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桂鋒
暑假生活快結束了,這一天,新華社區活動室里擠滿了大大小小的孩子,他們呀,正在舉行有趣的“圓桌會議”呢。劉老師是當之無愧的“孩子王”,他繪聲繪色地講著,孩子們也在七嘴八舌地討論著,他們在說些什么呢?快來看看吧——
沙龍現場1
素材源自真實生活
劉老師捧著個大茶壺,不緊不慢地說:“孩子們,你們暑假里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有沒有值得記錄的習作素材呢?”
果子第一個站起來,接過劉老師的話茬說:“暑假里,媽媽帶我到黃山游覽了一番,還真有一種‘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感覺啊!”
容萱等不及了,“騰”地站起來說:“最熱的那幾天,我們全家正好在長城游覽,萬里長城綿延起伏,就像蜿蜒著等待騰飛的巨龍,真壯觀呀!”
“我去了桂林!”
“我去了內蒙大草原!”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搶著說起來,活動室里頓時亂成了一鍋粥。
劉老師清了清嗓子,說:“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作素材就是要來自真實生活。那么除了游覽了一些景點之外,大家有沒有其他的收獲呢?”
劉老師的語速慢了下來,活動室里也漸漸靜了下來,孩子們正個個皺起眉頭,托著下巴“冥思苦想”呢!
“暑假里,我學會了騎自行車,一開始是爸爸扶著我騎的,后來不知怎么的,一下子就能自己騎著向前了。”浩鑫這小亮嗓率先打破了平靜。
“這個收獲值得記下來!”劉老師當機作了肯定。
添益急著開口說:“我學會了做特制的‘愛心蛋呢,做這個需要一種特制的煎蛋器。”
“哦?添益,你煎‘愛心蛋是一次就成功的嗎?”劉老師緊接著問。
“才不是呢!一開始我煎的蛋都是‘不合格產品,不是粘鍋不完整的,就是油少被煎焦的,總之是‘命運坎坷啊!”添益越說越起勁了。
“哈哈哈哈——”活動室里一陣歡笑之后,大家的發言變得更有意思,更豐富了。
沙龍現場2
給素材分類
“真不錯,孩子們的暑假收獲可真多!如果把這些收獲寫下來,就是一篇很好的‘暑期生活作文。”劉老師開始循循善誘地引導同學們。
“嗯,對,我要把這些收獲全記下來,寫一篇很長很長的作文!”文杰使勁點點頭說。
劉老師摸摸文杰的腦袋,笑了:“這么多的收獲,全記下來得寫好幾天吧,我們一起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我準備把這些收獲先分類,然后記在小本子上,有時間再寫。”果子的辦法一提出來,大家就拍手贊成。
劉老師看出了大家的疑惑,也就不再賣關子了:“果子提出的辦法叫‘素材積累,把暑期生活中的經歷先分類再簡潔地記錄下來,做成‘素材積累本,這樣素材就不會‘跑掉了。”
暢緊跟著說:“這是個好辦法。我想想,我準備把我的素材分為旅游參觀記、我學會的小本領、我的愛好、有趣的鄉下生活這幾類。”
“我補充,還有小動物的故事、美食體驗……”帥杰也提出了好幾個類別來。
劉老師滿意地點點頭說:“嗯,真不錯,其實給素材分類并不要求每人都是一樣的模式,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分類,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去分,那樣才便于自己總結、回憶呢!”
孩子們若有所悟地點點頭。
沙龍現場3
一個素材可以有多個“家”
“劉老師,您看我的這篇《夏趣》是屬于哪個類別的?”暢倒是勤學好問,還有準備地帶了一篇作文來。
“得看它主要寫的是什么?”朱曉答得最快。
“好吧,暢,你讀給大家聽聽,我們一起來評一評。”劉老師話音剛落,孩子們個個坐端正了,暢甜美的聲音響了起來——
捉螢火蟲
鄉村的夏夜,靜靜地來臨了,螢火蟲也精力充沛地飛了出來。晚飯過后,我迫不及待地沖了出來,準備和螢火蟲伙伴們來場“捉迷藏”。
我拿著網,躡手躡腳地走進螢火蟲的“領地”。哇,螢火蟲的亮光讓我興奮不已,一只螢火蟲正充滿活力地四處“游蕩”呢。我很快就鎖定目標,慢慢地向它靠近。但反應敏捷的它還是發現了我,并迅速逃離,還不忘向我炫耀地閃了閃光。
無奈之下,我只好再換一計!準備和它“一決雌雄”。就在這時,爺爺跑來幫我,讓我真正見識了他的厲害。只見他兩手緊握捕蟲網,雙腳慢慢地向它移去,仔細觀察,爺爺的雙腳是踩在空曠處的,怪不得他走路時沒發出聲響。不曾想螢火蟲卻警惕得很,雖然爺爺經驗十足,但還是沒能捉住它。無奈,這次連爺爺也失敗了!
我們一計不成,再施一計。我這次采用“背后偷襲”的方式,但螢火蟲好像比我想得要聰明,又快速閃開了。唉,我又一次偷襲失敗了……
接下來,我索性“守株待兔”般蹲著,等它“自投羅網”。于是,我靜靜地趴在地上,雙眼緊盯著它。近了,近了,它離我越來越近了……就在這時,我趁它一個不注意,猛地把它往網里一扣,終于捉住了!
暢讀完了自己的作品,活動室里立刻響起熱烈的掌聲。
沙龍現場4 還是要走入生活
帥杰像個小老師一樣,第一個點評起來:“這篇作文應該是屬于‘暑期鄉村生活類,你們看,故事發生的地點是鄉村,從開始的捕捉失敗到最后擒住螢火蟲,寫得引人入勝,看來這一定是個真實的事情。”
“不對不對,我覺得是屬于‘動物故事類,你們看,文中先后用了走、鎖、握、移、觀察、蹲、啪……這些動詞把捉螢火蟲的過程寫得好有趣啊!”朱曉也分析得頭頭是道。
“事情是在晚上發生的,我覺得是‘夜晚故事類。”
劉老師忍不住大笑起來,說:“好,不爭了不爭了,孩子們說得都對,那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會有一番爭論呢?”
“因為《捉螢火蟲》這篇習作都可以被分在這些類別里。”雨欣這么一說,大家都向她投去稱贊的目光,有人還為她豎起了大拇指呢。
劉老師停頓片刻后,緩緩道來:“雨欣說得很好。《捉螢火蟲》一文既是發生在鄉村夏夜的,又是給自己帶來樂趣的,既是與昆蟲之間的故事,又是屬于暑假里的一件趣事……其實啊,只要沒有明顯的矛盾沖突,一個素材可以同時被分在多個類別里,只要有符合這些類別的特點就可以啦。”
最后劉老師還說:“真實的原汁原味的生活才是作文素材的來源地,把在生活中聽到的對話、看到的動作、想到的心理活動等巧妙地寫進作文,就會成為作文中最閃亮的地方,這可比坐在家里‘閉門造車要高明得多。”
孩子們個個聽得津津有味,墻角的一只蝸牛也停止了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