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霞
【摘要】:會寧縣屬西北內陸干旱、半干旱地區。受嚴酷自然環境的制約,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長期難以改變。由于認識使然,改革開放以來搶抓政策機遇,改造自然環境的進取思想仍然缺乏。經濟發展速度比較緩慢。近年來我縣紅色旅游和小雜糧以及草畜產業建設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還有一個效益更大、前景更好的果品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就目前市場形勢和果品業發展的長遠走勢看,在關川、郭城兩川灌區大力發展果品產業,有其長遠的經濟效益和巨大的社會效益。
1.目前概況
會寧縣關川及郭城川農民開展以蘋果為主的果品種植歷史悠久,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屬零星種植,以自食為主,并未形成商品生產。1972年頭寨東河坪一次性栽種蘋果及香水梨130余畝,為規模種植之始。1973年引黃灌溉工程發揮效益后,以生產隊為單位,普遍建立了幾畝、數十畝的集體果園,果品生產從地域上迅速擴展開來,并有了小規模的商品生產。1980年包產到戶后,多數村社將集體果園按人均分配到戶,結果造成了“家家有果樹,戶戶無效益”的“雞肋”結局,果樹發展出現了反復。近年來由于國家蘋果帶西移,新品種、新技術普遍推廣,果品加工業鏈條拉長加寬,市場行情看好,蘋果價格節節攀升,相對效益凸顯。當地一些有眼光、有經濟頭腦的農民開始了第二次產業啟動。在縣、鎮政府的支持下僅關川一地已新發展果園近萬畝,其巨大的經濟效益正在逐步發揮出來。頭寨鎮右所灣社有一農戶連續六年年收入超過十萬元,人均兩萬余元。由于典型帶動的作用,該社目前有果園500多畝,戶均7畝,人均1.2畝。2011年該社果品總收入達到110萬元,其中超過十萬元的有3戶,五萬元以上的有10戶。出現了人人種果樹家家有果園的大好局面。
發展果業較早的頭寨鎮東河坪社情況基本相同,只是多數果園尚未進入盛果期,收入較低。該社陳定棟1.1畝果園2011年收入一萬八千余元,畝產值達到了1.6萬元,是目前已知的最高產值。由于市場規律的作用,通過典型示范,目前頭寨子鎮以東河坪、右所灣為中心,郭城鎮以新堡子、紅堡子為中心的蘋果栽培業正在向周圍迅速輻射。不少農戶在年前就開始選地塊、定苗木準備大干一場。
總之,關川、郭城兩川農戶發展蘋果產業的熱潮已經形成,只要加強引導和支持,實現蘋果發展產業化、規?;木置嬷溉湛纱?。
2. 存在問題
根據實地調查,在兩川發展蘋果產業盡管前景可觀,但存在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有些甚至是致命的。
問題之一是:當地果品生產沒有形成產業化,產品無品牌。果品被果販壓價收購后改用靜寧、天水等地包裝箱后高價出售,價格形成機制嚴重扭曲,果農收益大打折扣。問題之二是:專業人才少,技術水平低。果園管理不到位,修剪不當,缺少疏花疏果等一些必要的手段。對常見的紅蜘蛛、食心蟲等蟲害,沒有按科學規律防治,危害嚴重,出現了大量的等外果,降低了產品商品率。致使經濟效益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有相當數量的產品被當做垃圾落果低價出售。
近幾年新植的蘋果樹苗,也出現了任其自然生長,修剪整形不科學等比較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蘋果產業的發展就會事倍功半,達不到預期效果,蘋果產業在種植業中的比較效益就會降低。
3. 發展設想
在關川、郭城川灌區發展以蘋果為主的果品產業,條件得天獨厚。兩川地區屬祖歷河、關川河河谷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比降3.4‰。屬盆地地形,灰鈣土質。海拔高度1500米——1700米。平均溫度8—8.7℃,≥10℃的積溫2895.5℃—3020℃,持續時間165天。晝夜溫差12℃,無霜期161——174天。年降水量360毫米,蒸發量1800毫米,灌溉條件優越。上述自然條件是發展蘋果產業的理想環境。根據蘋果的生物學特性,在該地區發展以蘋果為主的果品產業雖不是唯一優勢地區,但也是典型的優勢地區之一。如能發展到10萬畝的規模,畝產值按2萬元計算,總產值就是20億元,前景非常誘人。若能更進一步擴大面積或將蘋果產業與紅色旅游,觀賞體驗園結合,其效益還可以再翻一番。
發展兩川地區果品產業受益面廣,家家戶戶都能搞,除可觀的經濟效益而外,其社會效益亦非其他產業可比。隨著產業鏈條縱橫向的延伸,對周邊山塬地區農戶的輻射作用明顯,而且能夠持續發展,永續利用。
4 關鍵措施
實踐證明一個產業的形成必須走政策引導、政府主導;項目支撐、技術支持;龍頭帶動、民間推動;農戶實施、持續發展的道路。農戶自發為主的發展模式雖能成功,但發展速度慢,建設起點低,又受思想觀念、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周折可想而知,反復難以避免。因此,申請政府對兩川蘋果產業的發展盡快給予立項支持。只有在取得項目支持的前提下,發展才能大幅提速,建設起點才能進一步拔高。在選用最優質品種,瞄準最先進技術、運用最科學方法的同時,盡可能的不用化肥,不用高殘留農藥,不用生長調節劑,保持產品的原生態品質,以高端消費市場需求為生產目標,實現當地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發展蘋果產業是一項系統工程。取得項目的支撐雖是發展的關鍵,但并不是問題的全部。建立生產、收購、運銷一體化的龍頭企業,運用價格杠桿作用進一步提高果農生產積極性亦是關鍵環節。在果品集中產區建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體系,促進產業盡快成型,龍頭企業的中堅作用不可或缺。龍頭企業是產業發展的中心,實行市場化運作,外連市場,內聯農戶,既是發展生產的平臺,又是受輻射地域的勞動力就業陣地,也是增加技術含量實現產業進一步升級的載體。
蘋果產業是一項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業。由于沒有農民自己的技術隊伍,在現有蘋果產區,生產水平普遍低下,老果園改造、新建園修枝造型,病蟲害防治,收儲包裝等方面,問題尤為突出,因此對果農進行正規化系統培訓,盡快形成果農自己的技術隊伍,已是當務之急。只有普遍提高果農生產技能,才能整體提高當地蘋果發展水平。要以產業協會的組織形式,建立專業人才培訓的長效機制、有效機制,使農戶個個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在此基礎上,通過幾年時間的努力,培養出農民自己的專家級人才,形成一支永遠走不掉的工作隊,實現果品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5 幾點建議
一是請求政府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則,對2012年新建果園給予種苗支持。
二是申請專項經費,組建蘋果產業協會,建立培訓基地。對蘋果產業發展的帶頭人、熱心人、志愿者先期進行培訓,造就一批技術骨干力量,通過他們的“傳、幫、帶”,整體提高果農生產技術水平。
三是建議主管部門對申報地方品牌展開實質性工作,力爭早日注冊成功,增加生產者在價格形成機制中的話語權,使生產效益得到進一步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