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亮
摘要:從學習資源、學習過程入手,說明庖丁解牛是教育技術;第二部分詳細闡釋了庖丁解牛與教育技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第三部分針對我國教育技術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構建教育技術哲學的框架體系和措施。
關鍵詞:庖丁解牛 教育技術 教育技術 哲學
《庖丁解牛》這個寓言闡明了養(yǎng)生之道,莊周認為人類社會充滿錯綜復雜的矛盾,人處世間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樣,避開一切斗爭及困難障礙,“以無厚入人間”,做到順應自然,才能“安時處順”“哀樂不入”,才能保身,養(yǎng)生,盡年。它作為獨立的寓言,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啟示,甚至它超出了原本表達的寓意。人們從事各種活動,只有深刻掌握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具有超凡的技巧,同時再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就能取得事業(yè)的成功。
事業(yè)是指人們從事的,具有一定目標、規(guī)模和系統(tǒng),而對社會發(fā)展有影響的經(jīng)常活動。教育之所以為事業(yè),就是因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發(fā)展人,提升國民素質(zhì),促進社會發(fā)展,使國家興旺發(fā)達。一個人的發(fā)展是人類發(fā)展的基礎。教師應該有強烈的事業(yè)心,責任感,有對教育的良心。教書育人,是一種良心活。要熱愛教育,關愛學生;心存善念,良心為重。法國作家蒙田說:“世界上分配最公平的就算是良心,因為沒有一個人埋怨過自己缺少良心。”現(xiàn)實中人們常常要求別人而放松了自己。我們的教師缺少的正是那份執(zhí)著,那份堅持,那份激情,多的是顧慮,是迷茫,甚至缺少責任心。這是多么令人憂傷啊!
去做正確的事,把事做正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是我們的本分,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價值的體現(xiàn)。教育無小事,事事是大事。我們要認認真真,把每一件事做好,用心做。漢字“罪”,從“罒”從“非”,“罒”是網(wǎng)是目,我們從現(xiàn)代的意義講是“四”。不要以為做錯點事,違反點紀律無所謂。可是做了四次或者四次以上不正確的事,就是罪過,就是犯罪。
因此,我們對教育孜孜以求,盡職盡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不能“知之”,也不應停留在“好之”的層面上,而是應該像庖丁那樣有堅定的信念,執(zhí)著的追求,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去“樂之”。
科學是指事物內(nèi)在的、本質(zhì)的規(guī)律性反映。教學之所以稱為科學,是因為“教”與“學”具有本身的規(guī)律性、特殊性。我們不但傳授知識,還要發(fā)展能力,啟迪智慧,感動心靈。教師要“依乎天理”不只是講知識,而是把學生的內(nèi)驅(qū)力、高漲的熱情激發(fā)出來,“學的是知識,長的是智慧”。“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刀本是厚的,縫原是隙的,要探索到,刀是薄的,薄到了沒有了厚度;縫是寬的,寬的有了空間。“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其余地矣。”教師教的是愉悅的,學生的學是快樂的。
我們的課堂教學還沒有達到或者接近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還多數(shù)停留在口號學習。在張揚學生的個性的旗幟下,學生的個性泯滅了;在尊重主體的口號下,主體被忽視了。課堂上,熱熱鬧鬧、轟轟烈烈的場面,表面上體現(xiàn)了素質(zhì)教育、新課程的理念,可是讓人感覺是在表演,這樣的課有用嗎?有效果嗎?真正符合教學規(guī)律嗎?
真正有效的課堂應該是“真實、樸實、扎實”的課堂。真實,就是沒有虛假。教師教的真,學生學的真。教師教的真,就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尊重教學規(guī)律。教學過程要真實、具體的呈現(xiàn)。學生學的真,就是體現(xiàn)出真實的學習過程,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會學到會學的過程,而不是不懂裝懂,不會裝會。樸實就是實在,沒有花架子。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注重實效。不搞熱熱鬧鬧的場面,不用令人眼亂繚亂的方法。扎實就是看教學效果如何,是否抓住重點。也就是看教師教的怎么樣,學生學的怎么樣。扎實的課堂不光體現(xiàn)教師的功底,課堂的設計,同時也體現(xiàn)了教師教會沒,會教不。最主要的是圍繞重點展開教學,讓學生獲得知識,增強能力,體驗情感。學生不但學會,而且會學。
有人說:“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樸實是教師風格的具體的表現(xiàn),扎實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要像庖丁一樣“依乎天理”,尊重規(guī)律。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游刃有余,扎扎實實地做好教學工作。
藝術是指有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和方法。教學不是一種孤立單一的活動,它體現(xiàn)了“教”與“學”內(nèi)在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溝通、情感交流,心靈撞擊。要感悟教與學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創(chuàng)造出有個性的教學,把教育教學提升到藝術的境界。
“真實、樸實、扎實”的課堂并不是刻板的、壓抑的、死氣沉沉的、了無生機的,應該是快樂的。學生喜歡的課堂是快樂的,快樂的課堂不僅僅是表面的活躍,“快樂”應該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狀態(tài),對學習生活充滿了向往和激情,發(fā)自內(nèi)心的,課堂應該是寬松的,充滿了詩意和激情,思維是靈動的,情感是交融的,個性是張揚的……課完而意無窮,是在“打動、感動、激動”自己和別人,是一種具有生命情懷的課堂。
我們有些教師,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甚至厭學,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藝術,教師不能深入解讀文本,只有憑經(jīng)驗,迅速從文本中、教師用書中提取知識點,呈現(xiàn)給學生,使主旨游離于文本、情感之外,就象人魂不附體一樣,沒有了血肉,怎能鮮活起來。
成為學生喜歡的快樂的課堂。應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面加強:
備課時要深入解讀文本,進行再創(chuàng)造,實現(xiàn)超越文本。葉圣陶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使學生舉一反三。”
課堂上預設的要流暢,生成的要處理的機智。生成也是很重要的教學資源,要充分利用好。處理的好使課堂增輝添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處理的不好,影響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
設懸引疑,激發(fā)欲望。“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陸九淵說:“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小進,大疑大進。”設置懸念提出疑問,就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未知的動力。如果沒有問題就沒有興趣,沒有思維,沒有創(chuàng)新。
聯(lián)系生活,引導示范,共同參與。生活中的例子現(xiàn)象等元素,學生有真實體驗,通過例子或?qū)嶒瀬斫忉屪C明提出的觀點,顯得生動具體形象,有很強的說服力。
真情實感,心靈碰撞。就是真誠平等的對待學生,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師生之間就沒有障礙,學生就喜歡老師“親其師,信其道”。以心靈激活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水本無華相蕩而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fā)靈光”。
當球王貝利踢進第一千個球時,記者問他:“你踢進的一千個球中,哪個最為精彩?”貝利說:“下一個。”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是如此,精彩的課堂永遠是“下一節(jié)。”我們的課堂教學要不斷總結、反思、打磨,以此提高教學藝術水平。教育源于科學,止于藝術。教育是缺憾的藝術,但是我們不能留下太多的缺憾。
綜上,“教育是事業(yè),事業(yè)的意義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我們要像庖丁那樣兢兢業(yè)業(yè);如庖丁那樣求真探索;似庖丁那樣感悟創(chuàng)新。把我們教育教學工作提升到一種境界。莊子是偉大的,庖丁是偉大的,然而《庖丁解牛》這個寓言更是偉大的。我們要成為庖丁,成不了庖丁,也要學習庖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xiāng)往之。”
參考文獻:
[1]尹俊華.教育技術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姜濤.古文百則[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
[3]南國農(nóng).電化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烏美娜譯.教學技術:領域的定義和范疇[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