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級社浙江分社 朱同文
安 全
航行安全PSC集中大檢查來臨
中國船級社浙江分社 朱同文
近年來海上航行安全事頻頻發生,導致國際海事組織(IMO)對于SOLAS公約第V章航行安全相關條款的不斷修訂,航行設備的配備要求也在不斷變化,有關航行設備被查出的缺陷占據非常高的比例。多年以來,航行安全的缺陷穩居前三,2009年~2016年,東京備忘錄在PSC檢查中共發現航行安全相關缺陷174559項,占同期所有缺陷的15.27%, 2009年~2015年間所有航行安全相關缺陷中滯留缺陷1875項,占到6.21%。基于上述原因,東京、巴黎和黑海備忘錄組織決定于2017年9月1日至11月30日聯合開展航行安全PSC集中大檢查,核查航行安全各項要求與對所有類型船舶適用的SOLAS公約第V章條款規定的符合性,以滿足船舶航行安全的要求,提高船員操作航行設備的能力,減少海上安全事故的發生。
一 、船舶航行設備的配備是否與船舶安全設備證書一致
所有客船和500總噸及以上貨船:客船安全證書的設備記錄(格式P)第5部分所記載的有關航行設備;貨船設備安全證書的設備記錄(格式E)第3部分和貨船安全證書的設備記錄(格式C)第5部分所記載的有關航行設備,與實船配備的航行設備的類型和數量一致。
低于公約尺度船舶,并無有關設備的記載要求,但實船需要配備船旗國主管機關頒發的證書或文件提到的相關航行設備。
二、ECDIS是否適合于預定航程且有適當的備份布置
ECDIS中應包含計劃航程所需的電子航海海圖以便制定船舶航次航線,標繪和監控整個航次中的船位,所有航次所需的海圖要符合國際水道測量組織的標準的ENC/ SENC,并對預定航程是足夠和最新的。對于一些在光柵海圖顯示系統(RCDS)模式下運行的ECDIS設備,船上使用的光柵海圖要符合RNC/SRNC的要求。公司或海圖供應商每周發送到船上的電子海圖更新數據要及時更新,船上接收的無線電航行警告也要及時更新。
ECDIS備份布置可以是符合要求的電子設備或紙制海圖,ECDIS的備份布置所使用的海圖信息對預定航程應齊全并最新。ECDIS應提供主電源及應急電源供電,如使用電子設備作為備份布置,備份布置的供電應當獨立于基本的ECDIS系統,即應由不同分配電板供電。
三、是否有證據表明值班駕駛員符合STCW公約有關ECDIS的相關要求
根據STCW公約的要求,配備ECDIS的船舶所有值班駕駛員應接受ECDIS操作通用培訓。IMO在2017年6月16日發布了STCW.7/ Circ.24/ Rev.1,澄清了ECDIS培訓和持證的要求,明確了所有值班駕駛員只要持有STCW的通用培訓證書,無需特定廠家型號的專用培訓證書,但要求船公司有責任對所有值班駕駛員特定型號ECDIS進行培訓和訓練并做好相應記錄,確保值班駕駛員能夠熟悉ECDIS的具體操作。
四、值班駕駛員是否熟悉ECDIS的操作
所有值班駕駛員通過考核并持有培訓證書是基本要求,但更主要的是要能夠熟練的實操,不同廠家的電子海圖操作界面可能存在較大的差別,公司要督促船上值班駕駛員進行培訓并做好相應的記錄,確保能夠熟練的操作ECDIS,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熟悉系統的基本功能,能監視和調整下列信息:本船位置、海區顯示、模式和定向、顯示海圖數據、航路監視、用戶創建的信息層、目標物(當接入AIS和/或雷達跟蹤時)和雷達疊加功能(當接入時);
2)設置安全參數,包括:駕駛員應會設置錨泊報警、預防擱淺、臨近物標和報警參數;
3)識別報警和故障顯示,以及采取相應的措施;
4)駕駛員在使用ECDIS時的情景意識,包括安全水域和對危險的臨近程度、流向和流速、海圖數據和比例尺選擇、航路的適合性、物標探測和管理,以及傳感器的集成性;
5)航線設計和航路監控;
6)與備份裝置的互相替代;
7)加載ENC、定期更新ENC及使用許可證書;
8)軟件升級與系統維護。
五、VDR/S-VDR能否保證記錄數據的完整性
2014年7月1日之前安裝的VDR應予以記錄的數據有:日期和時間、船位、速度、艏向、駕駛室聲音、通信聲音(有關船舶操作的VHF通信)、雷達數據、回聲測深儀、主報警、操舵命令和響應、輪機命令和響應、船體開口狀況、水密和防火門狀況、加速度和船體應力、風速和風向。2014年7月1日或以后安裝的VDR除了應該記錄上述數據外,還需要記錄的數據有ECDIS、AIS、配置數據、電子航海日志(如適用)。
S-VDR應予以記錄的數據有:日期和時間、船位、速度、艏向、駕駛室聲音、通信聲音(有關船舶操作的VHF通信)、雷達數據、AIS。其它:除上述這些設備之外的其它設備(見VDR外接設備),如能接入S-VDR則也應接入。
駕駛員應熟悉VDR/S-VDR報警面板上顯示的報警數量及每個報警代碼所表示的含義,若面板上顯示報警,船員應能驗證相應的設備是否正常連接至VDR/S-VDR。VDR/S-VDR在船舶安全設備證書周年日前后3個月內應認可的檢修機構進行年度檢測,相應的檢測報告應保留一份在船上。
六、船上是否按要求設置BNWAS的第2級和/或第3級遠程聽覺報警且該報警是否能被識別
BNWAS選擇操作模式和休眠期的裝置應予安全保護,只有船長才能具有控制權限,用鑰匙或密碼設定去激活整個系統。系統報警復位在駕駛室的設置,應至少確保在駕駛位置和另外一處便于協助操船的了望區域(即駕駛室及駕駛室兩翼),以方便操作復位功能或取消聽覺報警。值班駕駛員應熟悉BNWAS的復位功能,能測試各級報警是否正常,確保在1級報警未復位時,BNWAS能夠激活第2級和/或隨后的第3級遠距離聽覺報警。
BNWAS應由船舶的主電源供電,作為BNWAS組成部分的故障指示及應急呼叫設備應有備用電源供電。
七、船舶AIS是否發送正確的船舶相關信息
AIS靜態信息、動態信息、與航行有關的信息和船船實際應確保一致,靜態信息包括:海上移動服務識別號,呼號和船名,IMO編號,船長和船寬,船舶類型,定位天線的位置;動態信息包括:船位、船位時間、對地航向、對地航速、船首向、航行狀態;與航行有關的信息包括:船舶吃水、危險貨物(種類)、目的港和預計抵港時間等。值班駕駛人員應能熟練地演示與安全有關的信息的接收與發送,航行有關的信息應及時輸入和更新并確保準備無誤。
船舶無論是在航還是錨泊,均應使AIS處于工作狀態。如果船長確信當AIS處于連續工作狀態時可能會削弱本船的安全或保安,則可關閉該設備,應將采取的該項措施以及緣由記錄在船舶的航海日志中,在類似危險因素已不存在的情況下盡早重新啟動。AIS在船舶安全設備證書周年日前后3個月內認可的檢修機構進行年度檢測,相應的檢測報告應保留一份在船上。
八、航次計劃是否覆蓋整個航程
航次計劃制定應考慮以下內容: 船舶的狀態和條件、穩性及其設備;任何的操作限制;在海上航道和港內允許的吃水;貨物的特性及其在船上的分布和積載;配備適任的且休息良好的船員負責航行;有關船舶、設備、船員、乘客或貨物的最新的證書和文件。
船舶制定航行計劃應收集所有和計劃航次/航路相關的信息,包括航海圖書資料和其他航海出版物,航次計劃應覆蓋從離開港到第一個到達港的整個航程并得到有效的實施,計劃航線應清晰地標繪在相應的海圖上,如僅使用電子海圖系統,確認已使用電子海圖進行航線設計和航線監控,負責航行值班的高級船員對航次計劃做出的任何變更都需要清楚地予以標明和記錄。船舶航行在特殊區域時,特殊的定位手段和定位頻次應能夠在航次計劃中予以體現。制定好的航次計劃應得到船長的批準。
九、所有船員是否懂得并遵守本船所建立的工作語言并在《航海日志》上記錄
船舶應建立一種工作語言并將其記錄在船舶航海日志上,船員之間應能通過工作語言進行有效溝通交流,駕駛臺高級船員能用英語進行船岸通信。船上配備的培訓手冊、消防安全操作手冊、垃圾管理計劃、垃圾公告牌、保安計劃等應該用船上的工作語言編寫。
十、相關船員是否熟悉應急操舵程序
在駕駛臺和舵機間要永久展示一個附有方框圖的操舵裝置遙控系統和操舵裝置動力設備轉換程序的簡要說明。船長和所有的船舶駕駛員必須熟悉自動操舵到人工操舵的轉換,同時要確認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從自動操舵轉換到人工操舵或從人工操舵轉換到自動操舵應由值班駕駛員或船長操作,或在其監督下操作。
船上要保存完整的應急舵測試和演習的記錄,日常的測試應包括:按照要求的操舵裝置能力進行操滿舵的試驗;操舵裝置及其聯動部件的外觀檢查;和駕駛室和舵機間的通信手段的試驗。每3個月的演習應包括:在舵機室內的直接控制;與駕駛室的通信程序以及(如適用時)轉換動力供應的操作。
十一、船舶航行/信號燈顯示是否符合《1972國際海上避碰規則》的要求
船舶應配備符合規則要求的航行/信號燈,包括桅燈、舷燈、尾燈、拖帶燈、環照燈、閃光燈以及操縱燈等,航行/信號燈的垂向、水平位置、光弧以及號燈間間距符合《1972國際海上避碰規則》要求,航行/信號燈應由主電源及應急電源供電。船上應按要求對船舶航行/信號燈進行維護保養和定期測試,確保能夠正常工作,舷燈內側遮光板及航行/信號燈燈座應處于良好狀態。
對于2002年7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150總噸及以上的船舶和不論尺度大小的客船應設有1盞白晝信號燈或其他裝置。白晝信號燈需提供1個總重量不超過7.5kg的便攜式電池,且便攜式電池應具有足夠的容量使白晝信號燈工作時間不少于2小時,每1盞白晝信號燈提供至少3個滿足型式認可的備用燈泡。
隨著ECDIS廣泛應用,ECDIS在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減輕航海人員的勞動強度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次集中大檢查以ECDIS的配備、操作為重點,同時關注航次計劃、AIS、VDR、BNWAS、航行信號燈等設備。特別提醒部分船舶的ECDIS在本次大檢查之前剛安裝或完成升級的,值班駕駛員對ECDIS的具體要求和實際操作可能不是很熟悉,所以船公司應該盡快制定相應措施,確保ECDIS的硬件配置、軟件升級、海圖更新、人員操作、日常維護等方面滿足相關要求,確保航行安全,順利通過集中大檢查。
在集中大檢查中發現船舶航行設備發生故障,船舶可能被滯留直到修妥為止,所以當船員發現航行設備故障而無法立即修復時,應及時報告公司并申請船級社進行附加檢驗。如港口沒有修理設施,可以允許船舶開航,只要船長在計劃和實施一個安全航程將船舶駛往可進行維修的港口時考慮到無法工作的設備或無法獲得的信息,并作了適當的安排,則這些設備的功能故障不應視為船舶不適航,或作為使船舶滯留在不易提供維修設施的港口的理由。
請各船東/管理公司密切關注此次專項檢查的內容,將相關信息和檢查項目及時送交船上,要求船上對航行設備的使用、操作和維護記錄、海圖和航海出版物配備和更新等進行全面檢查。公司應加強登輪監控,發現問題立即解決,避免船舶在集中大檢查中被滯留。
當然航行安全的大檢查不僅僅是為了避免船舶被開出缺陷或被滯留,更希望通過集中大檢查提高岸基和船舶相關人員的航行安全意識,讓船員對航行設備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夠更加熟練的操作航行設備,避免航行事故的發生,從而確保船舶、貨物、人員的安全,海洋環境的清潔,從而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