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保羅
2009年,無錫獲國務院批準成立“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無錫物聯網開始“先行先試”。近兩年來,無錫物聯網產業步入快車道。截至目前,無錫物聯網企業已超過2000家,形成了全球首屈一指的產業集群。
在業界看來,無錫物聯網生態系統的快速崛起,背后的一個關鍵因素是發揮市場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和政府提供優質公共服務以及合理產業引導的有機統一,并由此形成了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無錫經驗”。
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召開前夕,《南風窗》記者在無錫通過多方采訪,試圖勾勒出無錫物聯網“超級生態”的建立、發展和未來,以及對于其他城市的借鑒價值。
順應國家大勢而主動作為
無錫構建物聯網生態的經驗之一是,順應全球、國家產業發展的大勢,選擇主動作為,創新發展。2009年,無錫獲國務院批復成立“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在2014年,國務院還批復了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其中也包含了無錫。國家決定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對破解蘇南發展瓶頸、加快轉型升級、探索基本現代化路徑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在國務院批復的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城市群中,無錫表現突出,近兩年產業發展迅猛。尤其是創新產業的帶動,使得無錫經濟總量質量齊升。2016年,無錫每平方公里GDP產值為1.99億元,位于江蘇省首位。
那么,在示范區中,無錫的定位是什么?又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起到對示范區的帶動作用的? 2015年,無錫制定出臺了《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明確提出了要把無錫建成自主創新體系完備、科技創新驅動、高端產業引領、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創新型經濟發展高地。
無錫地處長三角地區幾何中心,是國家長三角區域規劃確定的五大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無錫擁有7個國家級開發區、10個省級開發區,是江蘇省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支撐城市,也是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和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錫堅持把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作為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的重大任務,努力在動力創新、路徑創新、內涵創新上下功夫,通過高水平建設創新型園區、高標準培育創新型企業、高效益發展創新型產業、高起點打造“眾創空間”,做大做強示范區建設的動力源。
同時,通過著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弘揚創新創業文化,做特做優示范區建設的軟環境。此外,還通過進一步推進國際合作、強化人才支撐、用好金融手段、保護知識產權,做實做精示范區建設的助推器,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為江蘇加快建設“一中心”和“一基地”作出應有貢獻。
到2017年,無錫市要重點發展物聯網、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汽車及管件零部件等產業,當地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3%,培育一批技術創新活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鼓勵企業從市場應用切入
智能制造,是無錫現代產業新高地的重要標志。如何發展智能制造?作為傳統產業重鎮,必須將智能制造和傳統產業相結合,推動后者的轉型升級。當然,物聯網在這個過程中,將扮演關鍵作用。
當前,中國已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擴大有效供給,滿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領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無錫是傳統制造業大市,制造業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物聯網的融合滲透正在推動制造業領域的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
無錫瞄準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將努力實現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致力于推動物聯網等新技術,在企業研發、制造、管理、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提高制造業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無錫既有補齊工業化短板的任務,也有用信息化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機遇是前所未有的。
可以說,物聯網已經逐漸成為無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切入點。近年來,無錫以物聯網為抓手,協調發展自動控制與感知、核心軟硬件、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能力,市級以上物聯網應用示范項目超過200個,涵蓋經濟社會各領域,一大批傳統企業積極利用物聯網技術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向產業價值鏈高端不斷攀升。
比如,一汽錫柴的智能制造項目、小天鵝股份的數字化工廠、海瀾集團的智能倉庫等大幅提升了勞動生產率,并使企業實現了從大規模制造的粗放式擴張向大規模定制的差異化、精品化轉型。“雙良云”、“先導云”、華潤醫藥物流等物聯網應用平臺相繼推出,開啟了全新的增值業務。
同時,系統集成企業也積極作為,深入發掘物聯網行業應用的盈利點,探索可復制、易推廣的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感知集團的物聯網金融、觀為技術的風機體檢服務、知谷科技的航空管家等應用案例,盈利模式顯現,市場成長非常快。
主動為物聯網創業“降成本”
即便在全球范圍內,論產業規模和應用的廣度,無錫的物聯網生態圈也是首屈一指的。2009年,無錫物聯網企業只有100多家,產業年營業收入200多億元,而目前為止,企業數量已有2000余家,產業年營收超過2000億元。為什么會有如此迅猛的發展,背后有什么經驗?
顯然,主動、有意識、前瞻性地打造產業生態是最重要的“經驗”。近年來,構建物聯網發展的良好生態系統始終是無錫的一個著力點,通過不斷強化政策支持,完善公共平臺,讓技術研發、產品開發、應用推廣、模式創新來無錫都能找到適宜的生長土壤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是健全政策規劃體系。根據國務院《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江蘇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文件精神,結合無錫實際深入實施產業強市主導戰略。
今年上半年,無錫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意見》《加快發展以物聯網為龍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三年行動計劃》《智能制造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措施,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也加強了政策支持的力度和精度。無錫市人大常委會不久前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發展以物聯網為龍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決議》,號召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加快發展以物聯網為龍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二是推動重大項目落地。以完善產業生態圈為目標,充分釋放物博會后續效應,吸引一批投資體量大、帶動能力強的重大產業項目成功落戶。其中,中電海康集團計劃在無錫投資100億元,打造傳感產業基地,并建立物聯網產業資本運作平臺。阿斯利康中國商業創新中心落戶無錫,將整合全球優質資源,構建健康物聯網創新體系,并在鴻山新瑞醫院開展健康物聯網應用試點。
進入8月份,隨著2017物博會日益臨近,重大項目更是捷報頻傳。8月16日,無錫太湖新城和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王堅博士團隊合作共同打造物聯網思想高地—雪浪小鎮。8月1日,無錫高新區與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建設鴻山物聯網基礎平臺(飛鳳平臺),共同打造鴻山物聯網小鎮。8月2日,無錫市政府與上海華虹(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總投資超100億美元的華虹集團集成電路研發和制造基地項目正式落地。
此外,華為的開放實驗室和鴻山小鎮城市客廳、浪潮的大數據中心、賽伯樂的物聯網產業基金等重大項目先后落戶無錫并陸續啟動實施,并取得階段性進展。
三是服務企業,真正做到“親商安商”。比如,物聯網中小企業很多都是輕資產,缺乏銀行認可的抵押品,迫切需要解決的融資難問題,那么政府就應該積極作為。為此,無錫研究出臺了《無錫市中小微企業信用擔保風險補償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首期資金規模為2億元,將帶動銀行20億元增量信用貸款。
四是強化高端人才引進。2016物博會的成功舉辦,讓無錫集聚全球人才資源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去年,全市共引進物聯網領域高層次人才超過400名、創業團隊50多個。今年6月,無錫市委市政府印發實施了《關于深化“太湖人才計劃”的若干意見》,將對物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來錫創新創業的頂尖人才或領軍團隊給予更優厚的資金支持和配套服務。
五是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統籌用好各方資源,積極推進物聯網公共平臺及基礎設施建設。在三大通信運營商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5月無錫實現了NB-IoT窄帶物聯網全域覆蓋,成為全國首個物聯網覆蓋全域的地級市。NBIoT網絡的建成,為物聯網企業降低業務和生產成本,拓展應用市場,提供了基礎支撐。
此外,國家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醫療健康物聯網產品測評中心、智慧體育創新中心、物聯網感知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公共平臺落戶無錫,將有效填補國內相關測試驗證服務的空白,面向全國支撐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推廣和產業發展。
如何發揮巨頭的帶動作用?
物聯網產業由于細分領域多,定制化的特點,容易造成企業的分散化,但這樣的產業結構并不利于大規模、高投入的研發。因此,必須要發揮巨頭的帶動作用和集群效應。無錫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并用優質的公共服務和良好的產業生態優勢,主動吸引巨頭來錫。
近年來,大企業、大項目紛紛涌入已經成為一種“無錫現象”。華為、阿里巴巴、華虹集團、中電海康、浪潮集團、賽伯樂集團、中國電信、航天科技、微軟、西門子等大企業、大項目在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迅速集聚,將與本地細分領域企業良性互動,形成了包括芯片、元器件、設備、軟件、系統集成、運營、應用服務等在內較為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
這些大項目、大企業的到來,不光帶來了最富有創業雄心的資本、最優質的技術和最好的人才,更重要的是為無錫物聯網的進一步崛起,提供了一種“基礎設施”。它們既帶來強大的“技術外溢”效應,又會帶動一個產業集群的快速爆發,從而為無錫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通過對優質“基礎設施”的打造和產業生態的構建,近年來,無錫物聯網骨干企業規模快速增長,涌現出一批掌握核心技術、保持較高增速的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各類上市物聯網企業累計達到24家,新三板掛牌企業54家。
此外,公共服務體系也進一步完善,建成一批共性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成果轉化、人才培訓、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加大銀行授信、引入設備融資租賃等舉措有效助力了中小微企業發展。
新的物聯網巨頭的不斷加盟,物聯網中小微企業的蓬勃發展,將在無錫營造開放、協同、共享的物聯網發展生態系統,開掘物聯網這片廣闊的“新藍海”,引領無錫經濟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立足無錫良好的產業生態和營商環境,就像互聯網時代誕生中國的BAT一樣,物聯網時代的BAT是否也有機會在中國、在無錫出現?對此,外界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