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釉磨光 建水紫陶
◎龍窯燒制品 名稱:直口瓶 作者:向逢春 年代:民國 圖片提供:陶韻文化
建水陶,又名建水紫陶,因產于云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建水紫陶產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間,是在明代粗陶生產昌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在建水陶瓷發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說。
在1953年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建水紫陶以其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江蘇宜興陶、廣西欽州坭興陶、四川榮昌陶一并被國家輕工部命名為“中國四大名陶”。
建水紫陶最初主要生產煙斗、茶具、花瓶、筆筒、印盒、燭臺等物件,造型大多古樸典雅,別具一格;至清朝光緒年間開始生產一種用于燉雞的造型獨特的“楊林鍋”,即新中國成立后曾大量生產的紫陶汽鍋,又稱為“楊捏”,為拳頭產品。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建水藝人向逢春制作的陶汽鍋獨具匠心,外表飾有花鳥、蟲、魚、草、木、山、水圖畫、詩詞題,精美絕倫,具有“陶具一秀”之譽。
一把泥土,揉捻了三千年時光,燒制著一代代夢想;讀懂了紫陶,你也就讀懂了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