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編的話:
你聽說了嗎?2017年4月20日,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人們親切地把“天舟一號”稱為“太空快遞員”,那么這位“快遞員”有何特殊之處呢?就讓我們一起米看看吧!
“天舟一號”身強力壯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的一款貨運飛船,也是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它具有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等功能。
“天舟一號”足目前我國體積最大、質量最重的航天器,它的個頭比“天宮二號”和“神舟”飛船都要大。“天舟一號”為全密封貨運飛船,采用兩艙結構,由貨物艙和推進艙組成。飛船全長10.6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質量重約13噸,太陽帆板展開后最大寬度14.9米,物資運輸能力約6.5噸,推進劑補加能力約2噸,具備獨立飛行3個月的能力。
“天舟一號”“肚大能容”
太空“快遞”,首先要看能不能“裝”!
“天舟一號”載貨比達0.48,躋身世界前列。載貨比是指貨物重量占整個飛船總重量的比例,是考核貨運飛船的一個主要指標,載貨比數值越高,說明飛船運載貨物的效率越高。0.48這個數值也超越了歐洲、日本等地區和國家的現役貨運飛船,使“天舟一號”的運載能力躋身世界前列。
“天舟一號”“服務到位”
“天舟一號”的“快遞服務”到位嗎?
2017年,“天舟一號”將與“天宮二號”進行3次交會對接。
“天舟一號”飛船發射進入軌道之后,于4月22日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
在完成首次交會對接之后,“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組成的組合體將進行兩個月的在軌飛行,完成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同時測試貨運飛船對組合體的控制能力。這一階段任務完成之后,“天舟一號”飛船撤離“天宮二號”,從另一側與“天宮二號”進行二次對接。
完成繞飛試驗以后,“天舟一號”就與“天宮二號”再次分離,兩個飛行器將獨立飛行3個月,這期間,“天舟一號”主要完成搭載的空間科學試驗。而在這3個月的末期,“天舟一號”還要與“天宮二號”進行最后一次對接,驗證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技術,要求兩個航天器在6個小時左右實現對接。
“天舟一號”“太空加油”
就像汽車在地面行駛需要加油一樣,“太空加油”對于未來我國空間站長期在軌是最關鍵的技術之_。“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進行推進劑在軌補加,俗稱“太空加油”。4月27日19點07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完成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標志著“天舟一號”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多年前,曾有航天強國提出技術合作,理由是:“在軌補加技術,中國人搞不來。”如今,中國人憑借自己的努力,突破了國外技術壁壘,填補了我國航天領域的空白,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這一關鍵技術的國家。
此次“天舟一號”飛行任務是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收官之戰,它實現了空間推進領域的一次重大技術跨越,為我國空間站組裝建造和長期運營掃清了能源供給上的障礙。任務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勝利完成,中國人實現了“太空加油”夢,正式邁入“空間站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