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展
“百花”盛開,“鮮肉”當道,似乎成了影視圈的風景線。然而,從十年前的《士兵突擊》到最近熱播的《雞毛飛上天》,長相并不出眾的張譯詮釋了“老臘肉”也會有春天的神話。
誰說演戲一定要長得帥?白紙才好畫畫
1978年,張譯出生于黑龍江。他從小就有當播音員的夢想,但很多人在看到張譯的第一眼時都會吐槽:“你長得這么‘隨心所欲,怎么能夠當播音員?”
小學四年級時,美術老師讓全班同學輪流當模特,結果班上48人就沒輪到張譯。美術老師打量張譯許久,說道:“你長得太沒輪廓,不好下筆!”
1997年,北京戰友文工團來招生,張譯義無反顧地報了名。在部隊,他修過靶場,搬運過垃圾,參加過負重60公斤的長途野營拉練,可這些都無損他對表演的熱愛。
影視界從來不缺“小鮮肉”,張譯這樣的“老臘肉”自然處處受挫。不過,他還就不信這個邪:“誰說演戲一定要長得帥?沒輪廓怎么了?像一張白紙不是更好嗎?可以在上面畫最美、最好的圖畫!”功夫不負有心人,張譯這張“白紙”終于在《士兵突擊》里大放異彩,他飾演的班長史今一度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角色。
繼《士兵突擊》后,張譯陸續參演了《槍聲背后》《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等多部軍旅作品,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并記住了這個有點“丑”的演員。
“貓奴”的幸福生活
在不拍戲的空隙,張譯愛看書、寫文章。他寫了一本書,叫作《不靠譜的演員都愛說如果》。果然文如其人,整部書幾乎不用修辭,文字非常樸實。對于書名中的“不靠譜”,他解釋說:“我覺得自己不是個靠譜的演員。我先天感覺最良好的部分不是在演戲上,我的心始終有一部分在別的事情上。”書里有一個小冊子,里面一半是他的照片,另一半卻是貓的照片。貓咪們有的伏在他的膝上撒嬌,有的爬上他的肩膀撒野……很難想象,他這么忙的一個人,居然還照料著10只貓!
其實,這些貓多數是他撿來的。對于張譯來說,貓是他的朋友,甚至是家人。他連稱呼都充滿了寵溺,一會兒是“我的孩子們”,一會兒是“我的祖宗們”。
將生活的種子埋進表演藝術里,也許這正是張譯演技突飛猛進的原因。然而,張譯又特別務實,雖然越來越有影響力,但他仍然一個接一個地演著配角。他說:“我還沒有一定的票房號召力,承受不起主角要承擔的票房壓力。”他的這種低調內斂,更讓人欽佩與喜愛。
一米陽光摘自《家庭百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