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幾年來,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不斷推進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的創建活動,特別是在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方面成效顯著。
把為民服務作為服務型黨組織
創建工作的核心理念
為民服務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創建就是要秉承黨的宗旨和執政理念,不忘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使服務成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鮮明主題。近幾年,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農學園藝系黨總支教工黨支部緊緊圍繞“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建目標,落實創建責任,優化工作機制,創新服務載體,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持之以恒地服務農村、服務農業、服務農民。他們結合學院科技強農富民工作,發揮科研優勢,深入田間,解農戶之所急,送農戶之所需。從品種更新、模式創新、技術革新、裝備出新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服務,促進了沭陽現代農業產業快速發展,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把實現人民的利益作為為民服務的抓手
為民服務,最根本的是要實現人們的利益。近年來,農學園藝系黨總支始終把實現人民的利益作為為民服務的工作主線,貼近服務主題,認真傾聽群眾意見,按照群眾的需求和意愿提供服務,千方百計解決農民在生產中遇到的難題。
緊扣產業做好“三新”推廣。農學園藝系在調研的基礎上找到了幫助沭陽縣農村脫貧致富的突破口。他們結合學院科技優勢,利用“草莓種苗脫毒快繁及高效栽培示范推廣技術”“蔬菜高效栽培技術生產示范”等“三新工程”技術成果,確定沭陽縣設施果樹高效栽培技術示范與推廣和設施蔬菜高效栽培技術示范與推廣兩個項目為主攻方向,把黨員教師分成兩組,分別負責一個項目的組織實施,深入一線進行實地指導和示范。兩年來,黨員教師的辛勤付出初見成效,農民的產品均進入市場,帶動了地方致富,得到了當地群眾的好評。同時,教師在服務過程中專業技術得到提升,取得實用新技術20項,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新”技術4個,自主品種3個。
以點帶面增強基地示范效應。為使科技人員的幫扶起到更大的輻射示范效應,農學園藝系黨總支遴選了當地一批對技術幫扶積極性高、具有一定的種植基礎的農戶作為示范戶給予技術指導,做到重點突破。同時以點帶面,點面結合,通過示范戶帶動了整個村產業發展。近年來打造了4個村(鎮)的蔬菜、果樹高效生產示范區、1個花木示范基地和5個農業科技服務站,培育5個“一村一品”特色村,既促進了農民增收,也在群眾心中樹立了共產黨員的高尚形象。
從向“農民輸血”到指導“農民造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掛縣強農項目黨員教師開始時經常深入農戶家中及田間,手把手進行現場指導,后來逐漸意識到幫農民做不如教會農民做。于是,他們根據農民的實際需求編寫了《大棚草莓高效栽培技術手冊》《西瓜高效栽培技術手冊》 《葡萄高效栽培技術手冊》等農民看得懂、用得上的新型實用培訓材料,每年開展25期草莓高效栽培、蔬菜穴盤育苗、西瓜嫁接育苗、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等技術培訓,培訓人數達780人次,發放培訓手冊1000余冊。讓農民能夠真正地掌握農業“三新”技術,并運用新技術發家致富,示范村內從業農戶明顯增加,人均收入明顯提升。
把增強服務能力作為服務型黨組織
創建工作的著力點
提高服務能力是為民服務的關鍵。農學園藝系黨總支始終把增強服務能力作為服務型黨組織創建工作的著力點,把有群眾滿意的服務業績,取得群眾歡迎、群眾受益、群眾認可的實際成效作為服務型黨組織創建目標。
健全服務機構,構建服務網絡體系。建設服務型黨組織,關鍵在于打造一支對群眾感情深、服務能力強的黨員干部隊伍。農學園藝系黨總支教工支部成立了科技強農富民領導小組,組織專家組對沭陽縣農業產業發展進行調研,根據對接村產業發展特點,組建生產經驗豐富、技術實力過硬、理論知識先進的副高以上黨員教職工作為對接項目的專家組成員,開展不定期進村指導。另選派10多名黨員科技人員長期在村開展技術服務工作及為農村產業發展出謀劃策。根據專家組各成員專業優勢和服務能力,分別對接5個鎮村(街道),做到地方和學院專家對接到位。
健全工作機制,強化服務管理。針對該掛縣強農項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黨員領導干部和團隊黨員認真梳理了具體的工作機制,強化了服務管理。首先是明確職責。學院派駐鄉鎮的黨員領導干部和普通黨員與掛鉤村以合同形式明確了各方職責。其次是跟蹤管理。學院遴選示范戶,黨員干部和教師負責對示范戶的管理,建立技術服務檔案,對科技示范戶實行動態管理。再次是嚴格督查與監管。黨員領導干部深入該村實地檢查指導示范戶科技應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改進。最后是加強考核。對駐村黨員干部及教師實行百分制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予獎勵補助,有效地提高了駐村黨員專家的服務質量。
以創建服務型黨組織來引領
黨建工作推動事業發展
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引領基層黨建工作,使服務成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鮮明主題,推動基層黨組織在強化服務中更好地發揮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使黨的執政基礎深深根植于人民群眾之中。通過服務型黨組織創建,取得了黨建工作和事業發展雙豐收。
黨組織的戰斗力顯著增強,事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多年來農學園藝系堅持把為民服務作為工作動力,通過服務來提高黨的組織動員能力、領導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進而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系部黨的建設和教育教學管理、科研開發、服務三農等工作在學校名列前茅,連續多年年度考核為先進。同時學院連續多年被江蘇省農委、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科技廳等多家單位評為“全省掛縣強農富民工程突出單位”“全省掛縣強農富民工程績效優秀單位”等。
黨員示范帶頭和服務群眾的作用進一步提升。通過服務型黨組織的創建,強化了黨員的服務意識,黨員干部身先士卒。學院創建服務型黨組織以來,為黨員提供更多地展示個人能力、服務人民群眾的平臺,涌現出了許多優秀共產黨員。他們不但提升了教師的學術水平,同時把專業知識傳授給當地群眾,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和認可。農學園藝系優秀共產黨員王全智先后獲得“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貢獻獎”“江蘇省農技推廣服務先進工作者”、句容市“科技服務明星”等稱號。
學院服務型黨組織創建工作全面推開,成效顯著。在農學園藝系黨總支的示范下,其他黨總支在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學院經濟管理系黨總支實施了“職業農民領航計劃”,他們結合電子商務進村入戶,帶領入黨積極分子深入茅山老區與農戶對接,幫助他們建立農產品在線銷售平臺,發展以電子商務為支撐的新型訂單農業;信息工程系倡導學雷鋒獻愛心,他們以社團為載體組織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開展百村百網服務新農村、關愛留守兒童、關愛老人等公益志愿服務;風景園林系黨總支成立了“紅燭光”青年志愿者協會,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致力于關愛退休人員、關愛孤寡老人、關愛弱勢人群,在服務社區、敬老愛幼、扶殘助困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系統黨建研究會課題(2015JYDJ-YB0027)系列論文之一;課題組成員:金國榮、李麗、董慧、董波〕
(作者單位: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錢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