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7月14日,三聚環保(300072. SZ)發布半年業績預告,預計凈利潤12.08億—1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0.21%—55.43%。這種凈利潤增速對于三聚環保來說并不新鮮。
自2010年在深市創業板上市以來,三聚環保的增長力一直強勁,營業收入從2010年的4.30億增長到現在的175.31億元,凈利潤也從2010年的0.75億增長到16.17億元,這其間,三聚環保也經歷了油價下行、經濟低迷等情況。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環保產業完全是一個系統工程。幫助企業一起解決過去遺留的環保問題,才更有意義,節能、降耗、減排甚至包括之后的產業升級。”三聚環保董事長劉雷對《英才》記者表示,“不簡簡單單地為了環保而環保,而是解決了環保問題,補了短板。發展的問題就是要靠技術,根據市場來審時度勢。”
2012年,在傳統的能源凈化業務基礎上,三聚環保開始向能源凈化綜合服務商轉型,拓展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轉化業務,推動環保、能源化工產業的融合發展,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競爭力,在脫硫、懸浮床加氫、新型煤化工等領域融合發展,升級為能源、環保一體化服務商。
2013—2016年,三聚環保凈利潤分別為2.05億元,4.02億元,8.21億元和16.17億元,這種凈利潤增幅,即使是在快速上升期的環保產業中也并不多見。
規模增長與轉型創新對三聚環保的現金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9月,在向能源凈化綜合服務商轉型的檔口期,三聚環保完成20億元定增計劃。業內人士表示,向客戶提供凈化綜合服務時,三聚環保通常采取總承包等經營模式,該模式為公司獲得了較多的客戶資源,也產生了旺盛的資金需求。
“要有一個整體解決方案,包括引進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各種各樣的模式,比如現在的PPP等金融手段的利用,用時間換空間。逐漸地來進行完善,用適合的方式發展自己。”劉雷表示。
去年,三聚秸稈生物質炭基復合肥技術亮相,劉雷透露,炭基復合肥是三聚與南京農業大學共同研發的成果,“南京農業大學研究了十年的炭基復合物,把秸稈進行炭化,然后秸稈還田,我們抓住這個機會,去年3月15日就到了南京農業大學,我們入股70%,他們團隊以及知識產權就能被三聚吸收。”
與此同時,針對于秸稈收集、耕地修復商業模式的行業痛點,三聚環保采用“農民供秸稈,炭基肥還田的方式,最終增加農民效益,同步改良土壤質量。
“我們幫助支持化肥廠升級,跟縣級政府和市級政府,成立政府引導產業基金,成立農業保險,形成一個新型的模式。目前我們已經簽了將近一億畝地,根據地域不同,能達到8%—15%的收益。這樣的運營模式,炭基復合肥的產業鏈就運轉起來了,這就是炭基復合肥的誕生過程。”劉雷對《英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