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志鋒
(廣東理工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從非線性范式視角探索800m訓練新理念
蘇志鋒
(廣東理工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本文針對中外男子800m運動員在專項成績、專項速度、專項速度耐力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進行分析。研究發現,我國建立在近代線性科學認識論、方法論基礎上的運動訓練科學研究范式,在解決高水平800m運動員的訓練問題時,日益顯示出自身難以逾越的局限性。而非線性科學則為解決男子800m運動訓練真實、復雜的運動訓練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中外男子;800運動員;專項成績;專項速度;線性范式;非線性范式
1.1 線性范式對800m競技運動員科學訓練的局限性
所謂線性是指量與量之間按照比例、成直線的關系,這種關系滿足疊加原理。由于線性更簡單、簡捷、更容易把握訓練規律,在運動訓練的初始發展階段這種方式的訓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隨著運動訓練的不斷深入和競技運動競爭的日趨激烈,這種簡單化、單一化的運動訓練線性方式卻越來越表現出局限性。在我國,從青少年到高水平800m運動員訓練的實踐中發現,傳統的線性科學模型是解決青少年運動員簡單的專項速度100m、200m、300m運動訓練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面對高水平的800m運動員的專項速度耐力,400m、600m競技水平的提升卻束手無策。從表1中可見,中外男子800m運動員的專項速度耐力,400m、600m數據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就是在高水平800m運動員專項速度耐力的訓練中,依然采用線性原理的典范。教練員想預期得到“超量恢復”,結果卻造成了過度疲勞;預期想收獲成績,卻換回了嚴重的傷病。教練員在強度訓練中如何正確掌握“運動員個體競賽目標”與“運動員比賽速度”的百分比之“商”的強度問題,則是對非線性的原理進行深入研究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利用非線性原理來解決傳統的線性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1.2 非線性范式對800m競技運動員科學訓練的創新性
1.2.1 運動訓練實踐中的非線性現象非線性則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線的關系,代表不規則的運動和突變。在運動訓練系統中影響運動員的運動成績提高因素有許多,而運動員競技能力因素則是決定運動成績的最核心的要素。不難發現,在競技能力提高的過程中充滿了非線性現象。首先,運動員競技能力系統的各競技子能力決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競技運動訓練的目的就是要發展運動員的專項速度、專項速度耐力和專項耐力。在整個運動訓練過程中,這些運動素質相互聯系、相互依賴,最終形成了不同的復雜的運動素質和能力。其次,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形成并非是傳統的線性原理的各子競技能力的簡單性加和。

表1 2012年中國田徑大獎賽、倫敦奧運會男子800m8名運動員專項成績、專項速度、專項速度耐力比較表
1.2.2 運動訓練非線性方法論基本原理(1)整體性原理。人體是復雜的非線性系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運動訓練是以運動員為主要核心的活動,因而由人體構成的運動訓練系統是個復雜的非線性系統,運動訓練及訓練系統同樣是個復雜的非線性系統,運動訓練及訓練的主體是一個整體。例如,對青少年運動員專項速度耐力的競技水平的評價,教練員不能只看青少年運動員專項速度100m、200m、300m的提升,而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科學訓練把運動員專項速度耐力的提升與運動員比賽成績的提升結合起來,我們以大衛魯迪沙在800m比賽中如何把專項速度發揮出高水平的專項速度耐力,即大衛魯迪沙把他的專項速度100m提高為10.10s,而在比賽每個100m的平均速度已經達到12.61s,這個數據說明,他已經把專項速度在比賽中發揮到最高水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整體性原理。(2)動態原理。動態性是人體本質屬性,人體不斷地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由于代謝,機體的組成要素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從機體整體發展過程來看,則經歷出生、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的過程。運動訓練系統包括了教練員、運動員、訓練內容要素、訓練方法要素和訓練環境要素等。運動訓練系統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沒有時間的發展,就沒有系統的演化,也就沒有非線性的關系。(3)定性判斷與定量描述相統一原理。定性與定量描述相結合是復雜性研究的基本方法。任何系統都有定性和定量特性2方面,定性特性決定定量特性,定量特性表現定性特性。對運動訓練復雜的非線性系統研究同樣需要從定性與定量來那個方面出發,只有定性的描述,對運動訓練行為特性地把握難以深入準確,如我國項群理論把800m項目劃分為“體能主導類耐力項群”,就是我們更多地局限于對800m運動員訓練中的有氧訓練的定量研究,而卻忽視800m運動員比賽本質特征的專項速度和專項速度耐力的定性分析,這就是導致我國與世界男子800m高水平運動員專項速度、專項速度耐力差距之大的重要原因。(4)確定性與隨機性相統一的原理。在800m訓練過程中,由于非線性關系的存在,在一個決定論的系統中可以出現類似于隨機的行為過程,它是系統“內在”隨機性的一種表現,對內隨機的行為過程的決定論系統而言,結構是確定的,短期行為可以比較精確地預測,而長期行為卻變的不規則,初始條件微小變化會導致系統的運行軌跡出現大的偏差。因此,對具體非線性訓練系統來說,短期的運動訓練效應可以預測,而長期運動成績或運動競技能力卻難以把握,這就是競技運動的規律和不可預測的魅力所在。
2.1 青少年800m運動員訓練必須注重“整體性”發展原理
所謂800m運動訓練的整體性,就是對運動員在比賽中獲得最佳競賽水平的關鍵數據指標,專項速度100m、200m、300m為基礎的而不斷發展運動員專項速度耐力400m、600m的能力,最終提高運動員比賽成績為目標的“整體性”的競技能力。非線性范式探索800m訓練新理念,就是要強調從“整體性”視角探索青少年800m現在與未來如何成長為世界高水平的優秀運動員整體性來全面設計專項速度、專項速度耐力、專項耐力所需要的各種指標,并在具體的運動訓練過程中讓它們之間形成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中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整體性訓練理念,最終實現運動員競賽水平的不斷提升。
2.2 教練員在訓練中必須運用“動態原理”科學安排訓練內容
所謂動態原理是指教練員在運動訓練中,依據青少年運動員身體素質、運動體能、技能、身體代謝能力的不斷發展變化而設計的運動訓練內容。本文依據筆者設計的青少年800m運動員的專項速度100m、200m、300m和運動員專項速度耐力400m、600m的具體指標來設計訓練內容,必須強調具有針對性。而教練員采用“動態原理”設計的運動強度訓練內容,必須依據青少年運動員的“個體競賽目標”。運動員專項速度、專項速度耐力與比賽中運動員所表現的實戰速度之“商”的“百分比”,既為該運動員的比賽強度,教練員則可依據運動員比賽強度作為該運動員的個體競賽目標,并設計該運動員有效強度訓練計劃的指標,以上控制與預測青少年運動員比賽強度的方法是依據現代世界男子800m紀錄創造者的實際數據而計算出來的強度訓練百分比,具有指導青少年或者高水平男子800m運動員比賽強度指標的訓練價值。
2.3 教練員掌握確定性與隨機性相統一的原理
在青少年800m運動員訓練過程中,確實存在非線性關系的存在,如教練員在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專項速度100m、200m、300m的過程中,只能預測青少年運動員短期的專項速度耐力400m、600m的發展水平,因為青少年運動員專項速度耐力400m、600m的競技水平必然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首先是青少年運動員專項速度100m、200m、300m的競技水平的穩定性;其次,再利用青少年運動員速度耐力發展的敏感期來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專項速度耐力400m、600m和專項耐力1 000m、2 000m的競技能力;第三,教練員最好在青少年運動員24歲達到個人專項速度、專項速度耐力、專項耐力等競技能力發展的頂峰;第四,為什么在24歲把以上3種競技能力達到最高峰?依據運動員個體競賽目標和比賽運動員所跑的速度指標進行強度訓練,這樣的訓練強度不會造成運動員的傷病,只有在訓練強度指標保證運動員身體健康的情況下所完成的強度訓練,才能實現有效的訓練目標。
我國與世界男子800m運動員的專項速度、專項速度耐力、專項耐力的競技能力差距之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與我國運動訓練理論依然按照“線性原理”指導現代日益發展的非線性、復雜性的競技運動具有重要關系,而隨著運動訓練的不斷深入和競技運動競爭的日趨激烈,這種簡單化、單一化的運動訓練線性方式卻越來越表現出局限性。為此,從非線性范式視角探索800m訓練新理念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
[ 1 ] 2012年全國田徑冠軍大獎賽總決賽前8名800m成績[ J ].田徑,2012(12):61-63.
[ 2 ] 2012年第30屆奧運會田徑比賽前8名800m成績[ J ].田徑雜志,2013(10):61-63.
[ 3 ] 仇乃民.競技能力非線性系統理論與方法[ D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2:20,22,23.
[ 4 ] 陳昌曙.自然辯證法概論新編[ M ].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1.
[ 5 ] 劉愛杰.耐力性競速項群專項運動素質的整合[ D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1.
G822.2
A
1674-151X(2017)10-01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0.007
投稿日期:2017-03-28
蘇志鋒(1986—),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