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鳳珍 曾澤勇 葉麗麗
觀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效果及對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
黎鳳珍 曾澤勇 葉麗麗
目的 觀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效果及對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方法 120例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 采用隨機分配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0例。對照組采用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方式進行治療, 觀察組采用胰島素泵強化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FMD)及非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NM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5.4±1.0)mmol/L、餐后2 h血糖(7.2±1.0)mmol/L及睡前血糖(6.6±1.4)mmol/L均低于對照組的(6.7±1.2)、(8.2±1.7)、(8.2±2.4)mmol/L, FMD(7.3±0.8)%及NMD(21.1±2.3)%水平均高于對照組的(5.0±0.7)%、(17.1±1.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實行胰島素泵強化治療能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提高患者血管內皮功能, 對疾病進行良好的控制,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胰島素泵;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血管內皮功能
醫學研究發現, 動脈粥硬化是導致糖尿病血管相關并發癥的核心因素, 而內皮功能紊亂則是引發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基礎[1,2]。本次研究觀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效果以及對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 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的120例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以隨機分配為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0例。觀察組中男31例, 女29例,年齡21~66歲, 平均年齡(42.4±8.1)歲;對照組中男33例,女27例, 年齡20~67歲, 平均年齡(42.7±8.1)歲。所有患者均對研究情況知情, 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證明研究具備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采用胰島素泵強化治療, 通過胰島素泵向患者體內泵入門冬胰島素注射液, 初始劑量根據患者的體重進行判斷, 計算公式為:體重(kg)0.5 U, 每小時輸入的基礎率=50%初始劑量÷24, 患者每天3餐進食前負荷量=50%÷3,后續的劑量應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對照組在患者早晚餐前通過皮下注射門冬胰島素進行治療, 初始劑量與觀察組相同, 早餐前使用總量的2/3, 晚餐前使用總量的1/3,每天對患者的血糖監測4次, 并根據血糖的實際情況調整對患者的胰島素用量。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睡前血糖。血管內皮功能指標通過FMD及NMD進行判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FMD及NM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均低于對照組, FMD及NMD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對于新診斷血糖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一般處在高糖負荷下, 胰島B細胞功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存在較嚴重的胰島素抵抗情況[3]。傳統臨床中, 大多采用階梯式療法進行治療, 即從飲食指導、運動指導開始治療, 再通過口服降糖藥物進行治療, 接著繼續聯合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口服降糖藥物進行治療, 最后進行胰島素治療[4-6]。但這種治療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 無法有效模擬出胰島素分泌的生理曲線, 治療周期較長, 血糖達標速率慢, 臨床療效不明顯。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目前階梯式療法也不再是臨床中的主要治療方法[7]。
隨著臨床實踐的不斷開展, 有研究發現, 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進行胰島素強化治療,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島B細胞功能, 控制患者病情。我國目前也推薦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實行胰島素強化治療[8,9]。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是目前最佳的治療方法, 能夠模擬患者的生理性胰島素分泌, 并通過連續的輸注基礎胰島素, 保證患者在非進食狀態下血糖的穩定。進食狀態下給予負荷量, 能夠有效保證患者餐后高血糖, 控制患者的病情。這種治療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對患者血糖控制的速率, 同時還能夠避免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可能引發的血糖波動等, 提高治療的安全性。
內皮功能主要是對患者血管穩態進行調節, 其有效性以及完整性對血小板活性以及患者體內的血液正常流動具有重要的意義。內皮功能障礙是多種危險因素導致的, 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率較高[10,11]。因此, 對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進行評價具有重要的意義。FMD、NMD是對動脈粥樣硬化判斷的重要標準, 一般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后, FMD會有明顯變化, 并貫穿整個病程。有研究發現[2], 2型糖尿病患者的FMD、NMD明顯較低, 而通過胰島素泵治療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高血糖毒性, 對患者的生理氧化應激作用進行調節。
本次研究中, 對照組采用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方式進行治療, 觀察組采用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的方式。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FMD及NM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均低于對照組, FMD及NMD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實行胰島素泵強化治療能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血管內皮功能, 對疾病進行良好的控制,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何小華, 唐海平.羅格列酮聯合胰島素泵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對血管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的影響.廣西醫學, 2014, 36(8):1089-1092.
[2] 李曉玲, 朱旅云, 楊少玲, 等.羅格列酮聯合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改善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臨床觀察.解放軍醫藥雜志, 2008, 20(5):4-6.
[3] 余新月, 王蘇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效果及對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中國鄉村醫藥, 2016, 23(9):23-24.
[4] 周艷花, 林森, 劉潔.短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中國當代醫藥, 2016, 23(11):32-35.
[5] 景會玲.短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血糖的影響.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 2015(2):28-29.
[6] 陳竑, 宋欽華, 王轉鎖, 等.短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的影響.中國熱帶醫學, 2007, 7(8):1353-1354.
[7] 呂驊, 張星光, 呂肖鋒.胰島素泵與皮下注射胰島素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4, 26(4): 74-76.
[8] 焦秀敏, 曹怡, 焦秀娟, 等.胰島素強化治療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氧化應激的影響.臨床誤診誤治, 2016, 29(9):86-88.
[9] 趙晶, 邱春娟, 張星光, 等.胰島素強化治療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氧化應激水平的影響.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3, 25(11):46-48.
[10] 黃海, 祝開思, 王平, 等.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泵血糖強化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變化的研究.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2, 20(1):42-43.
[11] 熊靜, 莫朝暉, 謝艷紅, 等.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后腸促胰島素的變化.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2, 20(2):120-12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6.070
2017-06-05]
528000 佛山市高明區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