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學中環信息學院 李 璐
基于L a b Wi n d o w s/C V I的溫室無線監測系統研究
天津理工大學中環信息學院 李 璐
溫室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人工創造適合農作物生長的環境來保證農作物不受季節、天氣的影響,獲得優質、高效的農業產物。本系統中引入美國NI公司的虛擬儀器平臺LabWindows/ CVI作為溫室環境監測的理想開發平臺,使用ICC AVR的單片機的開發環進行系統控制,實現對溫室環境數據的實時監測。選用433射頻通訊的無線收發模塊實現上位機與下位機之間的通信,從而達到遠程控制的目的。
溫室環境監測;LabWindows/CVI;虛擬儀器
1.1 系統設計要求
系統進行溫室無線監測系統設計時,考慮到溫室內的環境因子數相對較多,設計時要考慮到系統的穩定性、可操作性、可擴展性和經濟性[1]。
1.2 系統設計思路
溫室環境監測系統以下位 PC 機為核心,配合檢測環境因子的傳感器、單片機、顯示模塊、鍵盤模塊、報警模塊等,通過無線傳輸模塊實現上位機和下位機的無線通信,上位機選用虛擬儀器開發平臺 LabWindows/CVI 實現圖形化人機交互界面。工作人員可直接對上位機進行操控,達到對溫室環境因子的監測、數據存儲、報警、設備查詢等功能,下位機對環境參數進行采集、預處理和存儲,實時發送給上位機[2]。
選用433MHz 射頻通訊技術實現系統的無線傳輸。傳感器采集到相應的環境信號經過模數轉換、放大、濾波后,通過下位機無線發送模塊直接將數據進行編碼、調試發送給上位機的無線接收模塊,實現系統的無線傳輸和遠程監測。系統總體結構框圖如圖1-1所示。

圖1-1 系統總體結構框圖Fig. 1-1 Structure diagram of system
單片機選用ATMEL公司生產的 ATmega64作為下位機,是一款能耗少、性能強的8位AVR微處理器。
系統通過對溫室環境中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光照度和CO2濃度等多個環境因子的數據進行實時采集,選用的傳感器分別是智能溫度傳感器 DS18B20 來檢測空氣溫度和土壤溫度,干濕球法來監測空氣濕度,選用 TS-V1 土壤濕度傳感器檢測土壤含含水量,通過GZD-V1-15 光照度傳感器檢監測溫室的光照強度,IRM300 紅外模組檢測溫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
采集的環境數據通過 A/D 轉換模塊將數字信號傳送給下位機,利用LCD液晶顯示模塊實現數據的實時顯示,無線傳輸模塊實現下位機與上位機之間的通信。
系統外圍芯片的時鐘芯片選用D S1302,液晶顯示模塊選用DM240128B ,數碼顯示驅動和鍵盤控制芯片 CH452 來實現鍵盤功能。在整個硬件的系統中,A/D 轉換模塊、液晶顯示模塊、時鐘芯片以及鍵盤控制模塊均可集成在單片機系統上。
溫室監測系統的軟件部分由兩部分組成:上位機軟件、下位機軟件。
3.1 下位機軟件設計
下位機使用 AVR 單片機進行編程控制[3],下位機程序運行前需對系統進行初始化,通過對數據采集、鍵盤控制、液晶顯示以及無線傳輸等模塊設計,實現對數據傳輸和溫室環境的監測功能[4]。
3.2 上位機軟件設計
上位機選用美國NI公司的虛擬儀器開發平臺 LabWindows/CVI,采用C語言作為編程語言,通過回調函數、事件驅動的方式實現編程的功能,方法較簡單,是進行溫室環境監測的理想開發平臺[5]。
系統上位機軟件設計遵循四個原則:通用性、經濟性、可靠性、可擴展性,通過對人機界面的設計、通信方式的選擇、數據顯示方式以及設備狀態查詢等多個模塊的設計,實現系統的實際操作、報警、監控、數據存儲等功能[6]。
基于LabWindows/CVI的溫室監測系統是一種資源節約型的高效農業技術,系統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模式,能夠進行24小時不間斷數據采集,實現遠程實時監測,當環境數據超出閾值范圍上位機和下位機可同時報警。
[1]王麗斌.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溫室環境監測系統[D].昆明理工大學,2012.
[2]于輝,紀建偉,李征明,鄒秋瀅,李欽夫.北方溫室微環境在線監控系統設計與分析[J].農業工程,2012(12):20-24.
[3]李圖江.基于單片機的數據采集和無線數據傳輸系統研究[J].硅谷,2014(17):26-26.
[4]徐晶晶.基于LabVIEW的道路硬度檢測系統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學,2014.
[5]王瑜.基于Labwindows/CVI的無線多路溫濕度測控系統研究[J].西安航空學院學報,2017.
[6]王源.關于虛擬儀器在測控系統的應用研究[J].電子測試,2017,(06): 89+85.
李璐(1988-),女,漢,山東人,碩士,助教,現供職于天津理工大學中環信息學院,研究方向:智能化自動化系統與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