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修婷
摘要:依托扎實的專業技術知識來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落地生根,構建合理高效的實驗室平臺尤為關鍵。受國家創新驅動型社會構建的大背景影響,大學生群體中呈現出類同化、普遍化的創新創業項目,在各大高校創新產業園、創業孵化園等各類部門中呈現出聚焦局面。創新創業項目要能真正落到實處,亟待從專業背景入手,構建高校專業優勢、師資團隊支持、可持續性發展的平臺建設。
關鍵詞:創新創業;專業視閾;實驗室管理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時代背景
2016年5月,國務院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這份文件的出臺,將創新驅動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在國內多個領域掀起一場創新驅動為主旨的改革潮流。具體到以高水平專業化人才培養搖籃的高校領域,創新驅動戰略具體演變為專家教授科研創新、教師團隊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創新、大學生學有余力下的創新創業平臺構建等工作。在高校教學實驗改革領域,同樣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導,在實驗教學體系、管理、項目開發、運行機制、質量考核等多個領域,興起一系列創新改革課題。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很重視創新創業教育,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創業教育和創業支持體系。如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各自高等教育和大學中,采用提供創業課程、建立大學科研成果轉移法律法規、進行創新創業潛力問題探討等多種方式,來促使社會形成一套豐富、多元、有效的創新創業價值體系,來培養整個國家形成一種具有創造精神的教育和文化熏陶氛圍。這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創新創業扶持工作重視項目銜接和實踐結合指引,圍繞著創業教育的出臺的相關政策措施,具有較強的推動力。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實現進程借鑒
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歸口管理、創新創業項目生成與政策扶持領域,國內目前主要采取高校立足就業工作,建立創業平臺,采取創業孵化園培育、創業項目自選、創業經費自籌與扶持立項經費支持相結合的措施。這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模式,具有較強的創業吸引力,能夠較快引起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大學生廣泛關注度,較短時間形成“門庭若市”的高校創業局面。同時,這種創業范式帶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這類創業項目的立項率高,其失敗率和創業成效性不高,換句話說,其創新創業含金量面臨知識積累先天不足的窘迫。事實上,依托于高校專業培養基礎,采取科學化的銜接舉措,立足實驗室平臺來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成功方面,則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國外的一些知名高校都建立了完善的財經類實驗室,例如麻省理工學院可持續商業實驗室(s-Lab),賓州州立大學經濟管理類實驗室(Laboratory for Economics Management and Auctions),南印地安那大學實驗經濟學實驗室(Experimental Economics Laboratory)。從國外知名院校的經管專業實驗室的運行來看,他們不僅承擔實驗教學,還承擔了相當量的基于科研角度的商業活動實驗。其課程體系做到既能獨立于理論教學部分,又能與學生的自主、創新與團隊合作相結合。
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體系構建引入實驗室平臺環節,借助專家引領,更有利于補上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專業知識短板。“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高校實驗室具有較強的創新實驗經驗積累和挫折克服特質,能夠形成更為科學化、進階程序更為明確的創新創業體系。例如,知識體系和培養目標差異因素,在財經類專業實驗室平臺中,較為注重創新性實驗項目的理論架構探索,與之相對的是工程類專業實驗室更為注重動手水平和能力。銜接兩個平臺的結構特征,依托自身定位,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能夠更多依托自身專業優勢提出,借助實驗室專家學者的專業化指導,銜接創業項目其他各商務、技術和推廣等環節,則更容易創造出具有實戰業績的優質創新創業項目。這種依托專業背景,具有較高專業水平起點的創新創業項目,也更容易引起風投信賴,獲得天使投資、技術信賴,同時,這類具有專業水準的創新創業項目,也更具有長期增長潛力。
三、創新創業實驗室平臺凝聚焦點分析
依托專家指導,打造具有專業視角的實驗平臺,締造具有時間延續性的創新項目工程。得益于國家將創新驅動提升到發展戰略的高度,戰略實施在各具體領域得到普及和推廣。值得指出的是,這一戰略實施在特定領域呈現出一定程度的重量輕質、重速度輕績效的問題。例如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中呈現的量化增長、泛化發展和平庸化傾向問題,應當引起足夠重視。探討高校各實驗室在自身職責中納入專家引領和專業化指導因素,打破高校間、高校各學院間的專業差異藩籬,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得到更為全面和系統的梳理。
實驗平臺能夠在更長時間跨度下,積蓄創新創業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經過系統梳理和歷史沉淀,更有助于衍生出優質專業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適于長期培養。特別是在當前經濟新常態環境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阻力重重,呈現出項目初始異想天開、一哄而上的跟風局面,無法適應創業項目面臨的市場法則,淘汰局面或早或遲出現。市場法則對創新創業項目的考核客觀而理性,專家引領的創新創業項目更能契合市場需求,建立獨樹一幟的高水平創業項目團隊。
實驗室需打破專業隔閡,構建多元化、專業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扶持研究課題,推動內涵縱深與外延拓展多元發展局面的創新創業實驗改革平臺建設。創新創業項目不能揠苗助長,過快促成創新創業項目的立項,無法奠定深思熟慮的創業文化氛圍,易得的創業項目失敗率高漲,隨著在校教育階段的結束,創新創業項目流產比例將呈現上升趨勢,大學生創業者們極容易走上創業失敗后的“就業”、“求職”老路,創業項目落地比率增加也給后繼者產生負面效應。創新創業和做具體實驗項目相比,其創造性評價指標的匱乏,在給出創業“新奇”吸引力的同時,也忽視了創業“實質性”的考量。一批貌似合理、合情的易流產創業項目不斷產生,例如,注重案例分析、報告撰寫、實證分析、小組討論,忽視創業實踐檢驗等問題。由來已久的專業隔閡更是限制創業創新項目活性因素。endprint
立足明確的創業項目銜接與協同化視角,納入更多具有目標一致性的創新創業小組成立協同團隊,搭建有機的創新創業實驗平臺。從產學研配合角度出發,利用市場的視角,挖掘如何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服務與實踐大學生創新創業,常見的可以被利用的資源有各學院實驗室、各學院具有較高科研、實踐和項目研發能力的專家學者、出臺可供利用的政策舉措來推動創新創業實驗共享平臺建設,借助校友資源,搭建創業項目在企業和單位共建實驗基地,發展與相關企業、行業的合作,使大學生專業化的創新創業項目成為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的一分子,形成資源共享、人才共用、過程共管的高水平、專業化的創新創業項目聯合培養機制。
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實驗室培養路徑的建設方案選擇。探討和建立一整套高水平、專業化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培養體系,促進創新創業項目的落地生根效率提升,是依托高校實驗室平臺,立足學院、專家的專業優勢、學生的專業特征,提出的一套創業項目實踐路徑。
四、高校實驗室在創新創業驅動中的目標實現
高校實驗室在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專業含金量、初期成功率和后期成長性等多維度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本課題立足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驗平臺構建問題,提出大學生應立足自身專業、師資背景,在當前呼聲較高的創新創業時代號召中,能夠基于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認知視角和實現方式等因素,我國高校在“萬眾創業大眾創新”時代背景號召下,在近年呈現出方興未艾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新局面,這對打破舊有“求職”格局,創造社會工作機會新局面具有較好的推動性。
近十余年高校實驗室在訓練學生專業技能、塑造創新、創業精神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經濟全球化、市場經濟發展迅猛的今天,實驗室在承接高校大學生實踐、創新精神的潛在需求適應性上獲得較快提升,由實驗室承擔的一些創新性改革項目在各高校間廣泛開戰。值得提出的是這一實驗實驗室迅猛發展背景下,對最具落地實踐指導價值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支持力度和廣度方面,存在一定提升空間,亟待提出更為具體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驗室平臺建設目標、方向和要求。專業視閾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驗平臺構建方向須立足兩個方面:一方面推動具有較強專業稀缺性的實驗室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另外一方面促使實驗室能夠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質量落實,做出更多貢獻。探索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與高校師資、專業和理論等資源進行充分高效合理化互動的同時,注重挖掘校外市場資源,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提供更為立體、豐富和多元化的資源支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