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海
【摘 要】:作為我國重要的自然資源,林業承擔著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雙重任務,很顯然,林業的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加強對林業的生態環境保護,不僅利于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還有利于我國林業經濟的穩定發展,而林業經濟又是我國重要的產業,保持林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對于促進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重點探討了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經濟建設;關系探析
林業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于林業產品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林業部門應當積極做出調整,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這樣才能夠讓林業的發展、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與經濟的發展處于一種良好的發展狀態中。
1、林業生態保護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探析
1.1利于森林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林業是一種豐富的自然資源,在為人們提供不可或缺的林木產品的同時也發揮著巨大的生態作用。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林業具有涵養水源、保護土壤和防風沙以及凈化空氣的作用,加強對林業的建設和管理,利于保證整個森林發揮積極作用,尤其是在當前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下,森林作為純天然的資源,能有效吸收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有害氣體,同時為人們提供新鮮健康的空氣,這于森林自身、于環境、于人類生存都有重要的意義。
1.2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前文說到,林業經濟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重點做好林業經濟的建設,促進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既獲得良好的生態效益又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森林的生態環境為復合經濟體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促進林業經濟更加適應當前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趨勢形成林業產業經濟,使得林業產品的生產、綠色旅游產業的發展相互結合,促進多元結構林業經濟體系的建立和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1.3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能夠產生經濟建設點
加強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產生的經濟建設點體現在林業功能的發揮方面和林下產品、食品加工業和森林旅游業的發展方面。在林業功能的發揮方面主要是促進林業經濟發揮其經濟功能和生態功能,林業部門需要對林場加以精細化管理,保證林木的健康成長,提高林木產品的質量;在對林木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時,需要國家的相關規定,實現對林木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保證優化配置林木資源。這是林業經濟功能方面的建設點,在生態功能方面的建設點,前文有提到,主要是建設其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方面。在林下經濟產品、食品加工業和森林旅游業方面的建設點主要是利用林業開展假日旅游、生態休閑,林業部門可以與旅游開發部門相互合作,依靠本地的林業發展情況,積極挖掘其中的資源優勢,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游體系,促進本地的旅游經濟發展。
2、 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共同發展的策略
2.1構建良性的林業經濟發展機制
正確處理林業生態環保工作與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是促進林業經濟良性發展的重要保證。但在當前經濟發展的形勢下,如何進一步構建良性的林業經濟發展機制?需要林場管理者在培育林木時制定全面的培育和管理計劃,促進林木的健康成長;在對林木資源進行采伐時,要結合具體的實際進行采伐開發,有效控制森林資源的消耗。同時林業部門需要加大對林業建設資金的投入,發展形式多樣的林業經營方式,構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林業發展方式,促進林業經濟的多樣化發展。
2.2注重擴大森林覆蓋率
面對我國當前林業資源較為緊缺的問題,各地林業部門有必要督促林業主管部門不斷擴大營造林規模,努力提高當地森林的覆蓋率,通過多種媒體積極做好義務植樹造林的宣傳工作,號召農村勞動力共同植樹造林,林業局可以劃定并公布一定區域給志愿者植樹,將其所轄區域的荒山、荒地等地方栽植樹木;與當地科研院所相結合,通過引進優良樹種,或者積極發掘本地生長良好的適生樹木品種,以避免種植一些有害的外來樹種,危害本地的森林生態系統;采用先進的樹木種植和管理方式,保證樹木的成活率,不斷擴大林場面積,同時注意定期巡視森林,及時發現林木出現的病蟲害及森林火災,注重防范措施,保護林木種植成果。并且保護當地的濕地、草地等,與森林共同形成一個完整地生態環境系統,調節當地的氣候條件。
2.3國家制定和完善森林保護的法律體系
為了強化我國森林生態系統的建設,國家需要制定嚴格的法律以保護森林、草原、濕地等,鼓勵各地方政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森林保護的具體規章制度,獎勵積極植樹造林的社會人士,給予濫砍亂伐、破壞森林生態系統行為嚴厲的打擊;制定可行性強的政策法規來規范當地森林資源的合理開采和利用,并在其開發過程中進行定期巡查,一旦發現開發者違反法規開發森林,必須給予嚴厲的懲罰,以減少違規行為對森林的破壞率,保護森林的可持續發展,將我國林業經濟發展機制納入良性的發展軌道,進一步為國家社會經濟建設做出貢獻。
2.4加快農村替代能源的建設
農村對森林資源的消耗是巨大的,如何在保證農民基本生活資源來源的情況下降低我國廣大農村對森林資源的消耗?開發和利用新能源代替森林資源是一條良好的途徑,如建設農村沼氣池,為村民提供清潔能源,能夠解決村民燃料能源的問題。這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導和提倡,結合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在農村建立多樣化的沼氣池,建設干凈、衛生、文明的新農村,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燃燒木材的方式,而改用清潔能源,這樣既有利于降低森林的消耗率,又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一舉多得。
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對我國經濟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利于改變犧牲環境發展經濟的傳統發展模式,而是以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伴隨著我國林業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國家越來越重視到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要求各地政府配合林業部門做好森林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并結合本地的森林資源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業,建立多種經營方式,構建良性的林業經濟發展機制,以此促進我國林業生產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并帶來較為理想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
【參考文獻】:
[1]紀 明.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探析林業[J].科技情報,2016,48(3):28-30.
[2]陽光明.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探討[J].種子科技,2016,34(8):2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