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澤鋒
“目前中國有5.3萬多家環保公司,卻沒有一家千億級環保企業。”一位環保上市公司董事長這樣描述當前的產業狀況。
去年9月,國家發改委、環保部聯合印發《關于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中國環保產業產值超過2.8萬億元,培育形成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環保企業。
“首先,不能就環保來談環保,環保要和資源節約、節能減排,產業轉型升級換代結合起來。”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原董事長傅成玉對《英才》記者表示,“環保產業如果只談治理,那么路就會很窄。”在石油領域縱橫30余年,退休后,傅成玉一直密切關注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相關問題。
另外一方面,資本市場上環保股在今年A股表現亮眼,金融機構也強有力支持環保產業做大做強,使產業迎來加速發展的黃金期。PPP、并購、海外投資等,讓越來越多的環保產業人士意識到未來中國將會涌現出一批世界級的環保企業。
“現在的環保產業形勢到底怎么樣?有的認為發展非常好,但許多企業,特別是民企多數是叫苦的。大型企業跑馬圈地擠壓民企生存空間、中小企業資金困難得不到解決、市場混亂,真正好的環保技術得不到推廣。”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會長劉啟風直言。

根據《英才》記者統計,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從事大氣、固廢、水務及環境監測、檢測等業務的環保企業共計59家,粗略估算僅占環保公司總量的1‰。而從收入水平上來看,59家上市公司2015年的銷售收入中位數僅為11.6億元。
與法國威立雅、蘇伊士環境集團、德國萊茵集團等百年巨頭相比,無論從收入規模、技術水平、運營經驗以及資本運作方面,中國環保企業還有不少差距。具體而言,國內環保市場集中度非常低,融資模式較為單一,盈利能力也偏弱。環保行業面臨著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投資收益低等共性問題,在中小企業為主、資金短缺、融資需求大的大背景下,租賃也隨著環保產業投資大幕的拉開逐漸進入環保領域。
民生金融租賃董事長周巍對《英才》記者表示:“綠色發展已經深入人心,節能環保行業也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但目前這個行業也面臨應收賬款高企、融資、資產過重等問題,而金融租賃可以有效解決資金問題,幫助環保企業降低負債,和環保企業一起快速發展。”
目前的市場中也不乏細分龍頭,特別是已經登陸資本市場的上市環保企業,最有可能率先踏入千億門檻。
這些企業如何通過金融手段拓寬融資渠道?如何利用好資本市場整合行業資源?如何提升自身技術實力?如何通過綜合實力的提升拉近與世界級企業的差距?如何保持細分龍頭的持續優勢地位?由《英才》雜志與民生金融租賃共同舉辦的第一屆環保產業領袖論壇上,企業家們各抒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