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公司成立以來,鐵路發展日新月異,面臨的競爭壓力前所未有。為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經濟形勢,鐵路不斷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在此過程中,矛盾開始凸顯,主要表現為職工面對發展“不適應、跟不上、做不到”。企業發展關鍵在人才,培養適應新形勢和新技術的人才,使新設備得到熟練使用達到新要求是企業生存進步的重要途徑之一。新鐵路時代需要大量人才供給,對于路局職教系統這是一項新挑戰。新職人員作為鐵路培訓入路教育的第一步意義重大。
【關鍵詞】:鐵路新職;崗前;培訓
1、 新職人員培訓重要性
鐵路是施行半軍事化管理的運輸服務業,下屬機、車、工、電、輛各工種對應的具體工作各不相同。如此復雜巨大的機器運轉要求每一個部件協調合作。鐵路運輸業涉及國計民生的,從高峰期運力不足到票價問題,可以說鐵路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整個社會的神經。客運服務代表鐵路面向社會,能否樹立良好正面的形象是對每一名鐵路人的考驗。
客運新職人員入路有兩種途徑:大學生畢業分配和退伍兵入路分配。這些人之前對于鐵路工作并無概念,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相對較差,現場經驗很少。并且兒女在家都是寶,但一線服務崗位并不提供嬌生慣養的土壤。能否在短時間內轉變觀念,增強服務意識對工作開展至關重要。但進入一線后,技能熟練的前輩在實際工作中很難對其做到手把手教學,為其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因此,客運的新職培訓對他們來說不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2、針對新職培訓的具體措施
2.1培養一種安全意識
任何工作圓滿完成的前提都是安全,新職培訓除日常技能培訓外,主要是培養安全意識。培訓中要將時刻警覺危險、將“安全大于天,責任重于山”的安全意識灌輸到學員的頭腦中,使其對工作分秒都不松安全這根弦,杜絕因自己的疏漏導致的誤操作產生對自己和他人的危害。
2.2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新生代教師的培養、師資隊伍壯大是目前鐵路急需解決的問題。由于年齡結構老齡化,有資歷、能講課的教師普遍年齡偏大,這是整個鐵路培訓行業的隱患。以石家莊基地為例,客運培訓教師平均年齡在四十五歲以上,且都是客運技術比武的拔尖人才。但后續乏力,青年教師培養嚴重不足。因此,合理調整人員分配、以老帶新、共同進步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培訓教師知識結構陳舊的問題可以通過組織師資參加現場時間鍛煉,予以解決。實踐鍛煉中老師通過現場學習熟悉客運操過流程,及時掌握最新文件精神,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再將知識細化,梳理后成為課堂的養分供學員吸收,做到學以致用。并借實踐鍛煉的機會與客運段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同開發應急演練課程,并推薦基地年輕教師參加路局技術比武,增長見識的同時增加自身權威性。
2.3加強教、學聯系
培訓工作中,教師與學員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學員興趣、增加課堂互動、引導學員思考在教學中會起到驚人的作用。新職培訓作為成人教育,各個學員的心理和心態都有所差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同。因此,針對不同人群所采用的引導手段也應不盡相同。
教學方法不一而足,我們能做的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人群不斷探索最適合的才能得到最好的培訓效果。
2.4采用多形式教學
多媒體應用于教學是一次偉大創舉,利用網絡教學應充分發揮其優勢。相對于普通黑板教學優勢更為直觀、系統地展示對教學效果有顯著提高。學員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互動式學習,拓展思維空間,提高思維能力。網絡的系統性也是我們著重發展的領域,對于課件的制作、場景模擬的視頻要細心收集,廣泛應用到教學中來。利用網絡的靈活性,學員可以利用課下碎片時間關注一些網絡公眾號,學習一些客運小常識。另外,隨著虛擬現實技術不斷完善,相應設備引入教學可能會給整個教育業發展帶來又一次的革命。
客運作為一線服務行業,培訓若只進行理論講授和簡單的畫面展示并不能夠完全實現教學目的。例如,事故應急預案不僅需要文字表達、場景模擬,重要的需要學員身臨其境,通過角色扮演深入其中才能真正領會并運用到工作之中。因此,在教學中增加類似角色扮演,場景再現式的互動教學對于培訓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5 打造實訓基地
高速鐵路運行后車上設備設施不斷更新,對其應操作用采用多媒體展示有一定的難度。如列車上的安全開門閥、防火隔斷門、乘降梯等設備雖然不經常使用卻在關鍵時刻能夠保命的裝置,乘務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其使用方法。但當前無論培訓基地還是高鐵列車都無法提供必要的學習途徑,僅能通過有限的幾次應急演練學習,這為可能遇到事故時乘務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造成了限制。相反如果培訓基地設有實訓室,利用實物進行現場示范將會使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建立實訓基地,引進實訓設備是能夠使學員理論聯系實踐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當前鐵路培訓教學普遍需要解決的問題。
2.6及時更新教材,開發新課程
目前客運新職教材主要有《鐵道概論》、《客運規章》等理論為主的轉業課程。其中相關客運知識多是以客規和價規為標準,但由于鐵路發展迅速,一些技術參數和相關規定在實踐中不匹配導致更改頻繁,但裝訂成冊的教材很難與一線站段保持一致,導致教學出現不嚴謹。因此,教材如果不能隨時更新其中參數也應通過與站段聯系后在課件或教案中更正。教材要做到符合崗位需求,涵蓋學員所需技能的全部內容。
2.7教學系統化,建立反饋機制
相關部門應加強對于培訓需求的信息收集和整理,針對學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培訓計劃。同時,加強調查研究,分析學員在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通過后期培訓加以彌補。培訓后可通過座談會等形式收集學員意見并梳理成文,不要急于歸檔,理性分析,總結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作為調整教學重點和改進教學手段的依據。
結束語:
做好客運新職人員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艱巨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同時需要基地和客運段通力合作,為培訓一路開綠燈,充分發揮各自作用,統籌解決場地、師資、教材、資金和培訓設備等問題。培訓中要積極發掘受培學員的主觀能動性,相信在我們不斷摸索、努力下一定會走出一條行之有效的高效培訓之路,為鐵路源源不斷輸送人才,共同推動鐵路事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周自鍔,仇軍秀.談談企業職工的職業技能培訓[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6).
作者簡介:楊兆興(1984.9-),男,漢族,河北石家莊,蘭州交通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車輛工程方向,本科學歷,北京鐵路局石家莊職工培訓基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