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洪瑩
摘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電子政務開始向智慧政務轉變,在新形勢下,我國于2013年開始進行智慧城市建設。本文在對智慧政務進行闡述的基礎上,對智慧政務建設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分析。由于我國智慧政務處于實踐與探索階段,面臨缺乏智慧政務頂層設計、信息安全和政務服務體系碎片化的挑戰,因此提出建設與發展的路徑,即加強智慧政務的頂層設計、制定相關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規和政務服務體系整體化。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智慧政務;社會治理
一、智慧政務的內涵及特點
(一)智慧政務的內涵
從概念的來源來看,與智慧城市一樣,智慧政務具有舶來詞中國化的特征。在英文中,并沒有與其意義完全相同的學術概念。與之相近的概念有:Smart government,Intelligent government,Ubiquitous government(簡稱u-Goverment)以及government3.0等。盡管這些概念的表述形式有所不同,但其內涵和外延卻極為相近[1]。本文對智慧政務作如下界定:智慧政務是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在電子政務的基礎上,通過數據共享、整體協同、智慧管理等,實現公共服務從全能型轉向智慧型、服務型,因此,智慧政務是電子政務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必然產物。
(二)智慧政務的特點
1.可定制。隨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的使用與發展,過去的公共需求的“公共性”正在逐漸喪失,個性化的需求正在成為主流,要求政府的溝通渠道要多元化、政務服務的回應速度要快等。[2]因此,智慧政務將根據公眾個性化的需求,實現公共服務的可定制。
2.智慧化。智慧政務依托于大數據技術,具有智慧化的特點。智慧政務將從大量的數據中智慧獲取滿足于人們需求的數據,及時回應;通過數據整合與科學分析,實現智慧決策;對政務服務的流程進行優化升級,對政務服務的管理要素進行治理,實現智慧化治理。
3.大數據化。在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是智慧政務的關鍵要素。如果沒有了大數據,智慧政務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實現智慧政務,要獲取大數據、分析大數據,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化、民主化決策,實現政務服務的精準化治理。總之,智慧政務必須立足于大數據基礎之上。
二、大數據時代智慧政務建設的意義
(一)推進多方力量協同的社會治理
智慧政務作為社會治理模式的一種,是建立在新的有效政務需求之上的。智慧政務將改變過去由政府主導的局面,智慧政務的建設將會融合政府、企業、社區等多種力量進行社會治理。
(二)推動政府職能的轉型升級
隨著社會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公民及一些社會組織利用智慧政務平臺,發布自己的公共需求,其需求也將會從各種渠道得以滿足,形成自我管理與自我服務。只有當需求超過自治能力時,才會向政務部門求助。因此,智慧政務將推動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務型政府轉變。
(三)推進政務自身的發展
在大數據時代,智慧政務建設將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及時采集數據,對公民的需求進行預測;同時用戶也可以通過智慧政務獲取信息、對政務部門進行評價,對智慧政務實現動態監督,最終使信息化與政務相結合,實現社會的有效治理。
三、大數據時代建設與發展智慧政務面臨的挑戰
(一)缺乏智慧政務頂層設計
當前,智慧政務是隨著信息技術、經濟發展和智慧城市而發展起來的,是電子政務發展的高級階段。因此,當前我國對智慧政務的建設處于實踐與探索階段,缺乏對智慧政務的戰略與規劃,導致信息共享機制難以建立、重復建設浪費嚴重、跨部門協作受到阻礙。因此,智慧政務建設必須制定統一的頂層設計。
(二)信息安全受到挑戰
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降低了運行的成本,但是也給信息安全帶來了威脅,存在信息竊取、個人信息倒賣等問題。云計算涉及網絡、終端等方面的問題,其中集中存儲的數據涉及范圍廣,包括個人、企業、政府等信息,這就使得智慧政務的建設面臨信息安全的挑戰。[3]
(三)政務服務體系碎片化
我國政府存在“信息孤島”現象,信息不能充分共享與挖掘;各部門之間不能有效整合,存在壁壘;政務流程缺乏有效的系統整合。因此,政務服務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會對政務服務體系的構建造成一定的影響。
四、大數據時代智慧政務建設與發展的路徑
(一)加強智慧政務的頂層設計
面對智慧政務處于實踐與探索的現狀,必須加強智慧政務的頂層設計。首先在明確智慧政務建設目標的基礎上,建立智慧政務的總體戰略、規劃與具體內容。其次,對智慧政務的硬件、軟件、信息共享機制等進行整體規劃,為智慧政務的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條件。
(二)制定相關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規
在信息社會,信息安全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必須加強對信息的治理。一是制定政務公開法律法規,對可以進行公開不涉及私密的信息及時進行公開;二是制定相關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規,使政務人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三是通過信息安全法律法規的制定,為智慧政務的建設塑造良好的法治思維。
(三)政務服務體系整體化
政務服務體系具有一體化和整體化的特點,因此必須對服務體系內的各個環節進行協調。一是跨部門加強合作,提高辦事效率: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對信息進行重復利用;三是優化政務服務流程,最終促進政務服務體系的整體化。
參考文獻:
[1]趙玎,陳貴梧.從電子政務到智慧政務:范式轉變、關鍵問題及政府應對策略[J].情報雜志,2013(01):204-207.
[2]多淑金,郭梅.我國智慧政務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保定學院學報,2015(9):38-43.
[3]于冠一,陳衛東,王倩.電子政務演化模式與智慧政務結構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6(2):22-26.
(作者單位:長春工業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