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力制
陽光、有才華的歌手胡海泉,一直是青少年心中的偶像。記者有幸采訪到胡海泉的父親,著名軍旅詩人、作家胡世宗先生。他透露,自己家庭的家風、家訓是“勤奮、節儉、持之以恒”等,而兒子海泉和女兒海英,更是很好地將家風發揚光大。
家風:勤奮節儉持之以恒
對于“家風、家訓“這個話題,胡世宗說,他的父母都是窮苦百姓,“沒有像顏之推、司馬光、曾國藩、朱柏廬那樣留下明確的治家格言訓語,沒有給我們留下一個條幅或在本子上寫下叮囑,但他們常常用樸素的話語,教育我們。比如:母親經常對我說,要記住別人給你的好,要忘記你給別人的好。直到老人家都過了90高齡時,還曾對我說過這個話。”他說,母親不僅是這么說的,而且用一生來做榜樣。“母親總是念念不忘別人給予的好處,嘴里從沒說過自己給別人做了什么好事,其實她做得很多。到了我這輩,我當然身體力行去踐行母親的話,也會把這種理念灌輸給孩子們。”他特別看重“言傳身教”的重要性,“你家里懸掛著‘和諧的牌匾,可你兩口子總是在孩子面前拌嘴吵架,孩子心里怎么能讓‘和諧生根呢?”此外,他還認為一個家庭的家風也不會是單一的。“比如我家,除了懂感恩外,還有幾條,比如勤奮,比如節儉,比如持之以恒。我小時父母總說‘一個人要有長勁,我銘記這句話,我家里掛著丁玲為我題寫的‘水滴石穿和沈延毅為我題寫的‘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兩個條幅,督促我做什么要有長勁兒。”
傳承:海泉成名不忘恩人
多年來,胡海泉一直是娛樂圈“才藝雙馨”的楷模。胡世宗說,自己和妻子對子女的教育中,也始終貫穿著勤奮、節儉、持之以恒等家風、家訓。他重點提到母親說過的那句“記住別人給你的好,忘記你給別人的好”,“看似一句很平常的老百姓的話,但蘊藏著深深的哲理。海泉大學還未畢業,利用假期最早‘北漂離開家的時候,沒買到火車票,我和他媽媽通過熟人送他擠上了去北京的火車。他一手拎著吉他,一手拎著裝滿歌曲光盤的提兜站在車廂的過道里,那個車廂的列車員大姐見這個學生這樣辛苦,就把他讓到自己狹小的休息室里坐著,她沒得休息,車到北京還把海泉送出了站。海泉一直記著這件事兒,有一次他在一家電視臺做節目,編導根據海泉提供的情節和要求,找到了那位列車員大姐,讓海泉得以表達遲到的感激之情。”此外,胡海泉小時候學鋼琴,沈陽音樂學院一位叫杜寧的老師很負責地教他。“海泉在北京闖出名來,千方百計打聽這位老師的下落,后來得知就在北京。自從海泉找到杜老師后,每當在北京舉辦演唱會,必定要給老師送去最好位置的門票,請老師現場指導。”
發揚:新時代更需好家風
當下的中國,社會價值取向已經趨于多元化,如今依然提倡家風、家訓的重要性,是否顯得過時呢?對此胡世宗說,他在讀初中時,本子上抄過一條阿拉伯諺語:“感激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義是惡習中頂壞的。”“我常常把自己關于感恩的所思、所為告訴給孩子,希望他們也能像我這樣想、這樣做。雖然社會發展了,但人們對善的基本觀點不會變,因此提倡家風、家訓是很必要的。”他認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當每個家庭都能充滿凝聚力,釋放出正能量,這個社會整體上就是向上的、陽光的、朝氣十足的,而生活在這個社會氛圍里的每個人都會受益,都會受到社會正面的激勵與推動,從而讓家庭生活更健康,更快樂。這就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胡世宗認為,在當下堅持提倡家風、家訓,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好的舉措,也是廣大群眾教育后代、傳承良好風氣的實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