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下一個能超過我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產業里。”馬云這句在坊間廣泛流傳的話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健康產業的火爆。三年之前,馬云用10億元收購了中信21世紀,并改名為“阿里健康”,試圖從廣闊的健康產業分得一杯羹。
三年之后,另一位首富王健林也宣布將全面進軍醫療界,布局大健康產業:萬達將投資700億元,在成都建設醫療產業園,打造一座世界級的醫療產業中心。王健林也為此放出豪言:“萬達大規模進軍醫療產業,5年之內,醫療產業將成為萬達新的支柱產業。”
知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在其著作《財富第五波》中,將健康產業稱為繼第四波網絡革命后的明日之星。業內預計,到2020年,國內健康產業將達到8萬億的規模。
如此之大的市場蛋糕,引來的當然不止馬云、王健林這樣的“大佬”,行業之外,以險企為代表的金融機構,行業之內,體檢機構、醫療機構、醫藥廠商等,都希望憑借資金、資源優勢,或打造品牌效應,或延伸產業鏈條,或建立技術壁壘,以期取得市場先機。
行業人士評論,20年前沒有健康產業,如今巨大的健康產業卻成了金融風暴中少數“不縮水”的行業之一。發展前景一片光明,但崛起之路絕非坦途,看似一片藍海,卻也有成紅海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