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雷
日前,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本市新農村建設情況匯報并進行專項詢問。在市人大專項監督工作組進行為期四個月調研的基礎上,16位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市人大代表圍繞扎實推進上海新農村建設這個主題,按照實事求是原則作了發言或提出了問題。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水務局等政府部門負責同志認真解答、積極回應,場面既熱烈又莊重,一問一答,凸現了對農業的關心、對農村的關注、對農民的關切。大家普遍認為,上海要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必須要在補齊新農村建設這塊“短板”上下功夫。
近年來,上海新農村建設到底進展如何?市人大常委會與九個涉農區人大常委會經過專項監督調研認為,市政府和各涉農區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重在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民長效增收、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予以突破,各項工作有序推進,農村面貌不斷改善。
圍繞建設都市現代農業這一目標,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優化種養結構,調整茬口安排。推進水旱輪作、糧菜輪茬耕作方式,改善農作物生長環境。切實抓好農產品提質增效,做優特色農業,帶動農民增收。
美麗鄉村建設有新進展。全市已累計推進50萬戶農戶的村莊改造,占應改造村莊農戶數的三分之二。強化美麗鄉村建設資金整合,2016年項目整合資金達到11億元,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三年來,全市已有45個村被評定為上海市美麗鄉村示范村。
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整治。2016年整治關閉了2720家不規范畜禽養殖場(點),推進424家畜禽養殖糞尿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整治田間窩棚3741個。推進化肥和化學農藥減量化使用,增加商品有機肥使用。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5127艘,拆除陸上違建13000平方米。全面推進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
全面實施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全市已有1068個村基本完成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農戶確權登記率達到99.3%。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交易公開市場建設,農村土地流轉率達到75%。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全市已累計完成改制1624個村,占96.8%。全市鎮級集體經濟組織改制已完成32個鎮。
按照精準幫扶的要求,落實農村綜合幫扶各項政策,提高農村經濟薄弱地區集體經濟組織的“造血”功能。全市提前完成新一輪幫扶項目申報工作,5個受援區共申報項目21個,總投資33.8億元,其中,市級專項資金達9.96億元,部分項目已開始產生收益,用于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分配1.5億元,長效“造血”機制逐步顯現。2016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520元,比上年增長10%,略高于城鎮居民收入的增幅。
上海新農村建設扎實穩妥推進,但是,制約發展的矛盾依然存在,工農和城鄉關系仍需調整。一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還不大,二是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亟待改善,三是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既有欠賬也有新憂,四是部分地方農村改革進展不快。新農村建設與周邊兄弟省市和本市農民群眾的期盼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新農村建設事關農業農村長遠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大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業這一頭,要在建設新農村上邁開新步伐。”上海要建設社會主義國際化大都市和全球卓越的城市,必須進一步把新農村建設納入本市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以縮小城鄉差距為主攻方向,以轉變農業農村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建立健全符合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體現“三傾斜一深化”要求的體制機制,推進新農村建設上新水平。
切實加強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按照城鄉規劃法要求,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統籌編制新農村建設規劃。要盡快編制完成村莊規劃并確保按規劃實施,真正做到一張藍圖干到底。對規劃保留的村莊,要在相對集中基礎上搞好村莊改造,順應農村實際需求和未來發展趨勢,在生產生活方式、整體布局、建筑風貌、功能設施和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等方面進行分類指導,弘揚海派農村元素,體現江南水鄉特色,留住鄉愁、留住文化、留住根。
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品牌農業、服務農業和智慧農業。強化農業科創和推廣體系,打造孫橋現代農業、崇明生態農業和農科院等現代農業科創平臺。加強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加綠色優質安全農產品供給,有序發展休閑農業、民宿經濟,促進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統籌盤活存量,合理安排增量,滿足農產品倉儲冷鏈、糧食烘干、農機庫房等用地需求。
開展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農村地區要在開展“五違四必”整治的同時,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垃圾分類處理、畜禽糞便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進一步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加強耕地和土壤環境監測和修復。要在中小河道黑臭治理的基礎上,實施村溝宅河疏浚治理,打通斷頭河,增強水動力,凈化水環境,還江南水鄉清澈之水。
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強市級財力城鄉統籌發展,進一步落實區級主體責任,加大對經濟薄弱地區、純農地區、生態保護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通過專項補助、生態補償等多種途徑,增加低收入農戶與特定對象的收入。要健全專業人才到農村工作的激勵政策,解決農村地區社會養老服務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村地區、中遠郊地區專業人才留不住、不夠用的突出問題。要高度重視農村社會養老服務問題,針對農村居住分散、老年農民離土不離鄉特點,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養老服務,真正做到農村養老服務不離鄉土、不離鄉鄰、不離鄉音、不離鄉愁。
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要按照精準幫扶要求,狠抓幫扶項目建設和運營,提高農村集體經濟“造血”的內生動力,盡快扭轉農村經濟薄弱地區后進面貌,要加強就業培訓針對性,繼續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鼓勵引導有識之士、專業人才、“農二代”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開發和盤活農業農村資源,帶動農民創業就業、增加收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促進農村集體經濟轉型升級,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繼續實施農地“三權分置”,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加強農村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探索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參加職保的扶持政策,讓農民成為令人向往的職業,真正實施由“物的新農村”向“人的新農村”邁進。 (作者系上海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