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
【摘要】我國地域遼闊,農業可以說占據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而我國農業科研與科技推廣,都需要農業科研單位的大力支持。一直以來,我國科研人員都致力于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這是推到動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動力。農業科研單位將科研項目、技術等資料完整的記錄備案,對我國農業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文對農業科研單位檔案工作上等升級展開研究與思考。
【關鍵詞】農業科研單位;檔案管理工作;上等升級;思考
前言
我國優秀的農業研究人才大都集聚在農業科研單位,農業科研單位發展壯大可以推動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高。在農業科研單位,檔案管理工作相當重要,其涉及面較廣,包括多種類別,從中可以詳細了解我國農業科研發展的軌跡,其內容是我國幾代科研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是勞動智慧的結晶。正是這些無價、珍貴的知識與信息資源,推動著我國農業飛速發展,對檔案工作上等升級意義深遠。
一、農業科研院所檔案管理人員的現狀分析
(一)缺乏專職的檔案管理人員
2003年,我國農業部對農業科研單位實施改革,裁剪了許多管理人員,使各級農業科研單位管理團隊更精簡,從而導致許多單位不再設立專門的檔案管理員,而改為兼職進行管理,因而導致檔案管理問題重重。因檔案管理員基本都是身兼數職,因此用于整理、歸檔檔案的時間變得非常少,而這點時間對于檔案管理工作是遠遠不夠的,有時根本無暇對其進行整理、甄別與完整的記錄。在其他工作之余對檔案進行查閱、歸檔,極易出現檔案信息輸入錯誤,甚至檔案丟失,從而增加了檔案管理工作開發利用的難度,影響了檔案管理的上等升級。
(二)科研單位忽略了檔案管理工作,檔案管理員工作不積極
農業科研單位顧名思義主要工作是搞科學研究,因此,單位領導更加重視科研工作與農業的發展,往往大部分時間都用于研究上面,而忽略了檔案管理,因此對其所需要的設備置之不理,對其投入較少,檔案室環境較差,在防火、防潮、防盜等方面的設備不到位,檔案管理建設一再拖延。因科研單位的領導都不重視這項工作,這種現象直接對檔案管理員造成了影響。檔案管理員在工作時得過且過,并認為只要將檔案歸檔、進柜,就是完成工作了,而不去掌握檔案管理的各項要求,如搜羅、整理、編制、研發、利用等工作往往被忽略。
(三)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更新緩慢
農業科研單位對于檔案管理員疏于管理,對其培訓次數少之又少,使得檔案管理員專業知識滯留不前,尤其是網絡信息化技術的運用,檔案管理員因缺乏網絡信息專業知識,而在工作中無從下手。檔案管理員從事這項繁重的工作,不常與他人交流,信息封閉,再加上培訓教育環節缺少,導致思想落后。檔案管理員就像是在一個封閉的場所進行工作,長此以往,必定會厭倦、煩躁,而且該工作工資待遇不高,能力不被認可,感覺晉升無望,在各種壓力作用下,身處這種壓抑的環境中,工作質量難以保證,不利于檔案工作的上等升級。
二、農業科研單位檔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管理設施條件有待改善
目前,檔案工作逐步向信息化邁進,信息化發展對檔案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傳統的辦公電腦與各項設備已經與現代高科技脫軌,因此需要對各種軟件與硬件設施進行更新、升級,以實現信息化管理模式。但是,部分農業科研單位將大量資金投入到科學研究上面,很少將資金投入到檔案管理上面,因此,檔案管理所需要的儀器設備都因資金短缺而一拖再拖。就檔案盒而言,現在仍有一些科研單位使用紙質,沿用傳統的檔案管理方法,使得其利用率低下。使用者在找尋需要的檔案時,只能在檔案盒中一章一章的仔細查找,這種檔案管理方法既繁瑣,又費時費力,同時在反復翻找過程中,往往會損壞檔案原件,使得資料紙張出現變黃、沒有韌性、字跡褪色等現象,若長此以往,檔案的完整性不能確保。以往有許多檔案材料所用紙的質量較差,在記錄時采用圓珠筆或鋼筆,從而使得字跡出現模糊,辨認難度增加,檔案管理員在整理這些資料時,難度很大。
(二)農業科技檔案形成周期長,不能確保其連續性和完整性
因農業科研受制于農業的特殊性,使得科研時間延長,有時甚至幾年或更長時間。而且農業科研項目通常都是幾家單位共同研發,研究人員不穩定,檔案材料若沒有專人及時整理,隨時都有可能遺失。而科研檔案因長期散落各處,使得材料的連續性與完整性不能得到保障。
不僅如此,部分科技人員所研發的親本、育種、生物技術等材料,在市場上占據的份額比較大,出于經濟效益考慮,對于交出核心內容非常抗拒,使得檔案資料難以維系完備無缺、準確可信,這樣的檔案就如同廢紙一張,沒有任何意義。
(三)檔案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利用率低
近年來,科技飛速發展,各種技術不斷升級、創新,網絡信息化技術的運用使檔案管理系統整體提升了一個大臺階。但在一些農業科研單位雖然引進了大量的領先技術,卻因各種因素的限制未能發揮出其功能。例如,某單位將人事檔案記錄到計算機中,但信息使用人員仍沿用人工方法來查找、閱讀與資料檢索,雖有設備卻沒有實現無紙化辦公。而紙張材料增加了檔案管理與保存的難度,使查檔效率降低。開展搜集、歸整、甄別、保管等一系列檔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為利用者提供完善、真實的資料信息,為組織人事工作服務,而人事調動則需要這些可信的資料做出最正確的行動。人事檔案管理通常都比較重視保密工作,而忽視了使用功能,往往使用者更傾向于自然情況、簡歷、工資、職稱等查詢內容,這種單一的使用方式,再加上等著他人主動尋求幫助,使得檔案利用陷入被動局面。同樣,科技檔案管理不應只注重保密,更應發揮檔案技術效用與社會效益,為使用者所用,才能體現出其真正的價值。
三、農業科研單位有效提高檔案管理能力的對策
(一)加強宣傳,提高檔案管理意識
檔案管理工作想做好,需要從兩方面抓起。首先是轉變單位領導的陳舊思想,對檔案管理功能引以為重,將對其重視程度與單位發展、干部隊伍建設相持平,投入人力物力促進其發展。給予檔案管理工作多一點關心,定期檢查,處理其中存在的問題,真正促使檔案管理工作走上規范、科學、制度化建設路線。其次,動員所有人學習《檔案法》,通過宣傳教育,使單位員工的檔案意識增強。管理員直接與檔案親密接觸,是關乎檔案完整的主要負責人。因此,讓其認識到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對工作認真負責,恪盡職守,做好檔案管理,杜絕出現人檔分離事件,竭盡全力促使檔案信息真實可信、合法有效、精確實時、完備無缺,為檔案嚴肅性、科學性與完整性而努力。endprint
(二)培養檔案管理員的綜合素質、熟練掌握各種業務
就檔案管理工作本身而言,有非常強的專業性,因此,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不但自身具有準確的思想理念,還應同時兼具深厚的理論基礎,即所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農業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有多種類型,科研項目多種多樣,而檔案就像一個儲藏室,包含了眾多科研人員與科技成果的詳細資料,因此,農業科研單位所需要的檔案管理員必須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認真的工作態度、優良的政治素養、強烈的責任心與使命感,同時對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與標準爛熟于心。單位領導還應在日常工作中對檔案管理團隊進行培訓,通過加強培訓、教育,將先進的業務知識傳授給管理人員,拓展其知識面,掌握更多的技術,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與水平,從而做好檔案管理工作。
(三)加大投入,使檔案工作基礎條設施更齊全
農業科研單位的領導應當加大對檔案管理部門的支持力度,應及時的對檔案管理的各項設備進行更新。對檔案管理室配備計算機、打印機、掃描儀器等各種領先的硬件設備;而且,應對干部檔案盒進行實時、準確的更新,將以往的檔案盒全部淘汰,因老的檔案盒已經與現今規范化的管理模式嚴重脫軌,檔案管理人員應向單位領導或財政部門提出申請,爭取更多的資金,完成更新;同時對檔案庫房與檔案室進行翻新或重建,必須具備堅固的防火、防潮功能,而且檔案柜全部換成規范的鐵質,并在內部設立配套的降溫、滅火、去濕等設備;最后,不能將檔案庫房、閱檔室與辦公室等混合使用,而應隔離開。
(四)強化檔案信息化建設
檔案建設實現信息化,可以提高檔案的管理水平以及服務水平,通過現代化的管理模式,方便為資料使用者提供貼心的服務,將檔案的利用價值發揮到極致。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主要手段為網絡、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圍繞檔案信息資源進行檔案的搜羅、規整、保管、研發、利用等工作,整個過程都運有現代化管理模式。農業科研單位情況比較特殊,檔案中有些重要資料保密性很強,因此按照其特點,將檔案中可以公開的部分放到網絡上,供人覽閱。通過這種方式,將農業科技技術與成果推廣開來,讓更多的人了解,提高農民的認知能力、豐富其農業知識,既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也讓檔案服務社會的功能得以體現出來。通過信息化建設,將農業科技檔案的作用與價值發揮出來,才能使利用效率增高。科研檔案信息化建設可以讓檔案管理更規范,只有在這種現代化、數字化的管理模式下,才能使服務反饋體系更健全,利用率更高,其功能與成效才能發揮出來,使檔案管理上等升級,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
四、結語
農業科研單位的檔案是國家科技檔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里面載錄著我國珍貴的農業科學研究,這些知識是我國最寶貴的財富,彰顯出我國農業科技深厚的實力。農業科研單位應當將立項課題的全部資料備錄在案,務必確保其完整無缺、真實可信。經過長期的累積,這些完備的科學資料將成為農業發展的根本。所以,農業科研單位應當重視檔案管理工作,在人力、物力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檔案管理員應當堅守崗位,認真、科學、嚴格的完成檔案管理工作,確保檔案資料完整、真實、清晰、全面,使檔案工作真正實現上等升級。
參考文獻:
[1]陳英杰,張懷宇.新形勢下農業科研單位檔案工作的思考[J].蘭臺內外,2012,(06):23
[2]白菊仙.創新開展農業科研單位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2012,(09):185-187
[3]狄瑜,費小軍.新時期農業科研單位文秘與檔案工作一體化的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2,(11):87+92
[4]辛紅霞,王莉芳,劉華周,黃俊.新形勢下加強農業科研單位檔案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檔案與建設,2007,(10):46-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