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清明
【摘要】:現代城市的發展,加劇了生活環境的污染,嚴重威脅到了市民的生活健康。除了依法制止環境污染外,有效可行的辦法就是用設計手段去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城市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利用綠色植被凈化空氣、治理污水,為市民營造出一個安靜、溫馨、健康的生活空間。
【關鍵詞】:綠色城市;規劃設計;健康生活
隨著城市數量不斷增多,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建設綠色城市是今后的發展方向。建設綠色城市可以遏制污染的惡化,為生產、生活提供更好的環境,減少對環境污染的同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建設。
1、加強綠色城市規劃發展的意義
1.1遏制城市蔓延
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城市的蔓延表現出了惡性循環的狀態,不僅霧霾、沙塵暴嚴重,同時在水資源方面的污染也相對嚴重,無法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對經濟的增長和社會建設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綠色城市的建設,就是為了更好的遏制城市蔓延,適當的保留鄉村鎮的數量,平衡社會的城市數量,防止造成惡性循環;遏制城市的蔓延,還表現在綠色城市的優化方面。現今的部分城市,正在積極的建設綠化帶、修建公園、改善環境,但收效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周邊城市污染較為嚴重。遏制城市的蔓延,可以為綠色城市建設,提供較好的外部條件。
1.2保持土地的生態
城市的綠化建設,能保持土地的生態,利用大自然的自我凈化能力,改善城市的各種污染和不良問題。在我國的一些沿海城市,由于綠色規劃較為完善,因此當地的空氣質量較高,不僅土地肥沃,同時還能實現自給自足,形成了小范圍的良性循環。不可否認的是,沿海城市存在很多的優勢,這是內陸城市所無法比擬的。因此,保持土地的生態,還應該進一步的利用城市發展的優勢。
2、綠色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2.1綠色城市的全面推進尚難以落實
在綠色城市建設的發展過程中,缺乏自發的動力,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在綠色城市的規劃建設過程中,迫于財力和技術力量的雙重羈絆。進行綠色城市的規劃指導時,缺乏對中國各地、各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論證,因地制宜的制定政策,最終造成了難以適應各地城市發展客觀要求的后果,盲目地進行了紙上談兵式的規劃工作。
2.2缺失城市綠地系統規劃
城市綠化是一種增加城市宜居性、提升城市整體形象的絕佳途徑,綠化率的提高有利于城市土地資源價值的提升,在一些綠地系統的規劃中,對山體、植被、水系等綠化資源沒有予以妥善考慮,或是利用工作做得不夠細致,缺乏指導性,保護工作更是泛泛而談,這些行為都大大增加了在城市建設發展后期的綠化成本,迫使不斷重復地投入綠化建設資金,增加了額外的費用。
3、綠色城市規劃分析
3.1提倡發展綠色建筑
在建筑的設計與建造過程中,需要推進綠色節能建筑的設計工作,從而有效促進綠色建筑的發展。首先,需要進行前期研究,做好專項節能建筑的示范;其次,使用先進的技術,實現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的有機結合。重視研究和綠色建筑相關的節能設備、節能技術,包括設計技術與施工技術,跟進國內外最新的發展成果;再次,推廣低碳、環保的建筑材料,推廣節能建筑,促進綠色環保建筑的發展。
3.2增加城市的土地收益
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時,需要合理科學地評估土地資源的收益,做好開發時序,把握地塊的開發時機。對于條件成熟的土地,可以先規劃開發。對一些條件還沒有成熟,有潛在價值的土地,可以隨后進行規劃,使土地資源實現應有的收益。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土地資源得到有效的開發與利用,政府可以獲得一定的土地收益,并將其使用在城市的開發建設工作當中。
3.3交通方式的綠色轉變
不同的交通方式,其在能源消耗、土地資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方面有著極大的差別,對于城市環境造成的影響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進行城市交通的規劃設計,應該引導轉變出行方式,從高能耗出行方式逐漸向低能耗的出行方式轉變。交通方式的綠色轉變,對降低污染排放和優化城市內部交通結構有著方向性的引導。
4、綠色城市規劃與設計重點
在綠色城市的建設中,規劃與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兩項工作。規劃方面,應保證與周邊城市的協調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高貼合度;設計方面,需滿足生產、生活的需求。
4.1低碳城市
綠色城市講究的是能夠促使城市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后,依然保持干凈的土地和清新的空氣。這就要求我們在綠色城市的規劃中,積極實現低碳城市。低碳規劃將成為決定綠色城市能否建設成功的重要工作。第一,需根據國家政策和條文規定,直接取締部分工廠,從源頭減少碳排放量。第二,選擇清潔能源進行應用,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開采。第三,告別傳統的工作模式,建立良性循環。第四,對于碳排放量高的區域,給予強力的整治,運用較多的方法來完成空氣的凈化、水源的凈化、土地的凈化。
4.2加強綠化建設
綠化建設雖然是依靠人工措施來完成的,但卻有利于建設綠色城市的良性循環,通過長期的努力,可進一步的恢復自然環境的自我凈化能力。第一,必須加強綠色植物的種植,保證城市的綠化植物能夠與城市的空氣、土地相互協調,不要做表面功夫。第二,加強對城市供水的改造,尤其是重點污染區域的整治。第三,需要與周邊城市合作,建立大環境上的綠色化,避免因周邊環境不理想,造成綠化建設成果的不穩定。
4.3深化技術研究
綠色城市在設計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在交通規劃方面,需通過GPS等技術,對各區域的交通進行定位,搜集較多的信息與數據,以此來優化設計交通路線,減少交通擁堵,實現交通流暢。同時,根據得到的數據與現實情況結合,增強道路或者是橋梁的建設,在固有的空間上進行優化,實現綠色城市的良性發展,滿足綠色城市建設的要求。
總之,新型的綠色城市規劃設計需要合理分析生態城市的建設,重視綠色建筑城市的設計和發展,保證綠色城市的安全陛、舒適性、低碳化和低污染性。切實將城市建設打造成宜居宜人的綠色城市,實現綠色化、生態化、可持續型的城市發展。
【參考文獻】:
[1]歐兵,韋蘭.關于生態城市規劃之對策綜述[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3,(06).
[2]陳黎黎.向生態“優托邦”演進 [J].社會科學戰線,2014,(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