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吟 石一峰 黃漢揚
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在闌尾炎切除中的療效對比觀察
黃靜吟 石一峰 黃漢揚
目的 探討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在闌尾炎切除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90例闌尾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5例。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治療,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手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后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44%,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7.7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闌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效果理想, 手術創傷較小,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值得推廣應用。
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闌尾炎切除
闌尾炎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 屬于急腹癥的一種, 發病率為1%左右, 患者發病后臨床表現為轉移性右下腹疼痛、麥氏點壓痛, 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癥狀, 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及生活。常規方法以開腹手術治療為主, 該手術雖然能實現闌尾的切除, 但是手術創傷較大, 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 難以達到預期的手術治療效果[1]。研究表明[2]:將腹腔鏡手術用于闌尾炎切除中效果理想, 屬于是一種微創手術,手術創傷較小, 術后并發癥較低, 能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促進患者恢復, 但是該結論有待進一步驗證。為了探討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在闌尾炎切除中的臨床療效, 選取2012年12月~2016年10月醫院收治闌尾炎患者90例進行研究,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6年10月醫院收治闌尾炎患者90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5例。對照組男27例, 女18例;年齡24~79歲, 平均年齡(42.41±14.57)歲;其中21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 13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 11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觀察組男25例, 女20例;年齡23~80歲, 平均年齡(44.09±14.64)歲;其中19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 15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 11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闌尾炎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治療方法:患者保持仰臥位姿勢, 取硬膜外麻醉, 待麻醉生效后進行消毒、鋪巾, 選擇麥氏點作為手術切口, 作一個長為3~6 cm的手術切口, 患者行傳統闌尾切除手術, 術后常規放置引流管, 完成手術。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方法:患者保持仰臥位姿勢, 選擇全身麻醉并進行氣管插管, 采用三孔法在臍下緣部位作長為10 mm的弧型手術切口, 置入10 mm腹腔鏡, 充入CO2建立人工氣腹, 在腹腔鏡下觀察闌尾的位置、闌尾的大小等, 在左側腹部壁麥氏點與恥骨聯合臍重點部位分別放入5 mm和10 mm腹腔鏡, 觀察腹腔內是否化膿及闌尾與周圍組織的粘連情況, 離斷系膜后, 采用常規方法將闌尾切除, 利用可吸收鉗夾闌尾尾端, 然后將闌尾切除, 將腹腔鏡的滲液擦拭干凈, 縫合手術切口完成手術, 術后兩組患者均給予抗身素預防感染, 術后根據患者恢復情況正確指導其鍛煉[3,4]。
1.3 觀察指標 ①圍術期指標。觀察兩組手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肛門排氣時間。②安全性。觀察兩組術后切口感染、粘連性腸梗阻、腹腔出血、腹腔膿腫等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后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44%,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7.7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表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切口長度(c m)手術時間(m i n)術中出血量(m l)術后肛門排氣時間(h)觀察組451.21±0.23a56.31±6.78a17.46±3.41a8.12±3.25a對照組456.38±1.24101.24±7.5879.52±11.2125.32±3.25 t 27.50029.63735.53025.104 P <0.05<0.05<0.05<0.05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闌尾炎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 是由于多種因素引起的急、慢性炎癥, 屬于外科疾病范疇, 且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患者發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將會誘發其他疾病,影響患者健康及生活[5]。常規方法以開腹手術治療為主, 該方法雖然能切除闌尾組織, 改善患者癥狀, 提高臨床效果,但是短期有傷口感染, 長期有腸粘連致腸梗阻可能, 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6-10]。近年來, 腹腔鏡手術在闌尾炎切除患者中得到應用, 且效果理想[11-13]。本研究中, 觀察組手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后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看出: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點。腹腔鏡手術屬于是一種微創手術, 對于闌尾炎的治療具有診斷與治療雙重作用。由于闌尾炎患者發病后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 導致臨床誤診率、漏診率較高, 通過腹腔鏡手術能在腹腔鏡下及時探查腹腔內部復雜的環境, 降低了誤診率, 并且該方法尤其對于不甚明確患者十分實用[14]。同時, 腹腔鏡手術治療時具有更加清晰的手術視野, 能保證整個手術均在直視下完成, 手術切口也相對較小, 通常切口為0.5~1.0 cm, 降低了術后瘢痕的發生率, 有利于術后切口恢復的美觀性, 滿足了患者的臨床要求。此外, 腹腔鏡手術的使用能降低或避免對闌尾周圍其他組織的損傷, 能降低術后組織粘連, 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有助于提高臨床效果, 促進患者早期恢復。本研究中,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44%,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7.7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看出腹腔鏡手術在闌尾炎患者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能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配合度。但是, 腹腔鏡手術在臨床使用時也存在一些不足, 對于病情相對復雜或伴有多種基礎疾病者, 腹腔鏡手術往往難以勝任,患者手術時應該及時轉為開腹手術治療。同時, 腹腔鏡手術時對于醫生的專業技能要求相對較高, 圍術期應該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 動態了解患者病情變化情況, 并根據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正確的指導患者進行相應的鍛煉, 促進胃腸道蠕動, 促進患者術后早期恢復。
綜上所述, 闌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效果理想,手術創傷較小,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值得推廣應用。
[1] 王啟雄.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對不同病情闌尾炎患者的療效對比研究.中國內鏡雜志, 2015, 21(10):1053-1055.
[2] 王軍, 曹斌校, 李紹剛, 等.腹腔鏡對急性闌尾炎腹內感染患兒炎癥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的臨床影響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6, 26(22):5213-5215.
[3] Ntahompagaze, Thephile, 吳海福, 等.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胃腸間質瘤的療效分析及不同危險度對患者預后的影響.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6, 15(9):882-887.
[4] 劉興軍, 吳碩東, 陳永生.經臍單切口與傳統三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回顧性對比研究.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6, 16(9): 784-786.
[5] 項海, 項秉該, 林振亮, 等.三孔與單孔腹腔鏡切除術式治療急性闌尾炎合并膽囊結石的療效對比.中國內鏡雜志, 2017, 23(1):65-69.
[6] 程麗芳.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與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對照.吉林醫學, 2015, 10(17):3811-3812.
[7] 田世堂.腹腔鏡和開腹闌尾切除術在治療穿孔性闌尾炎中的手術效果觀察.吉林醫學, 2015, 10(12):2498-2499.
[8] 李清, 張忠民.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與開腹闌尾切除術的臨床對比研究.大家健康旬刊, 2015, 30(6):107-108.
[9] 李福廣, 金鑫, 高王軍.214例急性闌尾炎行腹腔鏡與開腹闌尾切除術的對照研究.臨床急診雜志, 2015(1):46-47.
[10] 楊明.腹腔鏡與開腹闌尾切除術的臨床對比研究.中國醫藥指南, 2015(31):141.
[11] 王勇, 彭永光, 李奕瑾.開腹與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穿孔性闌尾炎的臨床效果比較.臨床軍醫雜志, 2015, 43(1):10-13.
[12] 趙曉剛.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急性復雜性闌尾炎臨床療效比較分析.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15, 29(4):133-134.
[13] 李新明, 袁又能, 董明明.膿腫懸吊法腹腔鏡闌尾一期切除術治療闌尾周圍膿腫的可行性探討.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6, 19(7):812-814.
[14] 許東, 徐紅艷, 于浩, 等.經臍單孔與傳統三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比較.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6, 16(9):787-789.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n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laparotomy in appendicitis resection
HUANG Jing-yin, SHI Yi-feng, HUANG Han-yang.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Shanwei City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Shanwei Yihui Fund Hospital), Shanwei 5166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laparotomy in appendectomy.Methods A total of 90 appendicit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laparotomy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treatment.Clinical efficacy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length of operation incision,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postoperative anal exhaust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s 4.44% than 17.7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provides ideal treatment effect in appendicitis patients with less surgical trauma and lowe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Laparotomy; Appendicitis resec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6.006
2017-05-09]
516600 汕尾市第二人民醫院(汕尾逸揮基金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