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
強化護理干預在鼻咽癌調強放療性口腔黏膜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林萍
目的 研究強化護理干預在鼻咽癌調強放療性口腔黏膜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84例采用調強放療治療的鼻咽癌患者, 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2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口腔護理方法,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強化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放療性口腔黏膜炎發生情況。結果 護理后, 觀察組放療性口腔黏膜炎發生15例, 發生率為35.71%;對照組放療性口腔黏膜炎發生24例, 發生率為57.14%。觀察組放療性口腔黏膜炎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采用調強放療治療的鼻咽癌患者實施強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調強放療對口腔黏膜造成的損傷程度, 降低口腔黏膜發生率, 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護理干預;鼻咽癌;放療性;口腔黏膜炎
治療鼻咽癌臨床最佳的方法是采用放射療法進行治療,對消滅腫瘤細胞作用力很強, 可抑制腫瘤細胞再生長, 不過對口腔黏膜會損傷, 造成口腔炎。有相關文獻數據表明[1],鼻咽癌患者采用放療治療均有口腔炎出現, 并伴有呼吸不通暢、口干舌燥等不良癥狀發生, 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很大[2]。因此, 本院針對鼻咽癌調強放療性口腔黏膜炎患者進行強化護理干預, 取得良好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采用調強放療治療的鼻咽癌84例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2例。對照組男26例, 女16例, 年齡43~73歲, 平均年齡(53.9±8.2)歲;觀察組男25例, 女17例,年齡42~75歲, 平均年齡(58.2±7.9)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方法,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強化護理干預, 詳情如下。
1.2.1 放療前護理 與患者做好心理溝通, 解釋其放療法的安全性和療效性, 排解患者心中疑慮、緊張等不良情緒,促進患者心理情緒穩定, 并樹立放療治療的信心。飲食上要注意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及高蛋白、高纖維食物, 促進免疫力增加。
1.2.2 放療中護理 放療時口腔p H值保持在6.5~7.5為最佳狀態, 針對患者p H值的不同, 采取相應的漱口液, 便于口腔p H值始終保持在正常值, 可促進患者口腔殺菌的功效。放療期間要勤漱口, 每隔2 h進行深呼吸。對于口腔炎癥患者根據炎癥情況進行護理治療, 可服用谷氨酰胺有利于緩解癥狀。
1.2.3 放療后護理 放療治療結束后, 通常會伴有口干程度加重, 要注意少量多次進行喝水, 同時病房要注意通風保濕。
1.2.4 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后, 護理人員要做好出院護理相關宣教知識。并提醒患者根據個人情況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
1.3 觀察指標及評判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放療性口腔黏膜炎發生情況。根據國內腫瘤放療協作組定制的放療損傷分級:0級:正常無其他變化;Ⅰ級:口腔黏膜伴有充血及紅腫癥狀, 疼痛輕微;Ⅱ級:口腔黏膜出現紅腫或者糜爛, 同時疼痛程度中度;Ⅲ級:口腔黏膜大面積糜爛狀, 疼痛感強烈;Ⅳ級:口腔黏膜出現潰瘍、發生出血情況以及伴有壞死癥狀。Ⅰ~Ⅳ級為發生口腔黏膜炎。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 觀察組放療性口腔黏膜炎發生15例, 發生率為35.71%;對照組放療性口腔黏膜炎發生24例, 發生率為57.14%。觀察組放療性口腔黏膜炎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放療性口腔黏膜炎發生率比較[n(%)]
鼻咽癌治療實施放療作用很大, 不過放療發揮作用的同時伴有口腔組織損傷發生。針對此種情況, 采用強化護理干預, 從多角度進行綜合護理, 能夠有效減緩患者病情的繼續發展及患者心理不良情緒的發生[3,4]。通過放療過程中對患者治療前的心理及生活指導, 能夠很好的進行緩解, 并督促秉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從而有效的降低了因放療造成的口腔黏膜損傷程度及其他不良反應發生率, 進而促進了放療療效[5-7]。同時針對口腔炎患者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治療和護理, 強調并合理使用相應的激素和藥物鎮痛, 減少了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對出院后患者進行了病情恢復教育與日常生活飲食教育宣教, 促進了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及病情恢復[8-10]。通過本研究表明, 觀察組通過強化護理干預后放療性口腔黏膜炎為15例, 發生率為35.71%;對照組常規護理后放療性口腔黏膜炎發生24例, 發生率為57.14%。兩組放療性口腔黏膜炎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針對采用調強放療治療的鼻咽癌患者實施強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調強放療對口腔黏膜造成的損傷程度, 降低口腔黏膜發生率, 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李小冬, 鄭曉宇.鼻咽癌調強放療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發生的主要相關因素分析.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 11(2):134-137.
[2] 何愛蓮, 徐曉霞, 曹麗, 等.自我效能理論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的應用.河南醫學研究, 2014, 23(8):151-153.
[3] 劉清濤.護理干預對防治鼻咽癌放療后急性不良反應的效果分析.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2, 6(6):745-746.
[4] 劉海濤.鼻咽癌調強放療患者口腔黏膜炎的臨床分析及護理干預.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3, 15(7):275.
[5] 龐傳梅, 孔維順.鼻咽癌調強放療性口腔黏膜炎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中國社區醫師, 2017, 33(1):114, 116.
[6] 倪杰, 陸勤美, 周曉梅, 等.全程護理干預對鼻咽癌調強放射治療病人口腔黏膜炎的影響.護理研究, 2015(8):993-996.
[7] 韓麗華, 晁華, 陳曦, 等.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鼻咽癌放療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28): 16-17.
[8] 符潔穎.護理干預對鼻咽癌調強適形放療患者口腔黏膜反應的影響.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23(26):2955-2957.
[9] 余少玲, 劉付小燕, 范育英.全期前瞻匹配護理模式在鼻咽癌放療患者口腔黏膜炎防護中的應用效果.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6, 35(20):2749-2752.
[10] 孫孝君.早期護理干預對減輕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效果觀察.浙江醫學, 2017, 39(8):655-65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6.093
2017-05-25]
330029 江西省腫瘤醫院放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