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是經營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間利益協調和激勵相容的邏輯統一體。現階段,由于激勵相容機制失范和利益協調機制的相對欠缺,導致出現大量企業社會責任問題。新常態下研究江蘇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對江蘇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江蘇企業社會責任推進存在的主要問題
社會責任風險增加,風險管理尚需改進。受經濟環境與社會變化影響,當前江蘇企業在產品質量、生產經營、勞資糾紛、環境污染、社區建設等方面存在著愈發多元的責任風險。與既往企業面臨經濟、技術和政治三大類傳統風險管理不同,現今企業不僅需滿足消費者和傳統的投資者,還需滿足包括愈來愈重要的利益關聯方群體,例如社區、員工、政府、供貨商、非政府組織甚至媒體。這些與新的市場環境和企業網絡化經營相關的風險,影響著企業的健康發展。
社會責任目標模糊,企業經營深受影響。當前江蘇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呈平緩發展態勢,企業普遍注重對股東、管理層、利益相關方等履責,企業對客戶、環境和同行等利益相關方履責上升趨勢明顯,但對事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社會責任戰略性認識仍顯不足,這在根本上制約著企業肩負社會責任的能動性,以及社會各界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與共識。
社會責任推進乏力,企業自身發展不足。現代企業面臨來自多方的責任要求:政府和監管機構的責任要求、資本市場對企業的利益要求、社會公眾對企業的行為期望以及企業自身的行動能力等都是企業推進社會責任目標的因變量。在經濟新常態的當下,面對“三期疊加”“四降一升”的大背景約束,突破以低勞動力成本為競爭優勢的經濟發展模式是江蘇省企業社會責任推進的動力之源。
實現機制尚不健全,企業創新遭遇瓶頸。企業社會責任并不是偶然姿態或是零散行為,而是融合了一整套政策、實踐和決定的過程,是企業對社會的適應和與社會共同發展的一個過程,是企業在自身資源的基礎上把社會目標和公眾關系整合到他們日常的經營運作以及和利益相關者的互動中的實踐過程。只有確定好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各項指標或標準,才能更好地識別出違背社會責任的行為。據觀察,當下對于江蘇一些企業而言,踐行社會責任仍停留在概念或口號層面,新常態下的復雜格局更是加劇了這一符號化狀況。
二、改進江蘇企業社會責任推進的對策建議
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和實現的體現,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一是辦好企業,把企業做強、做大、做久。二是企業一切經營管理行為應符合道德規范。三是應進行社區福利投資,投入社會慈善事業。四是自覺保護自然環境。因此,優化和強化江蘇企業社會責任的實現,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需要持續漸進地做實抓牢。
創設企業風險源頭監控機制。建議依據現代安全管理理論,根據企業的類型、特征、規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況,辨識出危險源,判斷社會影響度,列出清單,并對危險源進行逐項評價,并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案,且納入企業安全管理制度、員工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操作規程或安全技術措施中。
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指標體系。建議對企業進行分類管理,讓適應區域化發展的企業擔負區域化特色的社會責任。同時應完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引導企業自主創新;促進產業融合互動,實現區域協同共贏;推進綠色技術創新,形成江蘇鮮明優勢;提升生產服務業,以市場化手段實現協同創新和綠色創新。
增加企業社會責任動力來源。應堅持政府主導責任、企業主體原則,深入落實中央“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立法”要求,強化政府的領域引導力和監管力,提升社會責任與企業競爭力的結合度和實效性。可從法制上激發企業參與社會責任建設的內生動力,尤其建議細化企業自主深化對客戶、供應商、同行履責,加強對員工、社區、環境等利益相關方的社會責任實踐,打造可持續、綠色共享的社會價值經營鏈。
創新企業社會責任管控體制。建議從融資、稅收、評優等一系列環節和領域引導企業的社會責任實現,構建導向“責任—績效—獎懲”的激勵機制,建構有江蘇特色的政府監管制度。同時,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公司企業的戰略規劃、專門機構設置、員工培訓等進行配套服務,融入社會責任的精神原則和實踐要求,將政府效能建設、服務型政府建設與企業社會責任監管有機結合起來。
落實企業社會責任誠信管理。無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建議進一步深化部門聯動,大力發展完善企業社會誠信檔案,整合工商、國稅、地稅、物價、質監、海關、金融等多部門構筑信用征信數據庫,以社會信用監督機制引導企業敢于承諾、有效履諾,實現其社會責任。同時應持續深入開展社會責任與社會誠信教育。將自身責任文化與“創業創新創優、爭先領先率先”的江蘇新時期精神相結合,內化信仰,外化行動,內外兼修,形成常態模式。
形成企業社會責任協同推進態勢。一是建立完善企業社會問責考核制度。同時將其納入政府工作績效與和諧社會構建、公共文明建設的年度考評范圍,強化引領和監督功能。二是強化公眾力量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社會監督。可積極發揮我省公民文化程度較高、新聞媒體較發達的優勢,充分發揮大數據和“互聯網+”對企業行為的約束作用。三是持續定期發放江蘇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以全面真實地展現企業公民形象。建議推出一批重視社會責任的企業典型,示范帶動,助力于整體增加江蘇企業軟實力和競爭力、培育江蘇偉大企業。
〔本文系蘇州大學宋煜萍主持的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企業社會責任推進機制研究”成果〕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供稿)
責任編輯:錢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