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高端民營醫院成為資本布局健康市場的重要板塊,另一方面,受限于發展環境,民營醫院自身也開始通過打造健康產業園、結合養老項目,探索“醫養結合”等,試圖在更廣闊的領域尋找新的發展空間。
7月,萬達集團在昆明計劃投資500億元打造世界級醫療及大健康產業園的消息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加之此前公開報道已發生的700億(成都醫療產業園)、90億(300家牙科診所)和150億元(萬達英慈國際醫院)投資,萬達在醫療產業的總投入已累計1440億元。
萬達并不是第一家宣布布局高端民營醫院的“外行”,萬達之前,顯示屏行業龍頭京東方(000725.SZ)已開始快速布局醫療健康產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先后2.5億元收購明德醫院,與美國第五位的醫療服務集團Dignity展開合作,緊接著與IBM簽署聯合開發健康管理大數據平臺……
“萬達可以與地產業務結合,而京東方在信息化、IT方面的實力也是明德醫院可以借力的。”明德醫院創始人、院長陳沛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表示,“京東方和萬達都在布局民營醫院,無疑是看重了健康市場。”
同樣看重健康市場的,還包括醫藥企業、保險公司,投資建設健康管理中心與相關健康服務,但陳沛認為,醫院的資源優勢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方面,最終都需要與醫院掛鉤。
但通過投資醫院布局健康產業并非看起來那么簡單——即便財大氣粗修得起醫院,也未必能挖到足夠多的一流醫生,即便挖到了醫生也休想跑贏公立醫院......
“包括體檢、抗衰老等健康管理的可操作性更高,可以通過營銷手段,進行集中化的管理達到最高效益。”陳沛認為,“因為中國傳統觀念不生病就不會去醫院,這造成醫院市場本身的局限性。”
在業內人士看來,高端民營醫院面對的受眾有限,還需面臨三甲醫院的國際部、特需部以及高端專科醫院的競爭,并且后者更受患者認可,加之醫生多點執醫仍未完全放開,導致其難以達到理想中的盈利效果。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不僅僅是萬達與之合作的IHG,包括美國的梅奧診所、麻省總院在近兩年都已布局中國的高端民營醫院,但火熱的投資背后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多數大型高端醫院項目目前處于嚴重虧損甚至三年不到就關門的狀態。
“還是快錢與慢錢的區別,毫無疑問專科醫院容易賺錢,就是所謂的快錢,進入的門檻也低,很容易被復制,綜合醫院周期長,但是門檻高,競爭格局并沒有那么激烈。”陳沛對《英才》記者表示。
相比之下,不少小型專科醫院利潤率明顯高于綜合醫院,尤其是美容整形、耳鼻喉、眼科、口腔、婦產科、腫瘤醫院、兒童醫院等專科,所以民營專科醫院往往更受資本青睞。
“高端綜合性醫院是價值投資,只要做好,高端綜合醫院在健康領域長期的現金流價值以及投資價值都會體現出來。”陳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