一個位置的持續振搗時間不少于15 s。振動板須由兩人提位振搗和移位,不得自由放置或長時間持續振動。移位控制以振動板底部和邊緣泛漿厚度達到3 mm±l mm為限。
2.2.3 鋪設玻纖格柵
在第一層混凝土強度合格后,開始鋪設玻纖格柵。玻纖格柵緊壓新舊交接面并且采用鐵釘按梅花狀固定牢靠。在路面層施工時,也需鋪設玻纖格柵并采用鐵釘按梅花狀固定牢靠。
2.3 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基層)施工
拼寬寬度>4.5 m:對于漸變段,采取攤鋪與原設計方案中相同厚度的結構層,兩臺攤鋪機分別拼裝成寬度為4.5 m與8 m,4.5 m攤鋪機先沿拼寬外側進行攤鋪,再沿內側與漢宜高速相接,行至匝道標準寬度后退出施工區域;8 m攤鋪機就位,開始繼續完成剩余匝道的攤鋪工作。
對于原有結構層高程接平控制邊角寬度不足的地方采用人工補料完成,直至攤鋪寬度達到匝道正常寬度為止。為減少整個交通管制時間,對于拼寬段攤鋪采用雙層連鋪施工,養護達到開放交通要求時間之后再進行下一步施工。
2.3.1 測量放樣
采用全站儀每10 m準確放出路線中樁及邊樁并做好標志,加以保護。在攤鋪寬度兩側設置導線樁,敷設導線;導線樁應穩固,鋼絲導線應張緊,不得松弛;對敷設的導線每10 m進行水平測量,將測量誤差控制在±3 mm以內。
2.3.2 混合料的生產
采用裝載機裝料,混合料的生產采用穩定土拌和廠拌制的方法,嚴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水泥均勻分布,無離析、結塊等現象。
2.3.3 混合料的運輸
混合料拌和完成后,采用自卸車盡快將其運送到攤鋪現場。
2.3.4 混合料的攤鋪
采用兩臺攤鋪機梯隊分幅攤鋪,兩側由鋼絲引導縱斷面高程。
(1)攤鋪前,將事先準備好的、厚度等于設計松鋪厚度的木塊墊在熨平板下面,調整攤鋪機起始工作仰角。在攤鋪過程中,隨時檢測攤鋪的平整度和標高,發現偏離及時采取手動調整,使攤鋪厚度符合設計要求。
(2)將傳感器的接觸件置于測量完成后的鋼絲導線上,調節基準高度以保證攤鋪層達到松鋪設計高程。在攤鋪過程中,用水平尺及鋼尺跟蹤測量,以確保標高、平整度符合要求。
(3)攤鋪機行駛速度的確定:根據拌和廠及運輸車輛的能力經計算確定攤鋪速度,一般為2~6 m/min。攤鋪速度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動,以保證能連續、不間斷地攤鋪,并使攤鋪室內料堆高度平齊或略高于螺旋攤鋪器的軸心線。
(4)攤鋪完成后的鋪層若出現離析現象,可由人工補灑細料填塞
2.3.5 混合料的碾壓
混合料自加水拌和至碾壓完成必須在2~3 h之內完成,不得超過水泥終凝的時間。混合料攤鋪完成后及時進行碾壓。碾壓時遵循先輕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則。在開始碾壓時,用20 t壓路機靜壓2遍,后退時弱震一遍,然后用22 t壓路機振壓3遍,最后用12 t雙鋼輪壓路機靜壓1遍。碾壓完成后,及時檢測壓實度,對于不符合要求的路段及時補壓。對于直線段,由兩側路肩向路中心碾壓;對于平曲線段,由內側路肩向外側路肩進行碾壓。碾壓時重疊1/2輪寬,后輪必須超過兩段的接縫處,后輪壓路面全寬時,即為一遍。
2.4 透層、封層及粘層施工
透層施工是在基層養護具有一定強度后采用智能瀝青灑布車噴灑透層油,透層油采用慢裂乳化瀝青(PC-2),用量控制在1 L/m2。在灑透層油后,及時鋪筑稀漿封層。稀漿封層采用改性乳化瀝青表面處冶。瀝青層間噴灑粘層油,粘層采用陽離子改性乳化瀝青(PCR),用量為0.3~0.6 L/m2。
2.5 瀝青面層施工
根據設計要求,對原漢宜主線2.5 m寬的硬路肩進行破除,破除后的硬路肩與拓寬段一起攤鋪。原老路路面的瀝青面層拼接臺階寬度均為50 cm,拼接前進行切邊處理并將側邊鑿毛。在新老中、下面層的底部接縫處均鋪設寬度為100 cm的玻纖格柵,以延緩反射裂縫的產生。在鋪筑瀝青上面層前,沿縱向將老路上面層銑刨側壁清洗干凈并涂抹粘層油,阻止水分滲透,以保證縱縫的接縫質量。
2.5.1 測量放樣
恢復中線:直線段每10 m設一鋼筋樁,平曲線每5 m設一樁,樁的位置在設計攤鋪寬度外50 cm處。
水平測量:對設立好的鋼筋樁進行水平測量并標出攤鋪層的松鋪標高,掛好鋼絞線,將其作為攤鋪機的行走找平基線。下面層及上面層采用按水平測量調好的鋼絞線攤鋪施工。
2.5.2 瀝青混合料的生產
采用型號為4000型瀝青拌和設備集中拌和。集料和瀝青材料按工地生產配合比規定的用量進行生產,送入拌和設備里的集料溫度應符合規范規定,在拌和設備內及出廠的混合料的溫度不能超過規范允許的溫度波動范圍要求。
瀝青混合料必須符合經批準的生產配合比要求,并在規范規定的容許偏差范圍內,集料目標值的偏差應符合合同技術規范要求。
2.5.3 瀝青混合料的運輸
瀝青混合料的運輸采用25 t自卸車。運料時,車廂用篷布覆蓋,不得超載運輸或急剎車、急彎掉頭等對透層、封層造成損傷。運料車每次使用前后必須清掃干凈,在車廂板上涂一薄層防止瀝青粘結的隔離劑,但不得有余液積聚在車廂底部。運料車進入攤鋪現場時,輪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污物,否則宜設水池洗凈輪胎后進入工程現場。
2.5.4 瀝青混合料的攤鋪
攤鋪機開工前,應提前0.5~1 h預熱熨平板(溫度不低于100 ℃)。熨平板的加寬連接應仔細調節至所攤鋪的混合料沒有明顯的離析痕跡。攤鋪機必須緩慢、均勻、連續不間斷地攤鋪,攤鋪速度宜控制在2~6 m/min的范圍內,對改性瀝青混合料宜放慢至1~3 m/min。攤鋪機高程控制采用所攤鋪層的高程靠金屬邊樁掛鋼絲所形成的參考線控制,橫坡靠橫坡控制器控制、精度在
±0.1%范圍,或采用非接觸式自動找平儀控制各項攤鋪技術指標。
2.5.5 瀝青混合料的碾壓
瀝青混合料的碾壓在較高溫度下進行,普通瀝青混合料初壓溫度不應低于130 ℃,改性瀝青混合料溫度不低于150 ℃,不得產生推移、壅包、發裂。應緊跟在攤鋪機之后碾壓并保持較短的初壓區長度,以盡快使其表面壓實,減少熱量散失。采用12 t雙鋼輪振動壓路機靜壓兩遍。在超高路段則由低向高、在坡道上將驅動輪從低處向高處碾壓,碾壓路線及碾壓方向不得突然改變。初壓后應檢查其平整度,有嚴重缺陷時應進行修整乃至返工。
復壓要緊接在初壓后進行,對路面邊緣、加寬等大型壓路機難以碾壓的部位,宜采用小型振動壓路機作補充碾壓。復壓遍數為4~6遍,至其無明顯輪跡為止。為防止壓路機碾壓過程中瀝青混合料粘輪現象發生,可向碾壓輪灑少量水使碾輪濕潤,必須嚴格控制噴水量,不得漫流,以防混合料降溫過快。
2.6 施工縫的處理
(1)橫向施工縫的處理。
每個工作日完成攤鋪后,采用人工將橫縫補齊,在碾壓完成后檢查其平整度與標高,將不符合要求處剔除,使橫縫呈垂直于路面的斷面。第二天攤鋪時,在熨平板下墊一薄膜木板,木板厚度等于預壓的壓實量;碾壓時,橫向每壓一遍、沿新鋪層方向移動30~50 cm碾壓,直至壓路機全部在新鋪層上為止,再改為縱向碾壓,直至其符合密實度和平整度要求。
(2)縱向施工縫的處理。
平交口的拓寬與原高速路基層、面層接壤處形成兩道縱縫。在縱縫表面橫跨鋪設玻纖格柵,以增強基層的整體強度;再噴灑一層熱瀝青(或粘層油)粘牢,同時起防水作用。
宜張高速公路枝江互通路面拼接施工已結束,通過檢測,枝江互通B、C、D、E匝與漢宜高速路面拼接部位施工質量均滿足規范及設計圖紙要求。宜張高速公路枝江互通路面采用的拼接施工技術可為其它類似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參考。
羅嗣松(1979- ),男,江西上高人,高級工程師 ,學士,從事水電與路政施工技術與管理工作.
(責任編輯:李燕輝)
2017- 04- 10
TU745.2;U44
B
1001- 2184(2017)04- 001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