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凌霄
民族的也是時尚的
文/肖凌霄

◎猛猛魚衍生品效果圖
“我最美”“酷比啦”“服不服”……流行網絡詞配彝族美女帥哥圖的表情包,“萌萌噠”“美美噠”卻不乏民族文化底蘊,高端大氣又接地氣。這是文化產業雙創人才赴貴州文創團隊創作作品——“彝族節慶文化表情系統開發與時尚運用”帶給人們的感受。
7月13日至21日,貴陽市舉辦了第六期文化產業“雙創”人才培訓班。這是由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和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省文化廳聯合主辦,多彩貴州文化創意產業集團承辦的活動。45位全國文化產業“雙創”人才與46位貴州省內各地、州、縣市的優秀設計師和文創企業負責人一起參加了培訓學習。
本期雙創人才培訓班以“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為專題,是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與貴州省在藏羌彝文化走廊領域的首次“牽手”。
培訓班邀請國家行政學院祁述裕教授對當前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的宏觀政策進行了解讀,國內知名學界業界專家邱豐順、方嵐、湯啟鵬在設計、管理、營銷等領域進行了專業授課。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張曉松教授和王明貴教授分別以“文化多樣性與文化創造力——‘文化千島’貴州的地方性常識”和“彝族歷史文化的主要特色”為題,詳細介紹了貴州省的文化多樣性、藏羌彝文化特別是彝族文化的特點。專家學者的授課案例豐富、“即戰性”強,在學員中引起了熱烈反響。雙創人才庫成員楊碩認為:“這次培訓課程設計既權威又有影響力,對貴州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切身感受,為我的設計、經營工作打開了一扇窗。”
培訓班的現場教學環節令人印象深刻。為使學員們能零距離接觸和感受彝族文化,培訓方結合前期授課內容,特別安排學員赴藏羌彝文化走廊核心區域——畢節市大方縣,參加極具彝族特色的火把節。火把節是彝族人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學員們通過現場田野采風,切身體驗到彝族人民在祭祀、服飾、飲食等方面的民族傳統,進一步鞏固了學習成果,激活創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培訓特別設計了“工作坊”教學模式,針對“藏羌彝專題”和“非遺傳承”特點,邀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原博擔任導師,依托多彩貴州文化創意產業園,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實訓演練。91名學員在多彩貴州文化創意園圍繞非遺傳承、藏羌彝等民族文化資源,分為六個小組進行研討創作。

◎彝族特色雨具

◎此表情圖像表現了彝族彈月琴、射箭(打獵)情景。彈月琴:每逢彝族火把節、插花節和三月會等傳統節日,人們都要身著盛裝,歡聚在一起載歌載舞
在專家的現場指導下,學員們的選題以小見大,突出文化內涵與設計品質,透著對消費者的深刻洞察。有的小組熬夜奮戰、加班加點形成較為深入的設計文案;也有個別小組經過多輪討論后,目標與創作資源相形漸遠,經過導師的指導解套,又拉回到可行的軌跡……經過三天的“頭腦風暴”,培訓班在21日結業式前舉行了項目路演,匯報學習成果,當地部分文創企業負責人參加路演推介,積極為學員的文創產品方案提供成果轉化機會。
雙創人才庫成員、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設計總監歷明明認為:“‘工作坊’研討模式主題明確,從創意、生產、運營、版權、渠道擴展等方面進行系統性的模擬操作,來自不同領域的組員聚在一起共同奮戰,從設計雛形到對產品越來越有信心,這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專業實操。”
“工作坊”架起了雙創入庫人才與貴州文創企業的合作橋梁,催生了第一個合作意向。培訓班第一個成果轉化項目便是在第一組的學員間產生,該組設計的文創產品“魯博與雅優”還未出爐,便由本組學員貴州省山溝溝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婁孝發搶先斬獲,那邊設計稿即將完成之時,這邊的商業合同書已經準備妥當,結業典禮前夕,眾多嘉賓和全體同學共同見證了合作協議的簽署。
在7月21日結業式前舉行的項目路演中,六個小組分別進行學習成果匯報與文創產品推介。第一小組作品“彝族節慶文化表情系統開發與時尚運用”已經完成了線上與線下衍生品開發,并且已經被貴州當地文化企業收入囊中;小組作品“黔趣染”專注“蠟染”技藝的青少年普及推廣,凝聚傳承非遺藝術,不做“守藝人”;小組作品“猛猛魚”的誕生,將民族特色與時代元素有機融合,打造民族時尚IP;有的小組作品以貴州的“儺文化”為創意,民族歷史在當代得以時尚化呈現;小組作品“一米好布”系列優雅的詮釋了紡織類文創產品的天然與雅致;小組作品“一路黔行”系列將貴州地域特色融入文創產品設計,時尚化的雨衣產品兼具實用與個性。

◎此表情圖像表現了彝族斗牛、撮泰吉情景。斗牛:彝族通過斗牛運動來展示青年男子的勇敢
多彩貴州品牌資產管理公司執行董事周曉梅高度點贊第一組的彝族表情包:“彝族的文創產品不太多,表情包的開發,用最便捷的方式傳播彝族的文化元素,容易讓人產生親近感。”
北京知原悟造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設計總監、學員孫文濤此行所獲頗豐:“來之前,貴州對于我是青山是苗寨是蠟染。來了以后,我們把目標對準蠟染這一傳統技藝,決定破除技藝及地域的壁壘,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并喜愛上蠟染。我們與蠟染傳承人從概念、工藝、結構、定位、營銷、采購、打樣等各個環節深入探討,最終摸索出了一條適合蠟染傳播的‘新’工藝。”
在隨后舉行的結業式上,貴州省委宣傳部文改辦副主任卯濤說,貴州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感謝文化產業“雙創扶持”計劃將文化創意和創新人才帶到貴州,也必將為貴州的文化產業發展帶來生機。畢節是藏羌彝文化走廊的核心區域,畢節市文改辦主任王獻金表示,培訓班的優秀創意作品將畢節地區的民族文化推向了全國,也為該市文化領域的創新發展打開了新思路。
雙創人才扶持計劃啟動于2014年,由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負責具體實施。項目實施三年多來,在全國范圍內選拔了1431名青年設計師進入文化部創業創意設計人才庫,為挖掘、扶持青年創意設計人才提供了新渠道。通過實施雙創人才扶持計劃,該院也成為文化部強化文創人才培養、推進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的主渠道和主陣地。
責任編輯 陳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