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慶
摘 要;近幾十年來,全球化帶來世界各國分工更明確,相互之間的投資增多以及優化了產業結構等好處之外,也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目前出現了逆全球化的反映,先介紹了逆全球化的三個現象,然后分析了經濟逆全球化的直接原因和深層原因。
關鍵字:逆全球化;貿易保護;移民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9.019
1 逆全球化的現象
美國大選中,唐納德·特朗普逆襲成功,順利當選美國總統,我們從四個方面來分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是逆全球化的。第一,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提出高補貼換取美國企業留在本土,印第安納州為開利公司提供了700萬的稅務優惠以及一些相關的優惠措施,改變了開利公司計劃將工廠搬遷墨西哥的決定,阻止了1100個就業崗位外流。第二,特朗普說如果美國企業不愿意將企業留在美國,將工廠移至國外,最后卻將產品賣到美國市場,將會面臨高關稅。這反映出特朗普將就業市場和就業機會固化的反全球化思維。第三,TPP曾經是為了恢復美國話語權和引導權的優惠協定,但特朗普競選的時候就說:“如果我當選總統,第一天就要將TPP給廢掉”,果然,特朗普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了這項協定,他認為美國的理想狀態是振興制造業,使美國工人就業,都購買美國貨從而減少對其他國家商品的購買。由此可見,廢除TPP這一行為是十分典型逆全球化的做法。第四,美國每年非法移民數量大約三十萬,特朗普反對非法移民,要求勞工部調查濫用簽證事件。移民對于美國來說,會產生了占據就業機會和新移民融合的社會問題。反對人的自由流動,這也使得人才流通呈現逆全球化的勢態。
現象之二,英國公投退出歐盟。英國想要退出歐盟主要是因為它不斷要接收其他成員國的移民,這些移民往往是來自一些落后的國家,而且素質低下,他們的到來給英國的醫療衛生,教育資源以及社會福利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一定程度上在英國的安全埋下了隱患。在2016年6月23日,英國民眾3000多萬張選票中,脫歐的支持率為51.9%,所以英國自此開始退出了呆了43年的歐盟。在投票統計中,我們可以發現受過高等教育的留歐與脫歐的比例是68∶32,非高等教育的其他人群的留歐脫歐比例是20∶70,受教育程度低和經濟基礎不牢靠的這些人感受到了更多全球化的弊端,因此都選擇了投票脫離歐盟。另外,十八到二十四歲的年輕人的留歐投票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一,這正能反映出留歐是符合全球化成長背景下年輕人的生活理想和未來發展的。如果英國脫離歐盟以后,經濟繼續穩定發展,甚至是持續增長,那么會引發歐盟內其他成員國也相繼脫離歐盟,而2016年英國脫歐后的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環比增長了百分之零點五,高于所有人的預期,出現了經濟平穩增長,極有可能發生相繼脫歐的現象。根據調查可以發現,法國和意大利也想投票脫離歐盟,支持者約占法國的百分之四十一和意大利的百分之四十八。區域一體化是形成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歐盟區作為最典型的區域一體化的區域,倘若這一區域解體,一方面會影響到歐盟的經濟貿易往來,還會威脅到歐元的境況,甚至引發歐元不復存在,那么全球化必定難以繼續進行。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英國脫離歐盟實際上是逆轉了全球化進程。
現象之三,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加深。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和訴求都不相同,因此所有國家在目前的貿易組織達成一致觀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特別是發達國家反復在多邊貿易談判中增加保護條款,慢慢都走向了貿易保護主義。歐盟和加拿大之間的全球經濟貿易協定還一直受到比利時瓦隆大區的反對,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也使得歐洲各國爆發了強烈不滿情緒,還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5年的限制性貿易措施達到736個,這些都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典型體現。在歐盟2016年的貿易保護手段中,主要是打擊特定行業的“傾銷”行為,中國出口產品被發起反傾銷調查和反傾銷措施的案件數逐年不斷攀升。歐洲國家普遍出現的這種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也恰好推進了逆全球化的發展。
2 逆全球化的直接原因
首先,中下階層的群眾與上層人群的沖突。特朗普能夠當選美國總統也是因為中下階層的群眾感受到了全球化帶來的移民問題和巨大的恐怖主義危機,同時使得他們的收入在這個過程中相對下降和生活質量水平降低。中下層人民此時就表現出了對這些掌握權力和財富的上層階層政治治理政策的強烈不滿情緒。由此看來,逆全球化是中下階層群眾與上層人群的沖突的直接結果。
其二,全球化已經不能使美國獲得最大最好的利益。TPP曾經是一項比其他貿易政策更優惠的貿易制度,TTIP也是為了使歐盟和美國經濟能夠迅速復蘇,這兩項協定主要還是為了建立強勢高尺度的規則來限制約束以中國為首迅速崛起的新興國家。2017年1月23號,特朗普上任的第一天就宣布了美國推出TPP協議的總統令,不是放棄了高規則的貿易理念,而是為了接下來建立最大限度內有利美國的新貿易協定,實現美國優先。
其三,阻止中國成為全球化的受益最多的國家,并且消除中國即將成為世界領導者的威脅。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就不斷發展,特別是全球化和加入WTO以后使得經濟發展更為迅速。美歐推動全球化控制全球經濟的目的沒有實現,反而使中國受益最大,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發展態勢已有打破世界力量平衡的趨勢,因此,西方國家開始走向了貿易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以此來約束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發展。
3 逆全球化的深層原因
全球化使得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達國家憑借自身在經濟貿易中制定規則的主導地位和經濟發展上的優勢,獲取相當多的超額壟斷利潤。從表面上看,國際經濟貿易體系照顧了發展中國家的部分利益,但是本質上還是傾向發達國家的經濟利益。發展中國家要想實現相等收益,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經濟代價。
公共政策無效,無法改變經濟持續低迷的局面。2008年的金融危機爆發時,給世界各國經濟都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其中那些市場開放程度高的國家所受的影響更大。美歐受到金融危機的重創,國內生產總值和貿易投資都出現大幅度下滑,然而政府的公共政策并不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種境況,造成了中下層群眾的怨聲載道。
在民眾看來,移民問題主要是歸因于全球化。移民主要影響了美國非技術工人的就業機會,更多的是讓美國民眾沒有安全感。自金融危機以來,GDP不斷下跌,失業率直到2016年才得到恢復到2006年左右的水平,這都使得美國民眾無法繼續容忍經濟低迷。而對于歐洲來說,他們認為經濟全球化帶來了移民,新移民的宗教文化不同難以融入本土社會,由此又帶來諸多的政治經濟安全問題,增強了不安全感。
在發達國家內部,利益分配不公這一問題尤為突出。發達國家的中下階層非常反對經濟全球化的進行,是因為經濟全球化的進行,造成中下階層群眾失業或者他們不得不從事收入更低的職業。同時,發達國家的上層人民卻占有優勢地位而獲得較多利益。一方收入持續上漲,一方收入持續下降,財富分配不公平,因此中下層人民成為逆全球化的主導力量。
4 結語
當下經濟逆全球化的現象還有很多,本文只列舉了典型的三個現象。世界經濟還處在調整時期,各種矛盾和沖突將會持續上演,必然會影響到貿易全球化的發展。大國之間的競爭都處于著力自身利益最大化中,大多把貧富差距和移民問題都歸結于全球化,但是,歷史經驗表明,全球化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此時的逆全球化現象只是一些小插曲。
參考文獻
[1]任琳. 話說硬脫歐、全球化與逆全球化[J]. 世界知識,2017,(04):52-53.
[2]鄭春榮. 歐盟逆全球化思潮涌動的原因與表現[J]. 國際展望,2017,(01):34-51+145-146.
[3]劉軍紅. 回眸2016:“逆全球化”與新“全球化”[J]. 紫光閣,2017,(01):89-90.
[4]高柏,草蒼. 為什么全球化會發生逆轉——逆全球化現象的因果機制分析[J]. 文化縱橫,2016,(06):22-35.
[5]原松華. 英國“脫歐”:逆全球化還是全球化發展的新動力[J]. 中國發展觀察,2016,(1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