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朱衛敏,張 琴,孫 蓮
(1.新疆醫科大學藥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2.烏魯木齊職業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新疆藥桑葉中五種活性成分的薄層色譜鑒別
李 玲1,朱衛敏1,張 琴2,孫 蓮1
(1.新疆醫科大學藥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2.烏魯木齊職業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目的:建立新疆藥桑葉中同時鑒別五種活性成分的薄層色譜方法。方法:分析不同薄層板、檢視方式、展開劑、顯色劑對五種活性成分分離的影響。結果:在366nm下以V(甲苯):V(乙酸乙酯):V(甲醇):V(甲酸)=10:3:5:3.5為展開劑在硅膠G高效板上展開,1%三氯化鋁為顯色劑,藥桑葉中蘆丁、槲皮素、異槲皮苷、紫云英苷和綠原酸五種成分均得到有效的分離,斑點圓整、清晰,比移值在0.2~0.8之間,符合薄層層析要求。結論:此試驗為新疆藥桑葉的質量控制提供快速的鑒別方法。
藥桑葉;活性成分;薄層鑒別
新疆藥桑是新疆獨有的桑品種之一,藥用價值極高[1]?,F代藥理研究證明藥桑葉具有降血糖、降血壓、抗菌和抗病毒等多種藥理活性,其中的黃酮類如蘆丁、槲皮素、異槲皮苷、紫云英苷,有機酸成分綠原酸均為活性成分[2-5]。本文采用薄層色譜法同時鑒別蘆丁、槲皮素、異槲皮苷、紫云英苷和綠原酸五種活性成分。方法操作簡單,為新疆藥桑葉的質量控制提供快速的鑒別方法。
1.1 儀器
半自動點樣儀(CAMAG LINOMAT 5),薄層色譜數碼成像系統(CAMAGREPROSTAR 3),超聲清洗儀(KQ5200DE型,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硅膠H板、硅膠G板、硅膠G高效板、聚酰胺板、GF254板(青島海洋化工分廠)。
1.2 試劑
蘆丁(批號100080-200707),槲皮素(批號100081-200907),異槲皮苷(批號111809-201102),紫云英苷(批號114201-200908),綠原酸(批號110753-200413)均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甲苯、乙酸乙酯、甲酸、甲醇、無水乙醇、95%乙醇、磷鉬酸、香草醛、三氯化鋁均為分析純;藥桑葉藥材采自于新疆和田,經生藥學帕麗達·阿布力孜教授鑒定為藥桑葉。
2.1 試樣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過60目篩干燥的藥桑葉粉5.0 g,置于100 mL的錐形瓶中,加甲醇30 mL,超聲提取30 min,過濾,得供試品溶液,用0.22微米微孔濾膜過濾后備用。
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蘆丁、槲皮素、異槲皮苷、紫云英苷、綠原酸對照品各5.0 mg,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定容,配成0.5 mg/mL的對照品溶液。用微量移液器吸取上述五種對照品溶液各200 μL制成混標(蘆丁、槲皮素、異槲皮苷、紫云英苷、綠原酸濃度均為0.1 mg/mL),用0.22微米微孔濾膜過濾后備用。
2.3 顯色劑的配制
(1) 1%三氯化鋁 稱取1g三氯化鋁溶于100mL95%乙醇中。
(2) 磷鉬酸試劑 稱取10g磷鉬酸,溶于100mL乙醇中;噴灑后120℃條件下加熱15min。
(3) 香草醛 稱取5g香草醛溶于100mL10%硫酸乙醇溶液。
在自動點樣儀上給薄層板點樣,點樣量為2μL,吹干溶劑,放入已用展開劑預飽和30min的層析缸中,在室溫條件下,進行上行展開,展距為8cm,揮干展開劑,用顯色劑顯色,計算比移值Rf。
3.1 薄層板的選擇
選取硅膠H板、硅膠G板、硅膠G高效板、聚酰胺板、GF254板按2.2步驟將各種薄層板放入展開劑中展開,考察不同薄層板的分離效果,結果見圖1。
3.2 檢視方法的選擇
分別在366nm,254nm及自然光下觀察展開效果,結果見圖3。
3.3 展開劑的選擇
將硅膠G高效板薄層板分別放入表1展開劑中展開,考察不同展開劑的展開效果,結果見圖4。

表1 不同展開劑和配比
3.4 顯色劑的選擇
選取2.3中顯色劑,考察使用不同顯色劑的效果。
4.1 不同薄層板的選擇
按照3.1中薄層板對藥桑葉中五種活性成分的進行分離,效果見圖1。

圖1 不同薄層板對分離效果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藥桑葉中五種活性成分在不同薄層板的展開效果表現出明顯差別,其中在硅膠G高效板上的展開效果明顯好于其它。
4.2 檢視方法的選擇
按3.2步驟考察不同檢視方法的效果,見圖2。

圖2 不同檢視方法的效果
從圖2可以看出,當在366nm下效果明顯好于其它。
4.3 展開劑的選擇
按3.3步驟考察不同展開劑對展開效果的影響,見圖3。
從圖3可以看出,當展開劑為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體積比為10:3:5:3.5時,展開效果最好。

圖3 不同展開劑對展開效果的影響
4.4 顯色劑的選擇
按3.4步驟考察不同顯色劑的效果,見圖4。

圖4 不同顯色劑的效果
從圖4可以看出,當顯色劑為1%三氯化鋁時,斑點最清晰。
在試驗中,分析了不同薄層板、檢視方式、展開劑、顯色劑對五種活性成分分離的影響。在硅膠G高效板上,366nm下選取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為展開劑,體積比為10:3:5:3.5, 1%三氯化鋁為顯色劑時,藥桑葉中蘆丁、槲皮素、異槲皮苷、紫云英苷和綠原酸五種成分均得到有效的分離,斑點圓整、清晰,比移值在0.2~0.8之間,符合薄層層析要求,為藥桑葉的質量控制提供快速的鑒別方法。
[1] 李飛鳴,張國平,鄒湘月,等.桑葉黃酮類化合物研究進展[J].中國蠶業,2015,36(2):1-4.
[2] 蘇方華.桑葉的化學成分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4):9-12.
[3] 曾 森,劉 虹,張德芹,等.桑葉多糖提純工藝及質量控制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1,22(12):2892-2893.
[4] 殷 勇,江 巖.桑葉多糖研究進展[J] .中國食品添加劑, 2014(4):159-162.
[5] 鄭 雪,夏 旭.桑葉化學成分及其藥用保健功能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 2013,19(12):2210-2212.
[6] 賀偉強,向天勇,陶 昆. 桑葉活性成分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北方園藝,2011(23):184-186.
[7] 朱衛敏,李 玲,孫 蓮.一測多評法測定新疆藥桑葉中4種活性成分的含量[J]. 西北藥學雜志, 2016,31(1):15-18.
[8] 李曉娜,曹清明,鐘海燕,等.薄層層析技術在植物活性成分研究中的應用進展[J].食品與機械,2010,26(6):144-147.
[9] 范呈浪,王雪松,臧 威,等.紫杉醇的薄層層析顯色反應與應用[J].中國釀造,2012,31(9):160-162.
[10] 孫 蓮,嚴寒信,姑再努爾.桑枝中黃酮類的HPLC指紋圖譜的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 2014,37(3):312-314.
[11] 林錦鋒,楊志業,李曼莎,等. 巴戟天薄層色譜鑒別用對照提取物的研制與應用[J]. 中國醫藥導報,2015,12(27):22-25.
[12] 侯文欣,魏紅立,方新平,等. 鳳仙花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薄層色譜鑒別[J]. 安徽農業科學,2015,43(34):146-147.
[13] 王永慧,孫榮進,葉 方.金銀花中綠原酸和木犀草蒼的薄層色譜鑒別方法研究[J]. 中國醫藥導報, 2012,9 (11):136-137.
[14] 朱美曉,陳 燕,易進海,等. 羌活藥材薄層色譜鑒別與含量測定[J]. 時珍國醫國藥, 2011,22(1):116-117.
[15] 趙希賢,尤立華,楊 秉. 中藥薄層色譜鑒別檢驗常見問題探討[J].中國藥業,2013,22(6):2-4.
(本文文獻格式:李 玲,朱衛敏,張 琴,等.新疆藥桑葉中五種活性成分的薄層色譜鑒別[J].山東化工,2017,46(04):78-79,83.)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ive Active Ingredients by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in The Medicine Mori Folium of Xinjiang
LiLing1,ZhuWeimin1,ZhangQin2,SunLian1
(1.The Pharmacy college,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China;2.Urumqi vocation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02,China)
The TLC method was established separate five active ingredient in the mori folium of Xinjiang. Method:The different plate, view mode, developing agent, Color rendering agent were analyzed on the separation of components in the effection of five kinds of active components. Result:In 366nm toluene, ethyl acetate: methanol, formic acid as expansion agent (10:3:5:3.5) on silica gel G board launched, 1% aluminum chloride as chromogenic agent, The rutin , quercetin, isoquercetin,astragalin and chlorogenic acid get effective separation. Conclusion:This test provides rapi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medicine mulberry in Xinjiang.
the mori folium; active ingredient; TLC
2017-01-09
新疆醫科大學科研創新(XJC201316)
李 玲(1982— ),女,講師,主要從事新疆天然產物開發利用;孫 蓮(1961— ),女,教授,主要從事天然產物分析研究。
TQ460
B
1008-021X(2017)04-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