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維
摘要:2016年國家營改增在全國范圍全面推行以來,給建筑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營改增對實現建筑行業產業優化和企業轉型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但也給企業的涉稅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變革。本文立足營改增具體政策內容,對工程建筑企業當前的稅收籌劃策略展開了進一步的探討。
關鍵詞:營改增;工程建筑企業;稅收籌劃
自2016年5月起,建筑業納入國家全面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范圍中。此次稅制改革工作,對建筑行業來講,在涉稅問題上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此次營改增稅制改革工作是國家對國民經濟、行業發展在宏觀層面上的重要調控政策,對當前國內漲速放緩、趨平趨穩的國內經濟形勢下實現經濟增長潛力釋放、增長質量提升、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和企業轉型升級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家建筑行業整體投資完成額增速在不斷下滑,截止到2016年最后一個季度,社會建筑行業固定投資額在40萬億左右,同比增長速率約為8%,該速率較之前國家建筑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一直處于低位徘徊的趨勢。因此,為了盡快盤活建筑行業發展、使得建筑行業更好地適應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如何讓建筑企業在此次財稅體制改革工作中盡快適應由營業稅納稅人轉變為增值稅納稅人、做好營改增階段的平穩過渡工作,成為了當前建筑企業發展中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營改增對建筑業的影響
此次營改增財稅改革政策對建筑業整個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影響集中在稅負的變化上。營改增后,建筑行業一般納稅人企業由稅改前繳納3%營業稅改為征收11%的增值稅;其中小規模納稅人企業以及一般納稅人企業的清包工項目、甲供工程項目、建筑老項目三種情況可以申請適用簡易計稅法計稅,按照3%增值稅進行征繳。按簡易計稅法計稅的工程建筑企業,雖然增值稅稅率同之前征收營業稅稅率沒有發生變化,但實際上是由價內稅的營業稅轉為征繳價外稅的增值稅,企業的實際繳稅額度降低了,因此,營改增后,小規模納稅人工程建筑企業及清包工程、甲供工程和建筑老項目工程的企業的實際稅負實現了穩定的下降。但由于建筑工程企業經營周期長、資金流量大的經營特征,小規模納稅人工程建筑企業在建筑行業中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此次營改增中受影響最大的是作為一般納稅人企業的工程建筑企業。營改增后,工程建筑一般納稅人企業稅負由3%營業稅上漲為11%增值稅,稅率增長約為8個百分點,給企業帶來了相當大的稅負壓力。舉例來講,某工程建筑企業甲收入約為1000萬元,其中營業成本約為900萬元;成本中包含人工成本270萬元、原材料成本450萬元、機械租賃費用90萬元,其他90萬元。營改增前,甲企業應納稅額為營業稅總收入的3%,即30萬元;營改增后,甲企業的應繳稅額發生了變化,其中銷項稅額為1000÷(1+11%)×11%約為99萬元。可見營改增后甲企業的稅負出現了較大額度的上升。但營改增后,企業可根據生產經營過程中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進項稅的抵扣,企業的實際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因此,營改增后工程建筑企業稅率增長是不爭的事實,但根據營改增財稅改革的重點是保障所有行業中企業的稅負壓力實現只減不增的原則,建筑工程企業稅負壓力的降低實際上集中在企業進項稅的抵扣工作上。因此,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票據,成為了當前一般納稅人工程建筑企業稅收籌劃中的重點行為。
二、營改增后工程建筑企業的稅收籌劃策略
(一)做好營改增期間的行業納稅銜接工作
營改增后,工程建筑企業的納稅工作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企業財稅管理工作能力,降低企業經營中的納稅風險,工程建筑企業在現階段務必要做好營改增期間的納稅銜接工作。首先,在企業的納稅資質認定上,小規模納稅人企業可以按照增值稅3%繳納稅額,對企業來講稅負壓力相對較小。但是,由于小規模納稅人只能提供增值稅普通發票,不具備相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開具資質,導致了企業在產業鏈的合作上同一般納稅人企業相比缺乏一定的競爭實力。同時,企業在進行小規模納稅人資質認定后的36個月內不得進行納稅人資質的轉換。因此,對于工程建筑企業來講,營改增后需對自身的實際經營狀況進行詳細的分析,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謹慎地進行納稅人資質的認定,是企業進行納稅籌劃工作的第一步。其次,對于一般納稅人企業來講同樣需要做好特定項目工程的納稅銜接處理工作。根據國家營改增的政策規定,一般納稅人企業工程項目中的清包工工程、甲供工程和建筑老項目工程均可按照簡易計稅法計稅。這些工程需要工程建筑企業根據項目相關的證明內容,到當地稅務部門對符合條件的工程項目進行認定,對企業沒有申報的項目,則繼續按照11%的稅率進行項目增值稅的計算工作。因此,為了保障企業的經營效益,在營改增后工程建筑企業應及時對自身的在建項目進行梳理,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及時進行納稅申報,做好營改增期間項目納稅的過渡。
(二)積極尋找稅負轉移方法
營改增后,實現工程建設一般納稅人企業稅負下降的核心問題集中在是否能夠取得相應的增值稅進項稅抵扣額度上。對于企業的實際納稅工作來講,企業生產成本中可抵扣項目所占比例越大,企業的應繳增值稅稅額就越低。而實現進項稅抵扣工作的唯一憑證是企業生產過程中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是購買方支付增值稅額并可按照增值稅有關規定據以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憑證。根據進項稅抵扣的規定,即使取得了相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和不動產情況不予抵扣。在工程建筑企業中,人工費用等無法實現相應增值稅的抵扣,因此企業嚴格控制原材料采購、設備租賃等方面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工作,保障企業在實際經營活動中能夠取得相應的進項稅抵扣憑據。另外,根據人工成本費用無法抵扣的現實情況,為了達到企業減稅的目的,降低企業在工程項目建設中的人力勞動投入,通過更新企業建筑設備、提高企業機械化硬件實力,實現企業在建設工程項目中機械化和智能化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的人力成本費用、提升企業工程建筑效率,從而實現企業綜合競爭實力的提升。
(三)做好上下游合作企業的資質梳理工作
為了實現工程建筑施工企業進項稅抵扣工作最大限度的實現,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工程項目建設實際,對企業上下游合作企業的資質進行全面的梳理工作。其中,要將合作企業是否具有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資質作為選擇合作的重要條件。以工程施工企業材料供應商為例,在營改增前工程建筑企業為了降低工程建筑成本,合作企業部分是個體商戶和小微企業,這些企業在營改增后由于無法開具相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導致了工程應納稅款的上漲。為了避免營改增后工程項目應納稅款激增、實現工程項目成本控制目的。企業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工程部上報建筑材料項目提供符合資質條件的供應商名單,引導采購部門在該名單中選擇訂購相應的建筑材料。同時,對于大部分工程建筑企業而言,由于工程周期長、工程量大的建筑特征,企業在建筑材料采購過程中進項稅抵扣票據的取得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但企業會先行收到部分工程預收款,因此在實際的納稅過程中常常面臨著由于抵扣無法同納稅同時進行而導致的墊付應繳增值稅稅款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企業應及時同供應商進行相關的溝通,保證企業增值稅稅負的平衡,降低企業的涉稅風險。
參考文獻:
[1]鄭娟.對營改增試點下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工作的思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02):127.
[2]鄧艷林.淺議“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6(S2):70-71.
(作者單位:雙良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