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趁著下班的空隙去了趟上海書展“掃貨”。不過,比買到心儀的書更讓我感動的是,在這個喧囂的年代和城市,仍然有這么多人鐘情于閱讀。因為他們的存在,一個城市的文化氣息瞬間濃厚了起來。幾年前在廣州讀書時,也參加過幾次廣州書展。變化的是時空,不變的是一顆顆熱愛書籍和閱讀的心靈。這真的是一個不辜負讀書人的時代。但我想個人的興趣不難,但全民閱讀的氛圍和建設,離不開政策的扶持、資金的投入和各類基礎設施的配備。作為一線城市的上海、廣州固然已經具備了這一實力,但如何讓書香飄滿更多城市,讓閱讀成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盛開的紫荊花(讀第17期《當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女權探討的是工作和生活中男女權利的平等。但我感覺到,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女性其實不愿意放棄自己的“性別紅利”,比如說覺得異性朋友對自己的照顧是天經地義,在享受額外優待的同時不愿意承擔跟男性同樣的義務,如果在這個基礎上聲稱自己要爭取“女權”,無異于南轅北轍,這也某種程度造就了眾多真真假假的女權主義紛爭。但是對于相關話題探討,我們還是多理性討論,少套一點帽子吧。
—thisAY(讀第17期《女權主義反對女權主義》)
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中國政府一直鼓勵企業主動走出去,然而隨著外匯儲備的猛跌,中國金融監管部門開始堅決遏制資本外流,其重要性明顯大過企業的海外增長。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觀點,與其被動地遏制內資外流不如主動吸引外資內流。“引進外資”并不是一件過時的事情,它算是一個權宜之計,很重要的作用在于提振國內外投資者對金融體系和本幣幣值的信心。不過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要抑制資產泡沫,進一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大黃肥肥(讀第17期《中國金融市場為何要引進外資?》)
其實虛無主義又如何,現有的所有社會架構和價值體系如果不那么輕松,那么對于無法改變的這個架構和體系的人來說,游戲帶來的快感可以輕易獲得,而且現在的問題在于不是部分人如此。而是許多人都如此,商業從來都不考量價值體系的意義,特別是對于網絡經濟這樣的規模經濟,需要的就是龐大的基數,“大而不能倒”,只不過這次不是治理金融機構,而是游戲了而已。
—Clancy Zou(讀第16期《游戲“虛有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