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都



街頭即舞臺,這是街頭文化最真實的寫照。越來越多的人站上了街頭,飆創意、比人氣。街舞、滑板、涂鴉、街頭籃球……只要你想得到的表演,幾乎都能看到。
街頭文化也就是中文的“嘻哈”,這種文化源于上世紀70年代美國黑人的一種街頭說唱文化,在20世紀90年代,這種說唱文化登陸亞洲,勁爆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等地,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很快就傳入大陸,在大城市迅速開展。
說唱文化最初是美國貧民窟的黑人表達憤怒與抗爭的載體,在幾十年時間內,借助日益發達的大眾傳媒在全球迅速傳播,這種文化也由一開始的打碟、說唱樂、街舞、涂鴉四個基本元素發展到包括滑板、街頭籃球等表演性質的體育運動。如今在大中城市,嘻哈文化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對于年輕人來說,帶一點叛逆和追求個性的嘻哈正好能代表他們對社會和現實的看法,而由此延伸,形成青年文化的新風格。如嘻哈服飾、嘻哈運動用品、打碟等;甚至裝扮風格亦趨近相同,如安鼻環,戴一溜數個耳環,著寬大T恤、板褲、運動靴、棒球帽,或佩戴粗粗的銀質項鏈、手環,編發辮、燙爆炸頭或束發……表現得動感十足。在多數人眼中,嘻哈還是另類的一族,其實嘻哈文化的本質,就是更自由、更自信地表達自己、證明自己。
街頭文化是釋放自我的一種全新的文化形式。它使得青少年在音樂中、運動中得到快樂,學習到藝術。街頭文化有很多,幾乎在街頭任何的藝術都可以成為街頭文化。在我們這個社會環境穩定、生活優越的國家,發展到現在的嘻哈文化不再是渲染色情、暴力、消極人生態度和享樂主義,而成為集藝術、音樂、運動為一體的一種培養和鍛煉青少年表現能力、展示個性的街頭文化。
青少年的街頭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年輕人的街頭文化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在一部份公共場所,還可以看到一些街頭表演者。年輕人的街頭文化純粹是一種自我表現和自娛自樂,他們不需要別人的認可和欣賞,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動。可是街頭表演者就不一樣了。有的街頭表演有策劃、有組織,專業性比較強,常常和當地的餐飲、娛樂、旅游等活動相聯系。比如在商場門口一場動感十足的街舞表演是為了招攬顧客,聚集更多的人氣;還有一些街頭表演是流浪藝人或者街頭表演愛好者的演出,或多或少都帶有一些商業氣息。街舞也已經從街頭走入了充滿小資情調的健身房、俱樂部,成為了中產階級日常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