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杰森·荷肯菲德教授及其團隊開發出一種皮膚貼片,能刺激汗腺分泌并檢測其中的生化指標。這種無創檢測手段可避免對被采樣人造成身體不適或生活不便,優于傳統的抽血式檢查方式,患者適應性高。對于需要動態監測生化指標的患者而言,汗腺檢測法的優勢更為明顯。
加拿大科學家發現,一種名為心臟營養素-1的蛋白質有益于心肌細胞擴大,使心肌健康增厚。這一發現為治療心臟病提供了新方法。渥太華醫院和渥太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細胞研究》上報告說,他們通過動物實驗證實,該蛋白質確實有益心臟,可修補心肌損傷,改善血液供應,緩解心力衰竭。
日前,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研究報告中,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液體活檢技術或能幫助進行癌癥篩查,香港的醫生目前正在頭頸癌中進行該技術的嘗試。 研究者盧煜明博士表示,這項研究令人激動,因為它可能為肺癌、乳腺癌等癌組織開發出新型癌癥篩查技術。
最近,來自勞倫斯·李佛摩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發現,暴露在環境中的三氯卡巴,即一種個人洗護產品中常見的抗菌化合物,會通過母嬰方式進行傳播,并影響后代的正常脂類代謝。這一發現最終將會對人類健康起到警示作用。相關結果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雜志上。
近日,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等機構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要想徹底解決人類肥胖問題,答案或許藏在大腦里。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細胞》雜志上,作者亞歷山大·奈克圖表示,他們在大腦中找到了兩種類型的細胞,對食欲有潛在的調節作用,并有望成為解決肥胖問題新型藥物的潛在靶點。
8月1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國家藥物濫用監測年度報告》指出,2016 年,新發成癮性物質濫用人群中,醫療用藥品濫用比例達3.7%,上升至近5年來最高水平。在涉及濫用的全部58種醫療用藥品中,數量最多的前5種依次為美沙酮、嗎啡、地西泮、曲馬多和復方地芬諾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