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孟歡
摘要:機械電子工程是機械工程和電子信息技術的綜合體,本文將詳細論述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的內在關系。
關鍵詞:機械電子工程;人工智能
機械電子工程高度融合了傳統機械工程和電子信息技術,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機械工程與電子信息技術的融合度越來越高,表現出了高度的智能化發展趨勢。
1、機械電子工程概述
1.1 機械電子工程的內涵
機械電子工程是在傳統機械工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傳統機械工程通過研究制造工藝以及機械設備動力,并在遵循機械運動原理的基礎上實現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行,而機械電子工程更加關注能量的連接。與傳統機械工程相比,機械電子工程的綜合性較強,涉及領域廣泛,綜合了各個學科的優點,且外形構造更為簡單,內部組成復雜,產品性能大大提升。機械工程和機械電子工程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在設計環節,機械電子工程仍然以機械工程為核心,在此基礎上,依據配置系統和目標的不同,結合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以及其它的學科與技術提高產品的性能。此外,機械電子工程的設計原則往往是自上而下,其目的是為了將分散的模塊進行緊密的連接,以確保設計工作的順利完成。
1.2 機械電子工程的發展
在機械電子工程發展的初期,人們并沒有充分意識到機械電子工程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由于缺乏必要的資源、人力、財力的支持,機械電子工程的技術水平低下,且多以手工制作為主,大大限制了機械電子工程的發展速度。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機械電子工程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人們開始逐步認識到了其重要性,并加大了資金投入力度和研發力度,機械電子工程開始在機械工業中嶄露頭角,流水線生產逐步代替了手工操作,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然而,由于我國目前采用的多為從國外引進的標準生產線,產品模式和生產出來的產品與我國的實際需求有著較大出入,缺乏靈活性,不但無法充分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會制約我國機械電子工程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要從我國的實際需求出發,加快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的融合速度,最大限度發揮機械電子工程的優點,從而實現機械電子工程的產業化和智能化。
2、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的關系
近年來,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我國的發展勢頭迅猛,且普及程度較高,被廣泛運用于生產生活的各個角落,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依托的人工智能正在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特別是在機械電子工程中的運用,對機械電子工程的深入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2.1 人工智能初步應用機械電子系統
傳統機械電子系統的運作過程具有不穩定性,這既是傳統機械電子工程的特點,也是制約機械電子工程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其穩定性主要體現在輸入和輸出兩個方面。機械電子系統的描述較為嚴謹,但只適用于比較簡單的線形定常系統,卻不適用于較為復雜的系統。伴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機械電子系統的計算難度和相關數據有著更高的要求,而傳統機械電子系統顯然不能滿足這一需求,在此背景下,如果能夠在機械電子工程中融入具有強大信息處理功能的人工智能技術,將會大大提升機械電子系統的應用能力。
2.2 人工智能在機械電子工程系統的改進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現代機械電子工程系統需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復雜,且對系統的配置和信息處理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加之機械電子工程系統的穩定性不佳,如果僅僅依靠人力來完成難度很大,而人工智能通過建立并控制相關的模型,可高效完成對復雜信息的處理以及故障診斷。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術在機械電子工程中的應用并非是完美無缺,如果在構建系統資料庫時沒有對其進行嚴謹、合理的數學分析,可能會造成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與機械電子工程需求出現偏差的風險,從而對網絡系統構建工作帶來較大阻力,制約機械電子工程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在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融合的過程中要積極改進工程方式,開展人工智能信息服務,為機械電子工程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2.3 人工智能優化機械電子工程系統
人工智能描述系統數據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兩種:模糊推理系統和神經網絡系統。這兩種系統都是通過模擬人腦來進行工作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模擬的是人腦的功能,負責將語言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后者模擬的是人腦的構造,負責系統內信號的接受和傳輸工作。模糊推理系統和神經網絡系統工作內容不同,各有優勢,但如果單從信息輸入輸出準確度和流暢性進行比較的話,神經網絡系統要優于模糊推理系統。為了確保人工智能能夠最大限度的優化機械電子工程系統,最佳的方法是將神經網絡系統和模糊推理系統進行有效的結合,從而使信息處理和系統描述更加科學、合理。
結語
綜上所述,機械電子工程的每一次變革都給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入的影響,而人工智能作為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同樣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正確掌握二者的關系可有效提高機械電子工程的智能化程度,有利于我國智能化機械電子工程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偉.淺析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的關系[J].山東工業技術,2016(04):135.
[2]鄭福奎.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的關系探究[J].科技創業家,2012(2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