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無痕
從2001~2006年,陳潔摘取了很多國際鋼琴比賽的最高獎項,被人譽為“比賽達人”,其中包括2004年她在第二屆美國明尼蘇達州明那波利斯市E-國際鋼琴比賽獲得冠軍。這項比賽是國際鋼琴比賽中難度最大、競爭力最強、獎金最高的賽事。
嘆氣的老師
從3歲到8歲,陳潔一直是出于興趣自覺而愉快地練琴,心里有點小驕傲。可一進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小學后,她發現練琴成了一件“苦差事”。原先的僅限于興趣的學琴,已經不能滿足老師對她的要求了。
有時候練著練著就會生出煩躁,她不明白,一直喜歡的鋼琴,怎么成了這樣。
即便她把手指都練出了老繭,粗糙不堪,可林爾耀教授還是不滿意,對她的要求格外嚴格。每次陳潔回課回得不好時,他就會耷拉著腦袋,把身體斜靠在鋼琴旁,輕聲地嘆氣。
慢慢地,陳潔記住了老師的這個動作,心里暗自和自己較勁,不能辜負老師的期望和苦心。于是,每當練琴枯燥時,眼前就浮現出老師嘆氣的樣子,她頓時渾身充滿了力量。
繭子的聲音
1997年3月,由加拿大卡爾加里皇家音樂學院與香港知名人士陳潔宗發起并組織的旨在發現、培養杰出音樂演奏天才的“音樂橋”暑期夏令營活動在國內音樂學院選拔小琴童。
這些專家來到上海音樂學院附小挑選人才時,陳潔以出色的表現,贏得了活動評委、曾任華沙肖邦鋼琴比賽評委的華裔鋼琴家李金星的賞識,并獲得評委們的一致認可。
這一年,陳潔剛剛13歲,得知自己成為20位學員中年齡最小的琴童,有幸遠赴加拿大交流、學習音樂的好消息,陳潔暗暗咬牙對自己說:“練了一手老繭,終于聽見繭子的聲音了。”辛勤付出換來的幸福,最是甜蜜。此次夏令營,琴童間的互相學習、國際大師的課程,讓陳潔猶如一塊海綿般吸收了很多養料。
雜亂的“單詞屋”
1998年,陳潔憑著無畏的勇氣,大膽地報考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要知道,這所學校可是全世界音樂家向往的圣地。全校只有100多名學生,每個學生都有全額獎學金和全年生活費資助。著名的青年鋼琴家郎朗就是在1997年進入這所學校學習的。
柯蒂斯音樂學院是一所大學本科院校,陳潔這么小的年齡,卻靠著非凡的實力被學院錄取了。在這所學校里,她整整度過了8年時光。
最開始到國外的那幾年,陳潔的英語并不好。于是,在學校上完專業課,她就趕到費城的另一所中學去補上高中階段的文化課。
為了惡補英語,最“慘”的時候,在她租的房子里,從墻上到桌子上、地板上,到處都貼滿了寫著英文單詞的字條,亂糟糟的,簡直成了“單詞屋”。
很多人覺得,學音樂只要專業優秀就可以了。可陳潔卻不這么認為,她始終不想讓自己成為“成功的音樂家”,卻是個“文化矮子”。
好廚師與音樂家
柯蒂斯音樂學院,真的很特別。
為了讓音樂天才們學好音樂,它創造了非常優厚的條件:鋼琴系每人單獨配了一臺鋼琴。學校還專門掏錢為學生租房子放鋼琴。
這讓陳潔很吃驚。
可另外有一件事情,卻更特別。每周三,學校會舉辦全校下午茶,讓學生們自由交流。校方特別提出,每個人除音樂外,必須有其他愛好。
這點讓陳潔剛開始十分迷茫。既然是學音樂,為什么非要這么做?后來,在學校嚴苛的課程安排中,她才明白了這個道理。
陳潔提前修完了所有的必修課學分后,卻被學校教務老師攔住了。理由很簡單,她沒有學其他的附加課程,比如化學、歷史、心理學、德語等。
到這時,她才明白,學校要的是德才兼備的人才,不是孤獨地迷上音樂并脫離社會的偏才。
為了培養愛好,她甚至專門學習西餐的烹飪,極為用心,烤的牛排從來沒有失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