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偉國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今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敝泄仓醒胝尉钟?016年8月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同時,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要“發展先進高效生物技術”和“發展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生物醫藥產業將成為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和滿足人民健康需求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上海是我國生物醫藥資源匯聚和研發力量最強的地區之一,生物醫藥產業是上海推進創新轉型的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然而,由于缺乏高端人才及對產品研發資金投入不足,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研發力量薄弱、產業化機制缺乏、科研成果轉化率低下,這已成為制約上海產業轉型升級和建設科創中心的瓶頸之一。
生物醫藥產業是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的重要突破口
上海是擁有我國實力最強的生物醫藥科研教育力量和創新資源的地區之一。資源包括:復旦、交大等10多所高校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所、神經所、藥物所等30多家專業研究機構;分子生物學、新藥研究等生物醫藥類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6個,藥物制劑、模式動物等國家和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個;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院士80多位,從事生物醫藥研究的人員超過8萬人;各類衛生機構4987個,其中綜合性醫院182家;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任務中的20%由上海承擔,正在研發并進入臨床的創新藥物40多種。這些資源為上海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此外,上海在生物醫藥領域有比較完整的產業鏈,產業規模穩步增長,2015年經濟總量達到2250億元。在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形成了以浦東、閔行、奉賢、金山、嘉定、青浦為主的六個產業基地,上海不但擁有上藥集團、國藥上海、復星醫藥等大型醫藥集團,也培育出了迪賽諾制藥、現代制藥、中信國健、綠谷制藥、凱寶藥業、微創醫療、聯影醫療等一批細分領域的骨干企業,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化、集聚化、國際化效應初步顯現。
可以說,生物醫藥和生命科學是上海在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學科領域之一,最有可能實現從“跟跑”轉為“并跑”甚至“領跑”,這一領域將成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應對上海人口老齡化,實現上海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助推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刻不容緩
首先,從行業特點看,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金。生物醫藥行業的一個重要特征在于盈利周期較長。一個生物醫藥品種從臨床前的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時間,投入近十億美元的研發經費。如青霉素從被發現到大規模生產,歷經14年,耗資約14億美元;肺結核藥鏈霉素從被發現到大規模臨床試驗,甚至耗費了29年時間。因此,對于處于研發階段的新生物醫藥品種和企業,盈利一般都需要較長時間。在這段研發且沒有盈利的階段,生物醫藥企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研發投入往往超過20%的銷售收入。2015年,全球藥企研發支出前25位企業累計投入研發的資金達到了創紀錄的1004億美元。也正是生物醫藥長周期投入的摯肘,資金短缺成為產業發展的最大制約。
其次,從國際經驗看,風險投資在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美國擁有世界領先的生物技術、世界上大半的生物醫藥公司和生物技術專利,是世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龍頭。美國生物醫藥產業領先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風險投資的支持,尤其是對處于初創期的中小生物醫藥企業來說,風投更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沒有風險投資在企業初期的大量投入,企業就不會研發出有影響力的生物技術,也不能盡快地實現產業化,更不能進行更深入的研發。美國一些知名的生物醫藥企業在發展初期,都受到風險投資的大力支持,如基因泰克、安進等。2000年以后,雖然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滑坡,但生物醫藥產業創投資金占資金總額的比例卻逐年上升。2006年,美國風險資本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投資首次超過IT行業,成為風險投資的第一大行業。醫療健康行業已成為全球風險投資最活躍的領域,年交易量居各行業之首,交易金額排名第二。2015年,全球生物醫藥領域風險投資、上市融資、并購重組總額達224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第三,從發展現狀看,缺乏持續的資金支持已成為制約上海生物醫藥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一方面,上海醫藥創新企業規模相對較小、資金匱乏,度過發展初期后,研發成果面臨市場化、產業化問題,企業完成新藥臨床前研究或者臨床Ⅰ期或Ⅱ期研究后往往無法繼續后續的研究,科研成果被迫“夭折”或遷至異地產業化,一些重大新藥成果和技術則容易被外資購買或控股而流失。如:2005年,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的新藥石杉堿甲衍生物ZT-1在歐洲六國完成臨床二期后,因資金問題被迫賣給了瑞士德飚集團,使中國痛失一個真正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重磅炸彈級新藥”。又如,生物醫藥企業澤生科技,為了籌措資金,企業借過債,抵押過房子,并一度萌發了將藥賣給國外企業的念頭。2009年,張江科投、上海浦東科投對澤生共同投資2億人民幣,才讓其起死回生。而從最初實驗室的發現,到目前的美國臨床二期階段、中國進入申報新藥證書階段,已經過了14年時間。另一方面,由于資本的逐利性,國內的風險投資很少有出資人能承受得起生物藥從技術研發、動物實驗、臨床、申報、生產到上市這長達十幾年時間的消耗。以上海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為例,盡管引導基金已經對投入生物醫藥產業進行了相應引導,但2015年,基金投資生物醫藥項目數量僅占到投資項目總數的16.1%,遠低于信息技術類項目的48.9%。生物醫藥高風險、高投入、周期長,單靠企業自身的投入遠遠不夠。
最后,從實踐操作看,上海已積累了以基金方式推動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上海對重大科技項目的扶持模式實施“撥改投”以后,投融資機制也開始了變革,通過股權投資形式和市場化運作的機制,實現科技成果的產業化。以30億規模的上海市科教興市重大項目為例,它投資了34個重大項目,扶持與培育了中微半導體、展訊通信等一批高科技企業,其中27個項目已通過政府項目驗收,完成預定目標,同時已回收資金21億元。此外,為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上海市還組建了三支共500億元規模的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分別支持集成電路設計、制造、裝備材料等領域的發展。
借鑒發達國家推進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生物醫藥領域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引導,需要政府設立扶持生物醫藥產業的專業基金,以破解當前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資金短缺的難題。
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
對政府加快設立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基金的具體建議如下:
1、政府引導,統籌規劃。建議由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牽頭,聯合市科委等部門,進行總體頂層設計,設立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支持即將進入臨床、已進入臨床或已拿到新藥批文的生物醫藥項目。
2、專業管理,市場運作。建設參照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管理模式,由國有創投企業、醫藥類國企和民營企業等作為發起人和出資人,設立一個獨立的、專業的基金管理公司,以委托管理的方式,進行專業化的運作和管理,并探索基金評估方式、退出機制、團隊激勵等方面的創新。 (作者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萍紕摌I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