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劉存善+劉延和
摘 要:近年來,我國金礦事業的大力發展,許多大型金礦床陸續被勘探發現。因此,文章針對青海省青龍溝金礦床地質進行勘測與分析,主要分析的是金礦床區域地質和礦區地質及綜合找礦標志,深入的分析了青龍溝礦區的金礦化帶,從而提出了找礦方向。金礦床地質特征與找礦方向的分析,對今后金礦床的勘探與開發有著借鑒作用。
關鍵詞:青龍溝金礦床;礦床地質特征;找礦方向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6.074
0 前言
青海省青龍溝金礦床位于大柴旦鎮北東方向,距離約100千米,隸屬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金礦床位于柴達木盆地北緣賽什騰山南東段,區內地形切割劇烈,山勢崎嶇陡峭;山間盆地被第四紀地層覆蓋,其余為裸露基巖;另外,與灘間山金礦床相毗鄰[1]。區域屬于典型的高原氣候,干燥少雨,早晚溫差較大。區域內人口較少,且集中在大柴旦鎮,主要以采礦業謀生。另外,勘查區周圍的資源比較豐富,主要是燃料資源。綜合地理、能源、環境等特點,為金礦床的勘測與開發提供便利的條件。
1 區域地質概況
青龍溝金礦礦區的大地構造位置處于柴達木盆地北緣南祁連造山帶,北部與歐龍布魯克相接。礦區大地構造線形是北西向,且巖漿活動較為頻繁。礦體主要產自柴達木盆地北緣旁側的萬洞溝群地層中。
區內地層主體為古元古代達肯大板群(pt1d),中元古代萬洞溝群(pt2w),奧陶—志留紀灘間山群(O—St),零星出露有泥盆紀耗牛山組(Dm),邊緣和谷區內均為白堊系(K),第三系(R),第四系(Q)等相沉積組成,具體分布如圖1 所示(a為柴北緣構造簡圖,b 為金礦區域地質簡圖)。達肯大板群是柴北緣最為古老的結晶根基,是由一套多期變質形成的中——深變質巖系,不與萬洞溝群直接接觸[2]。萬洞溝群是在穩定環境下由碳酸鹽經區域變質形成變質巖系組成的,分布于灘間山——萬洞溝一帶,組成了灘間山復背斜的核部,與奧陶—志留紀灘間山群呈斷層接觸。灘間山群是由一套火山巖——火山碎屑巖——碎屑巖——碳酸鹽經過低級變質形成的。
該區域內巖漿活動有侵入和噴出兩種形式。侵入巖石類型有很多種,以中酸性和酸性巖石為主,中性巖石次之,超基性巖石和基性巖石較少。噴出性巖石主要是火山巖,組成了灘間山群的主體。
2 礦區及礦床地質特征分析
2.1 礦區地質特征
礦區地層相對簡單,主要是中元古代萬洞溝群(pt2w),地層中含有礦質層位;灘間山群組(O—Sta、O—Stb)次之,該套地層中還未發現金礦化信息;邊緣及谷區中主要是第四系且極為發育,該地層中無金礦化信息。其中,萬洞溝群分為上下兩巖組,如圖2 所示。其中a巖組是硅化白云石大理巖,b巖組為黑色斑點狀炭質絹云千枚巖夾絹云石英片巖。
該礦區內斷裂和褶皺都極為發育,褶皺是主要是復向斜次級背斜和向斜。礦區復式向斜的西南翼且位于北西方向的是,灘間山向斜在西方向的延伸。而次級背斜主要是由萬洞溝群下巖組成,是金礦體主要存賦的空間。斷裂構造主要控制侵入巖和金礦體的展布。另外,礦區侵入巖中與金礦化有直接關系的是石英閃長玢巖。
2.2 礦床地質特征
青龍溝金礦床位于南祁連造山—青龍溝一帶,礦化帶位置處于復式向斜核部以及次級背斜的兩翼,受層間脫滑斷裂構造的控制[3]。萬洞溝群下巖組是礦區主要含礦地層,但是受到華力西期侵入巖的多階段破壞,導致其穩定性能較差。礦區巖漿巖巖石類型主要是輝長巖、閃長巖、石英閃長玢巖以及花崗斑巖脈等。青龍溝礦區內的礦石類型與圍巖的巖石特性有關,根據氧化程度,大約在0至50米不等,可以分為氧化礦石與原生礦石。
礦石中的礦物質組成較為簡單,金屬礦物質含量一般在10% 左右。且礦石中的金礦,通常以自然金的形式形成,細微顆粒狀,粒度在0.02毫米至0.1毫米之間。載金主要礦物質是黃鐵礦和石英。
3 找礦方向
找礦方向要根據找礦標志以及礦床的成因類型進行判斷,而找礦標志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巖性標志,萬洞溝群組的下巖組中的硅化白云大理石,是礦區主礦體容礦的直接巖石。二是礦石類型,從垂直方向對礦化帶進行勘探。三是構造破碎蝕變帶,如果是金礦體,其裸露表面多具有因氧化或者是擠壓而形成的褪色帶、片理化帶以及雜色帶,這種現象與圍巖存在很大差別。
通過以上闡述,已經了解到青龍溝金礦床的分布情況,礦床的成因類型為多成因復成礦床,礦石類型主要為硅化白云石大理巖和石英閃長玢巖。
4 總結
通過對青龍溝金礦的地理位置,以及區域地質特征進行分析,比如礦化帶,地層,構造,巖漿巖等。從而分析出金礦床的地質特征,從中發現找礦標志,例如巖性,垂直方向礦化帶的礦石類型,以及破碎蝕變帶等標志,綜合礦床本身和形成,進一步找出金礦的找礦空間和潛力。
參考文獻:
[1]張得香,王震,陳曉琳.青海省青龍溝金礦床地質特征[J].地球,2016(04):47.
[2]李文忠,袁桂林,李磊等.青海彎陽河地區銅鉛鋅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J].甘肅冶金,2017,9(01):86-89.
[3]梁學明,王永慶,鮑中義.青海大柴旦青龍山金礦地質特征及找礦遠景評價[J].工業c,2016(09):322.endprint