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保羅
不要被標題誤導,我不會給啤酒做廣告,這里只是談人生。
大概過了30歲之后,我就愛上了喝啤酒。在三伏天,特別是剛做完一桌菜,熱得不行,累得夠嗆,根本吃不下飯,只有冰爽的啤酒才能讓食欲重新煥發。
喝冰啤酒的確是一種釋放。一位很有才華的記者同行說,他去做深度社會新聞調查,遇到那些可能成為新聞源的中青年男性,比如工地工人、西瓜攤主,最好的“突破”辦法就是掏錢來20瓶冰鎮啤酒,往飯桌上一擺。“他們醉醺醺的,會把什么都告訴你。”
我喝得醉醺醺的時候,可能會胡亂吹牛,而腦子還一定會亂想。比方說,我會思考一個關于財富的問題:啤酒這種東西,對社會下層和上層的男性來說,到底有什么不同的意義。
最后,我得出的結論是,不同在于,前者主要喝啤酒,而后者更多是將啤酒作為一種資產配置。
這段時間,網絡上爆發了著名的“保溫杯事件”。一位年輕時候相當高富帥的藝人,到了中年,大腹便便,手中端著個保溫杯,像只企鵝一樣朝著拜訪者走來。換句話說,曾經的精壯男子,早已老態畢現。是不是有點腰膝酸軟,腸胃怕寒,要用保溫杯?
我認為,多度解讀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并不是一個好主意。每一代人都曾年輕,每一代人也都會老去。所謂的優雅得體,不在于使用的器皿,甚至都不在于體型。八塊腹肌,老當益壯,還是大腹便便,或者S形曲線,還是大媽一樣的心寬體胖。
更重要的在于,一種自由的心境,即選擇任何一種生活方式都會怡然自得。不過,要我選的話,我更愿意來一扎冰啤,來替代保溫杯。
對非成功人士來說,勞作之后一桌豐盛的飯菜,加上一杯冰爽的啤酒,這便是一種至高的享受。當你醉醺醺的時候,你會發現生活其實沒有那么糟,這個世界總有你的一席之地,比如工地腳手架上的一個生產單位或者辦公室的一個格子間。
對成功男性來說,啤酒的意義完全不同。考察經濟規模稍大的后發大國,比如巴西、南非這些地方的富豪,他們的資產配置之下,未必有互聯網,但多半都有啤酒公司。為什么?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個,即啤酒公司的股權、股票是最優質的資產。
首先,啤酒是最典型的非周期性行業,無論經濟衰退,還是上升,市場受到的影響非常小。甚至于,經濟越衰退,啤酒公司的生意可能越好。因為,失業者、流浪漢或者那些被家庭重擔快壓垮的男性,會更加熱衷于啤酒。那一絲冰涼的感覺,瞬間將茶米油鹽的煩惱驅趕得煙消云散。這是一種最低廉的快樂來源。
另外,啤酒公司還有一個優點是,它基本沒有產品的更新換代,加之往往是寡頭競爭,所以各家公司的市場份額穩定,是一個產生現金能力強大的行業。這一點,對于那些需要搞綜合經營,多元化投資的財團來說,是不可多得的“現金牛”。
不過,中國的啤酒產業和國外恐怕有點不一樣。至少,富豪們配置啤酒公司的興趣比不上國外。
這個反差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國的啤酒公司多半都是地方國企,是地方政府的“搖錢樹”和資本運作平臺,外部的投資者很難獲得控制權,獲取“控股溢價”。比如,大成基金就曾“兵敗”重慶啤酒,讓這家機構顏面盡掃。
啤酒,可以說是下層男性和上層男性難得的人生重疊。前者將啤酒視為日常愉悅的來源,而后者將啤酒作為資產版圖的一部分。前者源源不斷地為后者貢獻著消費,匯聚為銷售額和利潤,并最終讓后者通過資本獲得掌控這個世界的權力。這真是一種奇妙的聯系。
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正是啤酒對這個世界最富正能量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